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心得体会理论文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心得体会理论文章 

‎3450 2020年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心得体会理论文章 ‎ 积极破解堵点难点 全面推进复工复产 ‎■坚持底线思维,按照“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思路,加强上下游企业间、不同产业间、关联区域间的协调联动,推进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增强企业生产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积极支持和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破解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堵点、难点,加速企业复工复产,提升企业应对危机能力。‎ ‎■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建设,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推动复工复产。‎ ‎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落实好这一要求,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创造有利于复工复产的条件,着力破解复工复产中的难点、堵点,在打通产业链条、加强科技赋能、扩大有效需求、稳定外贸外资等方面精准发力,从供需两端增强“推力”“拉力”,加快复工复产进度,提升复工复产质量,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打通产业链条,协同复工复产 现代经济体系中,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可能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当前,我省经济已深度融入全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之中,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断风险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要坚持底线思维,按照“以大带小、上下联动、内外互动”的思路,加强上下游企业间、不同产业间、关联区域间的协调联动,推进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增强企业生产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一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引领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客观上承担着生产组织中心和资源调配中心的功能。在全球产业链面临巨大冲击的情况下,龙头企业“链头”功能和动力源作用更加明显。只有优先推动龙头企业恢复运营,进而带动配套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才能贯通整个产业链条,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要全面落实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领导包联责任制,为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提供“点对点”服务,着力解决供应链受阻、原材料不足、用工紧张、资金周转困难等现实问题,加快复工复产进度。同时,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协调好各生产环节,带动配套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恢复能源、原材料、中间产品生产供应能力,促进产业链顺畅循环,实现以“点状复工”带动“全链复工”。‎ 二是消除供应链“断点”,保障上下游企业复工复产。当前受疫情影响,部分进口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面临断供风险。要加快进口产品替代步伐,促进供应链区域化、本地化、多元化,稳定供应链条。支持具备相关产品生产能力的企业扩大产能,填补市场空间,满足下游企业生产需求。抓住我国率先控制疫情的机会窗口,加大对海外企业和项目的引进力度,实现“引资补链”。逐步提升全省产业链的完整性、安全性,为上下游企业协同复工复产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加强区域合作,推动跨区域协同复工复产。一条产业链正常运转,往往需要多地企业联动、多地资源支撑。疫情之下,人财物跨区域流动受到明显制约,畅通产业链条迫在眉睫。我们既要强化省内各地市间政策协调,确保生产要素在省内自由流动,提升协同复工复产效率,又要加强与京津等地的联动,加强信息沟通共享和防控措施协调,畅通人员往来和物资流转,将我省产业链的“小循环”融入全国产业链的“大循环”。‎ 强化科技支撑,赋能复工复产 当前,线上办公、远程协作、智能化生产等新型工作和生产方式逐渐成为主流,科技在企业生产运营中的作用愈发凸显。要积极支持和鼓励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破解企业生产运营中的堵点、难点,加速企业复工复产,提升企业应对危机能力。‎ 一是利用数字化工具尽快恢复生产运营。从实际看,目前企业人员返岗、物资流转上仍面临不少障碍。要加强人员流动信息实时监测与共享,在人员管控、健康码互认等方面做到政策统一、标准一致,提升疫情防控效率,助力企业员工返岗复工。支持中小企业通过线上办公、智能通讯、远程协作、视频会议、协同开发等,实现远距离、无接触式生产管理。鼓励企业建立线上采购销售、线下无人配送相结合的供应链体系与分销网络,保障物资顺畅流转。‎ 二是利用工业互联网推动企业高效协同。信息技术是沟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有效手段。要结合我省实际,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健康、新能源等重点产业,以行业领军企业为主导,整合已有的工业云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全省跨行业、跨领域、跨地区工业互联网。利用工业互联网整合各领域产业资源,推动企业上云,加快企业间设备共享、产能对接、订单平衡、生产协同,切实增强产业链上下游复工复产企业生产的稳定性、协调性。‎ 三是利用智能技术提升企业生产效能。此次疫情给企业生产经营,尤其是劳动密集、自动化程度低的传统企业复工复产带来严峻挑战。要积极引导有条件企业加快智能化转型,应用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和工业App技术,建设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采用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无人化物流新模式,降低人工依赖,提升生产质量和效率。‎ 提振有效需求,推动复工复产 投资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要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加快推进投资项目建设,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推动复工复产。‎ 一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是扩大内需的有效手段,是复工复产的重要内容。我省要以雄安新区、冬奥会赛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为重点,全面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力促更多项目建成、投产、投运。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机遇,发力“新基建”,加快布局5G网络、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化基础设施,筑牢新经济发展硬件基础。针对疫情防控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尽快推进公共卫生、应急安全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文体、娱乐、教育、养老等民生设施短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聚焦产业、交通、能源、生态等领域,加紧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为全省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扩大消费可以有效对冲疫情产生的不利影响。要稳定汽车、家电等重点商品消费,加大购买补贴力度,鼓励老旧产品更新换代。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假日经济,适时推出旅游精品线路,谋划开展“欢乐河北行”“幸福河北欢乐购”等主题活动。鼓励发展消费新模式,推动互联网、大数据和消费深度融合,保持线上购物、娱乐、办公、教育、诊疗等消费热度不减。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鼓励实施弹性工作制,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针对文化娱乐、住宿餐饮、体育、旅游等行业精准投放消费券,撬动居民消费,加快消费性服务业复苏进程。‎ 稳定外贸外资,促进复工复产 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是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的内在要求。要按照分类精准施策、内外双向联动、供需两端发力的思路,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举措,着力稳订单、调计划、拓渠道、保供应、强服务,有效推动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 一是稳定外贸外资企业订单。要聚焦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等我省重点出口行业,支持相关企业有序调整生产投资计划,多渠道、多元化拓展国际市场。抓住防疫物资国际需求大增的良机,支持企业提升防疫用品、医药和医疗设备生产能力,开辟扩产审批应急通道和出口业务办理绿色通道,规范出口商品生产标准,满足国外市场需求。‎ 二是支持外贸外资企业稳定进口。受海外企业停工、航运管制、价格汇率波动影响,外贸外资企业进口受到较大冲击。要聚焦铁矿砂、煤炭、原油、大豆等大宗商品,鼓励相关企业调整物资储备计划,采取分散化进口策略,降低采购风险。支持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企业,加强与国内制造企业合作,寻找替代供应商,稳定产品货源。‎ 三是加强外贸外资企业服务。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的外贸监测预警机制,研究制定涉外企业避险保护应急方案,有效保障外贸外资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健全外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对口服务企业机制,对重点进出口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支持行业组织和律师协会为外贸外资企业提供贸易纠纷专项法律服务,提高企业防范风险和解决国际争端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