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艺术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艺术性

语文论文之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艺术性 ‎ ‎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什么是艺术?《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这种解释只是反映了”艺术“的部分特征,并没有揭示出艺术的本质属性。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欧文。埃德曼在《艺术与人》中认为:”艺术决非仅同雕塑、绘画、音乐有关,它代表了整个人类智慧发展的过程“。并对艺术的本质属性进行了揭示:”艺术是人的聪明才智在自然环境中的体现,独出心裁地使其有助于实现人的种种目的。“如谈话艺术、领导艺术、管理艺术等,同样语文教学也应讲究艺术,那么语文教学艺术应遵循什么样的教学原则呢?‎ ‎  一、语文教学艺术应遵循的教学原则:‎ ‎  (一)‎ ‎ 、引导性原则。有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的教师都明白这么一个事实:学生都具有广泛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希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到更多的知识,有朝一日成为知识的创造者。这种事实表明了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力是紧密相联的。深谙此理的教师往往抓着学生的心灵深处存在的使自己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把教学与学生的这种愿望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通过引导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使学生在引导的道路上产生发现知识,创造知识的自豪感,而这种内在的情感体验,又会反过来激励学生再发现、再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  (二)、主体性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客体,但不是被动的受教育者,而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为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是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这主要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地学习,在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水平和需要有选择地学习,在学生能独立自主地参加学习的全过程,会调节控制看书的学习过程,更体现在不墨守成规、创造性学习上。据此,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励他们的思考,拓宽他们的思路,造成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创造力原则。教学工作的特点在于再创造。首先对教师而言,语文教学是一种审美的创造,它通过教师教学实践的凭借——课本、教学实践的主体——学生、教学实践的能力——‎ 技能和知识等,诸多方面融合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的表现。他们往往通过对教学的具体环境、具体对象和具体反馈信息,或创设一种情境,或营造某种气氛,或引导学生进行一种思考,或激发学生的某种求知欲望,以实现最佳的语文教学效果。其次,对学生而言,学习就要形成或获得创造力。当然,学生的创造力包括许多方面,以思维的创造力为核心。这种思维的创造是指经过独立思考,独特新颖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而出的智力品质。它的主要特点:一是独特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独立运用已知条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人云亦云;二是发散性,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和关系考虑问题,不拘一格;三是新颖性,不论是概念、理解、判断、推理、假设、方案或是结论,都包含着新的因素,体现着创新精神,不是机械的模仿和简单重复。‎ ‎  (四)、民主性原则。教学民主是艺术性教学的重要条件。它要求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因此,教师要摒弃师道独尊的旧观念,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又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集体中的一员,进而创造一种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无拘无束地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思维结论越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应强行地把学生的思维轨迹重新纳入自己设计的轨道,用自己的思维成果和教科书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思维,更不能用粗暴的方式来中断学生的思维过程。如果教师做到了这些,学生就会以愉快的心情钻研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动脑筋,驰骋想象,使思维系统处于最佳活动状态。‎ ‎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当加强对教学艺术的研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前提下,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的方法和实施途径。‎ ‎  二、语文教学艺术的实施途径 ‎  (一)  教学语言和情感 ‎  所谓教学艺术,简言之,主要指明课堂教学中富有独创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主要借助于教师的语言。语言是人的心声,它不仅反映着人的思想、情感、欲望和要求,也反映着人的科学文化素养、道德品质以及个性风格等。语言中可以包容着人所有的理性和感性,内在和外显,稳定和变异的行为特征,因而,语言从来是人最丰富、最活跃、最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因此,教师是借助教学语言来传递知识信息,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对学生个性的熏陶,引导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优秀的教学语言会给人莫大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广义的语言包括口语、书面语和体态语,相应地,教学语言艺术可分为口头语言艺术、书面语言艺术、体态语言艺术。教学语言主要指口头语言,教学的口头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教学语言首先要做到准确与清晰,这属于科学性的问题,是起码的要求。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只有准确地表达,学生才能沿着教师的思路积极地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从而化知识为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做到简洁、生动、有启发性,这属于艺术性的问题。教师的语言越简洁,‎ 学生越易于接受。在丰富的语汇中选用最恰当的字眼儿,用最少的话说出最明白的意思,实际上也能反映一个教师的语言素养。形象是任何艺术形式的共同特征,语言艺术自然也不例外。它要求把那些理性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用一种情感化的语言方式,形象地表达出来,使教学内容同学生的需要、情感和欲望接近起来,因而使学生能接受到活生生的知识与技能。可见,形象所解决的是由理性到感性的转化,这正如用艺术形象来表达某种思想和理念那样。形象化同样适应了学生的认知心理,区别仅只在于是从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材料来进行罢了。