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品】关于2020民法典个人心得感悟精选5篇
关于2020民法典个人心得感悟精选5篇 2020民法典学习心得 5月28 H,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 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发挥基层 党组织优势,推动民法典“下基层”“进农村”,做好基层群众的普 法宣传,让民法典尽快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送“典”下乡要做到先学先悟。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中条文最多、 体量最大、编章结构最复杂的一部法律,基层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 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个人自学、集中研讨、座谈交流等方式带头学 习,不断提高自身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带着 问题去学习,重点加强对涉及婚姻继承、邻里纠纷、生态环境保护 等和基层一线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的学习理解,及时回应农村社会 关切,在群众中形成“榜样”示范,做到自己先学先悟,带动基层 群众跟着学、乐意学。 送“典”下乡要营造宣传氛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 用,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和 村两委干部作用,采用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解答法律咨询、 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讲座等形式,多渠道、多方位进行宣传,真正做 到让村干部“动起来”,让宣传氛围“活起来”,让学习热潮“火起 来”,进一步推动法治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农家,使人民群众认 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必须遵循的规范。 送“典”下乡要贴近民生日常。民法典的普法工作关键在于要贴近 基层群众生活,“数次说教不如一次生动实践”,可以联系司法部门 开展“以案说法”活动,邀请群众参加典型的涉农、邻里纠纷、婚 姻家庭案件的审理,把枯燥的法律条文转变为人民群众身边的“活 例子”,增进群众对法典的理解。依托农村调委会、便民服务中心等 机构,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邻里纠纷的作用,“以法为准、以理为 基、以情为引”,通过社会力量和基层组织务实解决民事纠纷,多方 面推进民法典实施工作。 送“典”下乡要树立良好风尚。在做好民法典宣传推进的同时,广 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群众破除旧风俗,塑造社会文明新 乡风。把民法典中体现的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生活幸福、人格 尊严等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与孝敬父母、邻里互助、家庭和睦等 淳朴乡风结合起来,将民法典用通俗易憧的方式写入村规民约,树 新风、助传承,建立起学法律、用法律等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乡风, 引导群众养成自觉守法意识,形成遇事找法习惯,努力树立正确的 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让民法典长长久久走进人民心里。 2020民法典学习心得2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 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通过民法典能深深感受 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从民法典中看立法为民。立法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史记•商君列 传》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在封建王朝统治的两千多年里, 这一直是句空话,并且这句话本身就表示出在立法层面上有“王子” 和“庶民”两个完全不平等的对象,这就是在立法层面上对人民群 众利益的极大侵害。故这句话的用途只能是掩饰封建统治者自身特 权,以及安抚不断被剥削的人民群众,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古 代封建统治者们的“法律遮羞布”。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 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则不一样,它在基本规定第四条 中提到: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这就能看出, 它对于法人、非法人组织、自然人等民事主体,一视同仁地给予保 护,同等保护,平等保护。 从民法典中看司法为民。群众在司法方面最怕什么?最怕法律规定不 清不楚,导致司法裁定浮动巨大。有可能滋生出面对有钱、有地位 的人“唯唯诺诺”,面对普通百姓却“重拳出击”的恶性案例。所以, 一部法律规定得越细致,思考得越全面,对普通群众就越有利。从 民法典宣传图册中“小明的一生”就不难看出,这部法律为了群众 真的是“操碎了心”,从出生到成长再到离去,从偶然事件到必然事 件,对群众的保护可谓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这部法律就好比群众 的一道“长效护身符”,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无时无刻地庇护着我们。 从民法典中看执法为民。执法,是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一 类,尤其是群众之间发生小型冲突。在法律不是特别完善的时期, 很多群众之间的细微冲突都是通过执法人员的协调来解决。其中一 个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碰瓷。碰瓷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催生了行车 记录仪这个产业,可见影响有多大。碰瓷的现象也反映出,现代社 会确实存在少数“老赖”,他们以“耍赖皮”为生存的资本,或利用 人们的善心,或利用法律盲区来讹诈人们。而民法典中有许多“除 赖”的法律法规,比如对于确定为霸座的人就可以直接拒载。这些 针对性的法律规定,让执法人员在处理这些“无赖”时有法可依、 依法处置。 