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谈课堂打岔评价的“三十六计”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谈课堂打岔评价的“三十六计”

语文论文之谈课堂打岔评价的“三十六计” ‎ ‎  大溪镇中心小学 叶海青 ‎  【内容摘要】课堂上如何恰当评价学生出人意料的回答,巧作引导,变意外为精彩呢?我们说说其中的“36计”: 真诚关爱,抛砖引玉;欲擒故纵,练就金脑石;幽默引领,声东击西;反客为主,后发制人;义正严词,釜底抽薪。面对学生打岔,真诚关爱,幽默引领,善于运用各种计策,恰当评价,定能够在意外中相约精彩,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  【关键词】打岔 评价 ‎  在课堂上,我们也会碰到学生出人意料的回答,其中不乏打岔。什么是打岔?打岔是打断别人的说话或工作,课堂上学生打岔指学生的回答,打断了上课的过程,使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从学生打岔的动机来看,一般分无意打岔和有意打岔。‎ ‎  因为打岔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令人措手不及,所以面对学生打岔,如果不能妥善评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转移,关注点发生变化,影响课堂生成。如果能巧妙评价,对课堂不仅没有影响,甚至还会意外生成亮点。那么如何恰当评价,巧作引导,变意外为精彩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一、真诚关爱,抛砖引玉 ‎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教育没有了关爱,就会毁掉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要真诚关爱学生。一切以真诚关爱学生为出发点,老师的评价就会少一些匠气,多一些情感,更易抵达学生的内心深处,也更易被学生接受。‎ ‎  有这样一堂公开课,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学生经短暂的思考并讨论后形成了结论:说明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人要全面正确认识自己。正当老师准备转入下一个话题时,一同学打岔,大声说:“在什么情况下尺不如寸,寸反而好过尺呢?”他这一问顿时炸开了锅---有赞扬他多思好问的,有责怪他多嘴好事的。这时老师从容作出反应:“刚才这位同学提出了很有价值而却被我们所忽视的问题,我提议,对他这种善于思考、见解独特的行为给以掌声鼓励。”教师又顺势引导:“那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寻找问题的答案,好吗?”此时,学生讨论热烈,答问积极。‎ ‎  学生的打岔是意料之外的,老师没有恶言相倾,而是给予顺势引导,这样在他的心目中,自己还是受到保护的,也不会产生反感甚至于叛逆的情绪。从一个人心理的成长来看,人成长的动力是自尊和尊严,一个觉得自己有自尊的人,他会努力去保护自己的这种尊严,所以说,真诚关爱可以融化学生的心灵。‎ ‎  二、欲擒故纵,练就金脑石 ‎  学会思考,善于思考,我们才能练就一个金脑。面对学生的“打岔”,老师们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评价也会截然不同,这就是“善于思考”和“不善思考”之间的距离。‎ ‎  学完《女娲补天》一课,让学生谈谈对女娲的感受,他们都能感受到女娲的伟大,周志平突然发问:“女娲补天是真的吗?天真的会破个大窟窿吗?”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说真的吧,明摆着欺骗,说假的吧,课文的情感基础架空了,女娲的“伟大”马上犹如纸做的老虎,不堪一击。于是我说:“女娲补天是神话故事,不是真实的,但是故事中有一样是真的,是什么你能发现吗?”‎ ‎  “故事中的精神是真的,含意是真的。”有个孩子回答。“是的,你很会思考。”我肯定了那个学生,继续说:“读故事,我们一般不去关注故事的真假,而是关注故事的令人感动或精彩的地方。神话故事最让我们关注的是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品质。”我又问周志平:“这样回答满意吗?”他点点头,满意地坐了下去。‎ ‎  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打岔会突如其来。这更需要我们善于思考,多想想学生打岔的背后是什么,才能妥善评价。我们平时只有多学习,多反思,勤学善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水平,才能练就一个“金脑”,在第一时间正确地判断,巧妙地评价,催生课堂的亮点。‎ ‎  三、幽默引领, 声东击西 ‎  林语堂先生说:“幽默是人类心灵的花朵。”教师的评价不仅要讲究科学性、规范性、还要讲究艺术性。遇到学生打岔的时候,幽默的评价更是一剂良方。当学生无意打岔时,幽默能化解尴尬,抚慰学生的心灵,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当遇到有意打岔,幽默更是显出别具一格的力量,它不仅能委婉地劝诫,避免激化师生矛盾,还能使学生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发,使课堂气氛更为和谐。