为增强语言的生动性,教师需要使用名言、警句、比喻、夸张、歇后语等修辞手法,使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维提斯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④。幽默在语文教学中确实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融教育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在笑声中”明其旨、悟其理“。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是最有利于智力开发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孔雀东南飞》一文时,”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有位教师故作惊讶地问:”鸳鸯是水上动物,怎么会在树上?会不会是野鸳鸯?“学生一下子都被逗乐了。经过争论,知道这是浪漫主义的色彩描写,象征刘焦不朽的爱情,正如梁祝化蝶一样,是一种美好意愿寄托而已。只有那些具有启发意义,可以引起学生思维矛盾的提问才具有开发智力的价值。‎ ‎  总而言之,教学语言艺术可以包括真、善、美三个方面。真,是一种价值判断,一种事实判断,它与假相对应。教师教学语言的真,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讲授的语言,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科学的真实,不讲假话,不哗众取宠等。善,是一种功能判断,一种效果判断,它与恶相对应。教学语言的善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讲的话,要以培养学生的高素养和能力为目的,一切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以教师自己的好恶来取舍。美,是一种艺术判断,一种美学判断,它与丑相对应。教学语言的美,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在符合真和善的基础上,达到一种艺术境界,充分反映出教师的科学精神、善良愿望和美好心声。‎ ‎  ”情感“是构成教学语言艺术性的内在因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教材深刻理解以后,感情发生共鸣,不可抑止地会表现出来;一是对学生的热爱、关注之情,自然也溢于言表。课堂教学中既有知识的交流,也有情感的交流。如果我们把情感当作信息,那么教师的教态、语调、顾盼学生的眼神,一颦一笑都是情感信息。教师的表情冷漠,则会使学生心情紧张,兴味索然。感情充沛的语言会感染学生,使之心情振奋,精神焕发。平淡乏味的语言会使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情发于内,言为心声,教师的语言和情感是真情的流露。‎ ‎  (二)  教学技能和技巧 ‎  语文教师的扎实的基本技能,是产生教学艺术性的基础。除了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外,板书、朗读和写作这三种基本技能对教学艺术性的形成也非常重要。板书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板书的安排是井然有序、一目了然,还是杂乱无章,能显示一个教师的收发室水平和文化素养。教师必须充分重视板书艺术,不仅要尽量使板书内容精要科学,反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且板书形式尽量做到多样化但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艺术享受。同样,教师的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一定的水平,也会使课堂教学添姿生色。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的有效方法,是培养学生听觉语感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典范优美的、艺术化的朗读,给学生以有效的熏陶与训练,加深其理解、强化其记忆、培养其语感。写作是学生的一大难关,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妨自己先作一篇,通过亲身实践,更准确地发现作文中的难点,便于有针对性地指导,引导学生进入写作角色,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课堂教学组织和引导能力也是教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堂内外环境的影响,课堂教学常常会受到种种干扰。教师如何把学生的心吸引到课堂中来,确实需要技巧。有一次,学校组织学生观看电影,下午回来上第一节语文课。刚上课,学生们都显得很兴奋,我没有要求他们立刻静下心来上课,而是先让几位学生谈谈电影,既可以对整部电影的评价,也可以对某个精彩片断,或者是影片中的主人公。学生们表现得很积极,议论的场面很热烈,大约用了五分钟的时间,大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于是我说:”‎ 电影是一门艺术,只有语文水平高的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下面,我们一起来为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而努力吧,请翻开语文书。“其实,这五分钟保证了剩下的四十分钟的教学效果。而这五分钟的电影讲座也正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教育,也是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  (三)  教学气氛和节奏 ‎  善于创造课堂良好的气氛,善于调控课堂节奏,是教学艺术性的一种突出表现。 课堂气氛的形成跟许多因素有关,教师的教学作风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优良的教风表现为:教师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一旦有了错误敢于公开自我批评;教师对学生态度各和蔼,作风民主,对学生一视同仁。善于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的正确意见,能给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才能。在这种民主教风的熏陶下,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思维,人人争先发言而且敢于争辩,从而能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优良的教风能创造优良的学风。反之,如果一个教师不注意教学民主,那么课堂气氛是绝对活跃不起来的,也因此可能扼杀学生学习生机。 教学节奏,指课堂上教学中各个环节内容及其安排和衔接所形成的”节拍“‎ ‎。紧凑的教学节奏,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反之,如果知识量和训练量少于学生的需求,低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环节过渡缓慢,这样的教学节奏必然会使学生精神分散,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学节奏是构成课堂气氛的一个重要条件,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可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讲究课堂教学艺术,不可不重视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 ‎  完整意义的语文教学活动,是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前提下的艺术创作,是语文教学规律与语文教学艺术辩证统一的产物。教师把思想、情感、审美、知识、能力与智力完美结合在一起,从教学语言和情感、教学技能和技巧、教学气氛和节奏等方面入手,努力讲究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正如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所说:”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越要艺术化。“⑥语文教学艺术的创造与追求,应以”有规律“为指导,但又应有个人的探索和追求,体现个人不同的艺术风格,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艺术丰富多彩,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