笔者不是法律专业,对法律的解读或许不是特别深刻,但就从我这 样一个“小白”的角度也能看出民法典满满的干货,足以说明其 “人民至上”的理念是多么深刻。 2020民法典学习心得3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 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 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 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 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都具有重大意义。 要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要讲清楚,实施好民法典是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 我们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 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直接相关,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 的权利义务关系。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 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 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引导群众认识到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典,也是金体社会成 员都必须遵循的规范,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形成遇事找法的习惯, 培养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和能力。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要聚焦民法典总则编和各分编需要把握 好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阐释好民法典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 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阐释好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 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 责任等基本要求,阐释好民法典一系列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 民法典所调整的关系是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最普遍、最常见的社 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 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市 场主体自发学习与宣传民法典,让大家意识到民法典并非不相关之 物,而是直接调整和规范其行为活动,保障和维护大家合法权益的 法律。民法典实施得好,各类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的权益就会得到 更好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也会更加有序,以此激发大家的 普法积极性,形成一种全社会学习和运用民法典的自觉氛围。 2020民法典学习心得4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 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文章指出,要加 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们党治国理政水 平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学习和宣传民法典要破除三个误区,切 实让民法典春风化雨教化人心。 破除“不违法就行”的误区,掀起学法“新高潮”。在我国基层,仍 个个别人片面地认为,“无知者无罪”,这是法律意识淡漠造成的。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伴随的相关法 律制度并未完全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目前,在社会上 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比如“谁受伤谁有理,谁横谁有理”“扶不起” 等,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不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的传承,不利于国家的法治进程。针对以上问题,首先要做好宣传 教育发动,可采取电视广播、两微一端等多媒体,用群众喜闻乐见 的方式把官方话语解释清楚;其次要组织群众学习起来,采取学生父 母一起学,家庭教育小课堂等方式把学法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再次是 要把慌法作为评定标准,可采取网络知识竞赛,在公园、广场等人 流量大的场所组织开展普法知识擂台赛,让群众主动参与进来,通 过案例分析、情景再现等方式提升公民法治意识。通过普法宣传为 群众立起学法知法慵法的“风向标”。 破除“法律无大用”的误区,立好尊法“新规矩”。近年来,一些地 方在处理一些问题时法治意识不够强,不数群众法治观念淡漠,遇 事不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维护权益,甚至采取息事宁人方式。针 对这种问题,首先要坚持法治底线,以实事求是的原则处理问题, 用事实依据说话,不因客观因素降低原则和底线,不因一时利益影 响全局大局;其次是要形成敬畏法律的意识,法律是神圣不容践踏和 亵渎。日前,网上一段“捉狗”视频刷爆网络引起网友的点赞,“遛 狗不栓绳”看似小事其实存在大隐患,敬畏法律不仅仅是要知悉更 要行动,要让明知故犯的侥幸心理彻底消除;再次是要养成尊崇法律 的自觉,坚持不懈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 的运用,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普法覆盖面。要让法治 的意识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一人一事的行动中形 成自觉,切实把尊崇法律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破除“人情就是法”的误区,形成用法“新风尚”。人情世故是中华 五千年文明流传下来的风俗礼仪。