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让笔端流淌着智慧的思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让笔端流淌着智慧的思考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让笔端流淌着智慧的思考 ‎ ‎  作者:姚胜权    来源:恩施教育科研网 ‎  教师需要读书,读书需要思考,思考需要写作。——让笔端流淌着智慧的思考,是每位优秀教师的必然选择。因此,广大教师应通过写作,进行有深度和广度的深刻反思促进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质量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了。‎ ‎  一、智慧的思考应当是目标明确的思考 ‎  教师在写作过程中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要写,写的目的是什么以及要写哪些方面的内容,在写作之前就需要在心中有明确定位,即教师的写主要包括教法研究、学法指导、考试评析、德育实践和学科科研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因此,让智慧的思考铺就教师认识创新的心路历程并将这一心路历程转换成心血凝结的生命文字,创生出具有自我独到见解的创新教学资源,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  从教法研究角度看,教师除了要从“教教材”向“用教材”‎ 的观念转变外,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准确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科学施教。譬如以社区调查为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学科教学、以经济生活为向导引导学生关注学科教学、以时事教育为载体引导学生评论学科教学、以文学作品为铺垫引导学生共鸣学科教学、以相关艺术为依托引导学生钟情学科教学和以学科联系为拓展引导学生跳出学科教学,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依葫芦画瓢”和举一反三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就会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方法比教师满堂灌要好得多。‎ ‎  从学法指导角度看,学法指导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发挥主体作用的实践。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是学科教师应当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譬如指导学生用好学科教材,我们是否可以这样去指导学生:首先,用好学科教材目录,突出学习方法运用(通过目录回忆内容、述说内容和摘录内容);其次,用好教材主体文本,突出重点内容掌握(识记基本概念和观点、理解基本原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再次,用好教材辅助文本,突出化难为易应变(用好典型事例、用好影像图片、用好名言经典、用好权威数据和用好相关链接);最后,用好教材思考练习,突出学有所得效果(突出联系区别、突出自我所得和突出实践创新)。又譬如学科学习要做到四个延伸:将书本知识向生活实践延伸(要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要注重运用生活实践典型事例对理论进行印证、要注重理论对生活实践的指导)、将课堂学习向社会活动延伸(在社会调查活动中善于发现新的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能找出新的依据和在建言献策中善于提出新的见解)、将单一学科向综合学科延伸(注意学科学习与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学习的结合)、将个人学习向团队学习延伸(要做到明确分工有的放矢和总结交流整体提高)。‎ ‎  从考试评析角度看,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评价要求引领学生探索学业评价和品德评价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实现教书育人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在评价的科学性、全面性、整体性和艺术性等方面下功夫。我们既可以从知识、能力和情感的角度进行研究,也可以从题型、载体和技巧的角度进行研究,还可以从改革、发展和创新的角度进行研究,更可以从命题者、答题者和评判者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做到从宏观上的全面把握和从微观上的具体落实,全面提高评价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从德育实践角度看,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与社会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是培养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德育课程,教师要由学科本位转变为德育本位,切实担当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做到与学生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因此,德育工作要思考组织形式看得见(人人做德育、时时做德育和事事有德育)、德育主渠道看得见(主要体现在学科课堂教学上)、德育方式看得见(要做到以小见大:小故事大道理、小场景大舞台、小小我大社会……)、德育资源看得见(尤其要突出社区资源的运用)和德育核心看得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他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等)。‎ ‎  从学科科研角度看,传统的教研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需要科学理论的正确引领和指导,教育教学的发展离开了教育科研的支持和推动,高质量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也就成了无稽之谈。那种“天天一个样,年年差不多”的经验型劳动,是一种缺乏科学精神,没有工作激情的重复型劳动,这种教育离开了科学研究的教学,创造和创新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要树立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生产力的认识,致力于以教育科研为内动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科研应当做到:调研解析矛盾问题、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反思解剖教育失误、移植推广先进理念、探索尝试改革发展和深化升华校本教研。‎ ‎  二、智慧的思考应当是自我内涵的思考 ‎  所谓内涵,不是浮于表象的一般人云亦云的一般认识,而是自己对人或事的一种认知感觉,是对特定事物的理性客观看法。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因此,教师应当热情看待改革热点、理性应对改革冰点和努力克服自我盲点,创生形成自我特色的理论或“亚理论”的学术研究成果,从而有效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  在热情看待改革热点方面,我们要理性思考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在实施教学改革中如何切合学校实际、学科实际和自我实际并如何让自己有效融入参与其中并进行有效实践。