‎ ‎  在上《借生日》这课时,老师引导学生说:“正因为妈妈爱小云,小云也爱妈妈,所以她把自己的生日借给妈妈,多好的一对母女啊!你有什么想说的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讨厌我的妈妈,我不想把生日借给她。”老师明显愣了一下。也许,从情感上讲,也许这是孩子真实的想法,但从伦理上讲,我们都应该关心自己的亲人。老师马上做出反馈:“贤国,我感到你不是在说自己的妈妈,好像在说老虎。”‎ ‎  话音刚落,学生们都笑了。在笑声中大家都明白了这个答案的问题,和谐的课堂气氛没有受到影响,好像小溪在石头上溅起一片浪花之后,又快乐地往前流去。‎ ‎  试想,如果当时反问:“妈妈最可亲了,为什么讨厌妈妈呢?”那学生说不定会振振有词:“我妈妈可凶了,总是打我,我见她可怕了。”然后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到“妈妈凶不凶”的话题上来,这个局面就很难收拾了。‎ ‎  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巧用幽默,含蓄地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易于为学生接受,在幽默的引领下,必定绽放最美的花朵。‎ ‎  四、反客为主,后发制人 ‎  学生的打岔具有突发性、偶然性,不可预设,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暂且缓一缓,不要急于评价。原因有二,一是教师感到束手无策,缓一缓,争取思考评价的时间;二是因为既然学生打岔,就说明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还有一定的距离,急于求成,反而拔苗助长,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  在教学《爬天都峰》第二课时,紧扣“爬”字,我问:“课题中的‘爬’能不能改成‘登’?”“可以。”学生出人意料地一致。我愣住了,但转念一想,学生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爬的感悟还不深,硬要让他们说“爬”比“登”好,只能浮在表面,或者察言观色,迎合老师的心意。于是,我说:“是不是这样呢?我们走进课文就能明白了。”‎ ‎  通过学习课文,最后我再提问:“课题中的‘爬’到底能不能改称‘登’?”这时,学生们连忙摇头,感受到了 “不能,因为,‘登山’是比较轻松的,而‘爬’感觉到是很辛苦的,天都峰又陡又高,爬起来十分困难,所以用‘爬’更合适。”‎ ‎  面对学生打岔,不一定要马上作出评价,我们可以根据学情,暂时缓一缓。缓兵之计,为老师争取了思考的时间,为学生的领悟做好了铺垫,就有可能后发制人,生成精彩。在运用的时候,有一点值得注意,既然是缓兵,反馈要到位,要给学生一个答复,否则,时间长了,次数多了,有言而无信之嫌,不利于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  五、义正严词,釜底抽薪 ‎  说到“义正严词”,很难和当今上课的老师挂起钩来。但是面对学生有意打岔,义正严词也是一种好办法。当然,在义正严词的教育之后,仍要给学生希望,仍要激励学生。‎ ‎  曾经在听《两只鸟蛋》这一课时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  老师提问:“你对怎么对待这两只鸟蛋?”有个学生笑嘻嘻地说:“我想把它烤来吃。”学生哄堂大笑。‎ ‎  老师严肃地说:“别笑。小朋友,我告诉你,学习是一桩很严肃很认真的事情,课堂中的话要述出有据,学习要读到课文里边去。可以再说一遍吗?”‎ ‎  学生一本正经地说:“可以。我希望把鸟蛋送回鸟妈妈的身旁,因为这样我就挽救了两条生命。”‎ ‎  老师说:“为他的这次发言,掌声!”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 ‎  随后,老师拍拍他的肩头,赞许地说:“不错啊,小朋友。但是你要记住老师的这句话,学习是一件很认真的事。其实你很会读书的。”‎ ‎  老师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多次请他回答,孩子都说得相当精彩。老师不禁夸奖道:“又要表扬你了,你认真起来真是不得了!”‎ ‎  说实话,当时阶梯教室里济济一堂,那个孩子的有意打岔出人意料,我不禁为任课老师捏了一把汗。他不愧为一位骨干教师,表情严肃,言辞恳切,满怀期待,让打岔的学生感受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正。值得称道的是,老师后面的评价相当漂亮,给予学生表现的机会,热情地赞扬,其巧妙地评价,不仅让学生们折服,更让在座所有的听课老师赞叹不已。‎ ‎  面对学生打岔,“教师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更要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子女,要有天一样的包容心,要有海一样深的包容情,允许学生犯错误,更要允许学生改正错误。”当然,包容不是纵容,不是老师对待学生的软弱无能,而是对学生的缺点或错误的理解和原谅,是对学生能够改正的信任,更是对学生发展缓慢的一种期待。‎ ‎  综上所述,“爱和智慧是可以产生奇迹的。”面对学生打岔,真诚关爱,幽默引领,善于运用各种计策,恰当评价,定能够在意外中相约精彩,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