用好情面可以有效推动工作,反 之则会形成不讲原则、乱开口子的被动局面,“人情就是法”在有些 人的意识中还没有彻底消除。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具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民法治意识将会不断增强。针对 “人情就是法”的问题,党员干部要用引导好“法”,正确处理好 “情”与“法”的关系,坚持讲政治顾大局、讲原则促团结,抵制 不利于大局、团结的庸俗关系。要引导信“法”,坚持对中国法治体 系建设的高度信任,增强法治规则意识,自觉遵守、主动融入,让 “法”的公平温暖人心。要引导护“法”,冲破陈规陋习的束缚,突 破经验教条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实事求是的作风克服惯性 思维,敢于同一切损害法律的言行作斗争,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在 主动用法、善于用法中,让民法典成为“法治中国”进程的坚强保 障和有力推手。 2020民法典学习心得5 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 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文章深刻解读了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对民法典的宣传和实施提出了明确指示, 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民法典之“笔”聚合“史” “时” “势”,挥毫间,格韵千秋、与时相偕、笔意飞扬,擎举“人民至上” 的理念落笔着墨,以“回应人民所呼所盼”运笔纵横,对准“民众 关切的社会焦点”笔锋直入,将“笔意”与“笔法”合融,飞墨走 笔间,尽显“神形意”之美,铺展开中国之治的气度和力量。 民法典,以苍劲雄浑之笔绘“神”,勾画出民族文化的“韵律美气 文章中指出,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 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人类社 会千百年传承至今的民族文化“韵律”正是民法典的价值立向,民 法典以苍劲雄浑之笔书写了强烈的社会价值和民族精神。“弘扬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法典的第一条,也是整部法典的价值倚靠, 24字基本内容贯穿了整部法典,融入了法典细则。“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是蕴含于民法典之中的“神韵”,在上下五千年优秀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的浸润和滋养下,传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为民法典注入了 “精气神”。比如“人格权”的独立成编,体现了人 身自由不受侵犯的要义;比如“不得违背公序良俗”,体现了社会和 谐稳定的要义;比如知识产权制度,就是通过对个人权利的保护,鼓 励社会大众靠智慧和双手去创造财富……从情理和价值出发解读民 法典的逻辑,我们会发现,每一条规定都是对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 的弘扬,每一页内容都充分发挥了司法的指引和示范功能,充分体 现了民法典鲜明的民族文化特性,每一笔都生动彰显了中国的文化 自信和民族底气。 民法典,以细实严谨之笔绘“形”,提炼出中国方案的“时代美气 文章指出,民法典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 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法典。过去我们所使用的单行法,多是 在不同时期制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单行法之间表述和概念上的 冲突和矛盾日益凸显,无法满足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需要。 民法典则紧扣时代脉搏,是继往开来的鸿篇巨制,对单行法中所缺 乏的时代特征进行了填充完善,对单行法中在同一问题上的分歧表 述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定,严谨的系统、科学的设计、精准的表达, 让时代精神在法治篇章中落地生根,为民法典注入了强大生命力。 民法典的编撰与时代同频共振,是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面对时代 提出的新问题和新现象,民法典从社会发展规律出发,以具有时代 意义的新规定给出“标准答案”,从物权编的诚信导向机制到合同订 立的失信惩戒机制,再到“人格权”和“侵权责任”的独立成编, 为世界的法治文明贡献了 “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民法 典的时代精神还体现在民法典的实施上,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 地完善和充实民法典的内容,让民法典成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有 力抓手,杉显中国现代化治理的“大智慧”和“时代美气 民法典,以气韵生动之笔绘“意”,描绘出制度文明的“高光美”。 文章指出,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民法典的制度 文明主要体现在它的内容上,很多规定直接涉及公民与法人的权利 和义务关系。民法典从“法”到“典”,看似是“一字之跨”,实际 上其编撰过程经过了不懈的探索和反复的斟酌,经过了扎实的分析 和深层的研究,经过了前期大量的理论准备和成熟的经验酝酿,五 易其稿,终于在群策群力下孕育而生。民法典共有7编和附则, 1260个法条,每一条都立足民生最关切,紧贴社会生活实际,深剖 社会热点、难点“小切口”,从现象之“标”深入,从问题之“源” 透视,最后落脚于治理之“本”,其内容准且精,其功能好用且管用, 凝聚了广泛共识,是人民意愿的集中表达,标注了制度文明的新高 度。民法典中是一部系统的法典,集民法之大成,集民众之智慧, 集治理之效能,这“一字之跨”其实是向更加公平正义的制度文明 跨进,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跃升,这“一字之跨”绘出的是 制度文明的“高光美”。 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为民之法典,是积微之大政, 是我国法治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成果,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 心推力,汲取了优秀民族文化之“神彩”,融入了鲜明时代特征之 “形态”,彰显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之“意蕴”,以“巨笔”挥亳出全 面依法治国的鸿篇巨制。 民法典个人心得感悟精选5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