譬如如何适应在课程标准统一下的教材多样性周期更换的问题,我们只有在全面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内容实质的基础上,才能从容应对教材周期更换的困惑,从而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观念的转变,也就是用“课标不变”应对“教材万变”的对策破解这一长期扰困教师的困惑,从而实现自我专业成长,促进学科教学的改革发展,全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  在理性应对改革冰点方面,我们应正确对待冰点问题。冰点问题是人们曾经重点关注过但在当下由于重心转移而不太关注但又必须要认真解决的问题。譬如在教学改革中,我们不应当忽视备教改辅考等基本教学环节的落实,这是搞好学科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应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不是人云亦云地对所谓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高效课堂”等一些名词术语肤浅理解的盲从跟风,而是立足于教学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 ‎  在努力克服自我盲点方面,我们要做到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克服自我学习不够、理论联系实际不够和深刻反思不够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按照教育部颁发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规定的“学生为主、师德为首、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和“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要“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要“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等“基本内容”的要求,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不断否定自我中成长进步。‎ ‎  三、智慧的思考应当是符合规范的思考 ‎  所谓规范就是教师要遵从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技巧,也就是要做到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才有可能成为有见地的思想认识,才可能感触自己,启发他人,成为一定时期内的重要教育资源。‎ ‎  (一)规范要讲究真实。真实是写作的生命,唯有真情实感才能感动自己,也才能打动读者,也才会有更多的人对教育的支持和关注。首先是真实投入。我们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加之还不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技巧,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要在时间、精力等方面进行大量的投入,这是写作的前提条件。其次是真实再现。我们要努力克服虚假杜撰,要从教育现象中及时捕捉教育的本质,努力做到“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生在最高层”,高扬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最后是真实引领。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时代精神,不是呈一时之热闹和喧啸,而是对教学具有引领的案例进行科学分析,要善于捕捉和体现改革意识和方向的教育实践和现象,客观冷静地分析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正确评估这一教育现象对当下和今后的影响。‎ ‎  (二)规范要讲究技巧。技巧很重要,没有技巧含量的作品是不能打动他人的,文学创作如此,教育研究也如此。首先是注意标题视角冲击。一个好的题目就是成功的一半。我们写东西往往只注意事实的记述和案例的分析,而不注意标题的提炼,我们一些好的具有价值的东西往往因为标题不好而被人忽略。其次是注意直击主题。有时说话绕道说那是艺术,而教育研究忌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难达主题的噜索。第三是注意逻辑思维层次。用事实进行说理需要有层次感,一层不能尽释的要多层分述。最后是要注意结尾简洁明了。结尾要讲究艺术,结尾要简洁明了,不能拖泥带水,这是为文之道。‎ ‎  (三)规范要讲究规避。首先是敏感问题规避。敏感问题包括一些还有待规范的提法、一些不具有法律效益的数据和一些有争议的话题是我们选题过程中应当规避的。其次是道听途说规避。所有的案例都是讲究真实性的,因此我们不能将道听途说的内容作为我们文章的依据,要努力做到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社会和他人负责任。第三是网络刊发的规避。网络的普及和快捷是其他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我们凡是发上网络的任何东西都要三思而后行,包括个人博客),否则就会引起法律和道德的纠纷。最后是负面案例的规避。负面案例具有警示作用,对负面案例进行分析挖掘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量不宜过大,我们应当把握好这个度。‎ ‎  (四)规范要讲究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尤其是为文之道更讲究细节。首先是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很重要,如果文章中错用、乱用标点符号轻则导致言不达意,重则足以改变自己所要表达内容的地步。我们参加各级评奖或投递报刊的文稿,许多作者缺乏必要的耐心和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往往因标点符号的错误让内容变得风马牛不相及,直接影响文稿评奖等次或是否被采用发表,这是细节处理不当的必然结果。其次是要正确使用数字层次。按照一般文章格式,数字层次是有一定讲究的,其层次分别是:第一次层使用“一”,第二次层使用 ‎“(一)”,第三次层使用“1”,第四次层使用“(1)”,第五次层使用“①”。许多教师在行文中除第一层次使用正确处,往往将第三次层和第四次层的数字顺序当作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数字顺序,也有不少将第四次层和第五次层数字顺序当作第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顺序。更有甚者,直接将第三次层和第四次层当作第一次层和第二次层使用,极个别还有将第四次层和第五次层当作第一次层和第二次层使用。这些不恰当的作法都是为文之大忌。最后是要学会恰当编辑文档。一些教师写作完成之后,没有做必要的编辑工作,文稿标题、正文、署名单位及作者等字体缺乏统一和区别,必然造成阅读者或评审者“视觉疲怠”。‎ ‎  我曾经写过一篇叫《没有音乐照样跳舞》关于写作的文章指出,“没有音乐”是说我们不是专业的教学研究写作人员,我们缺乏必要的专业写作人员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这是我先天的之不足,“照样跳舞”是说我们能够正视现实,克服困难,一定会在反思写作上会有所作为。鲁迅先生在答“北斗杂志社”的信中提出了写文章的八条规则,其中有一条就是“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但是对于需要深刻反思的我们来说,写不出来也要“硬写”。其实说穿了,写作是一门技术,和唱曲打拳一样,需要“曲不离口,拳不离手”,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强化对这门技术的熟悉程度,从而才能得心应手。广大教师应从实际需要出发,以“草根”研究反思教育行为,分析解决我们身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探索新途径总结新规律,就有可能改变“日光加灯光,时间加汗水”‎ 的外延式发展,就能锻造出像全国十杰教师李镇西那样的做研究和写作“不为领导,不为职称,不为荣誉,只为我的乐趣本身”的优秀教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