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运用信息技术 展现数学教学精彩
数学论文之运用信息技术 展现数学教学精彩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全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志。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让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枯燥无味,给学生创设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让学生接触了更多的数学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满足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他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技能,又能发学生的智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的基础。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努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可以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正好适应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它能使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利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下载活动画面:在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有一群可爱的孩子在草坪上放风筝,风筝的种类很多,有飞机,有蝴蝶,有蜻蜓,有蜈蚣…… 然后提问:这些风筝有什么共同特征?同学们很快地进入角色,个个兴趣盎然,迫切想知道所要学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作了铺垫。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将数的比较融入小动物赛跑的情境中去,学生看着动物伴随着音乐奔跑的情境,兴奋极了,积极动脑思考,这些动物谁跑得快呢?凭着自己对生活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在比较谁跑得快的过程中,学会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二、运用信息技术,可加深理解,突破重难点,开发学生的思维。 探索新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讲解数学知识应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多处利用一些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生动地展示各种图形的变化,使学生眼随图动,心随图思,积极参与到每一种图的分析与思考上来。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速度和×相遇时间=总路程”,可以在多媒体上设计把两者速度相对应的线段移动到一处,用两者的速度和去度量总路程,这样较形象地把问题转化成一般的行程应用题,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易于感知、想象、联想,在形象---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化解了教学难点,缩短了学生的认识周期,有效地辅助了教学。 三、运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运用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地把整个过程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学习数学知识架设一座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帮助他们理解知识。采用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借助其丰富的媒体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其突出的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构建”。 如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将线段向右边似光线射出一样地匀速延伸形成射线,使学生看后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采用多媒体课件还能把复杂信息分解为简单的连续信息,以利于学生对复杂信息的识别。如在教学《圆的画法》时,可先让学生观察一条线段绕一个端点顺时针旋转,直至另一端点扫出一个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的形成过程,接着将画圆的步骤分解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画圆”的完整信息,这样学生就会牢记画圆的每一个步骤和要领。 四、运用信息技术,可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一题多变是我 们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常见方法,以前在进行此项训练时,要用好几块黑板,一块一块地挂,一块一块地换,需要比较时还要将两块一起挂上去,需要改动时还要擦去了再写,非常麻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后就方便多了,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任意拖动、任意改变效果的功能,我们在课前只要准备一道题,在课堂上当学生解答完以后,只要将原题复制一下,再在复制后的题中进行修改,整个变化的过程全部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新题的来龙去脉学生看的一清二楚,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活跃了学生思维,需要比较时只要将原题向下一拖,学生就可以进行比较了,需要改动可以随时改动,很短的时间一道题就能变出十几道题,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毕业班的总复习经常要引导学生将学过的公式、概念进行梳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运用。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就显现出来了。如复习几何图形时我们就利用计算机动态变化功能演示,正方形的一组对边变长或变短,正方形就变成了长方形,长方形的一条边如果变长或变短,长方形就变成了梯形,梯形的一个底变为0,梯形就变为三角形了,演示使学生体会到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梯形与长、正方形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图形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公式之间有没有联系呢?三角形面积公式与梯形面积公式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能不能用一个公式统一起来呢?通过操作、观察、分析使学生明白:长方形一条边变短,长方形就变成了梯形,正方形的一条边变长也可以变成梯形,把三角形可以看成上底是0的特殊梯形。这样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就可用梯形公式来解答了。如此,加深了学生对公式的理解,达到了融会贯通的目的。 五、运用信息技术,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只有学生在自己亲身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到东西,才是难以忘怀的东西,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学生长久支配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改变以往教师当搬运工,单项传递知识的过程,我们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教学两位数加法时,首先利用计算机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解决34+18的计算方法时,我们又利用计算机可以任意拖动图像的功能,给学生出示了37朵黄花,和18朵红花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自己能否找到计算的方法:有的学生先从37朵黄花中拖2朵黄花到红花中,使18朵变成20朵,再和35朵合在一起即:18+2+35;有的学生从18朵红花中拖3朵到黄花中,使34朵变成40朵,再和15朵合在一起即:37+3+15;还有的将整捆的拖在一起,再将零散的拖在一起即:(10+30)+(8+7);还有的将10朵红花拖到黄花中,使37朵变成47朵,再将47朵和8朵合在一起即:37+10+8;也有的先将30朵黄花拖到红花中,使18朵变成48朵,再将48朵和7朵合在一起即:18+30+7;……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任意拖动花朵寻找计算的方法,由于计算机设计了返回程序,所以有的学生一人就想出了好几种方法,学生利用计算机边演示边讲解,体验着成功的愉悦,通过学生互相交流,促进了学生多向思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会学生知识不如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学生家庭都有了计算机,我们就指导学生如何利用软件和网络自己学习。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就布置学生回家自己先找找与分数产生、分数意义的有关资料自己先自学,第二天谁学得好就让谁来当小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有的找学习软件,有的上网查资料,并作了详细地记录。课堂上学生就自己的资料向同学们进行了交流、质疑、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课程整合现在还是刚刚起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课程整合的深入,必将产生新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一定会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及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推动教育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