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物理论文之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物理论文之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物理论文之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物理论文之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物理论文之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物理论文之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高一物理难教难学,一直是困扰着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于是大声疾呼“物理物理,真是无理”。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化“台阶”为坦途;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台阶”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做好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一、台阶产生原因的初步分析通过物理教学实践,我认为产生台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定性介绍向定量研究的过渡学生学习产生陡度。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的、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使学生了解物理学各方面的初步知识以及实际应用。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可能是几个相关联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的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例如初中学习力的知识,我们只是对单个物体受力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高中物理对物体受力分析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物体受一个力,而要考虑的是多个物体受多个力作用,且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而问题复杂的多了。而且相对于初中物理教材的可读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教材可读性自然大打折扣,学生阅读难度大,不易读懂。2、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使学生思维产生断层。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与高中生的思维是不同的。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因此定性的感性知识多,定量的理性的逻辑内容少,这是符合初中生的思维规律的,这种思维是属于较低的思维,其由物理感觉引成的物理概念是直接的、经验性的、浅层的。而高中生的思维则要形成抽象思维,属于理论型的。对他们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来归纳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有研究表明从初中到高中思维的发展存在关键期与成熟期。初二阶段是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从初二开始学生的思维开始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变,到了高二年级这种转变初步完成。但是由于新教育大纲的实施,初中物理大量降低了理论思维水平,更多的强调从演示实验与生活常识出发学习物理,因此将这种思维转变在物理学科中由初二后推到高一,高一阶段就成为学生思维的转型期。有转型就有阵痛,其具体表现为很多同学物理上课跟不上节奏,或是上课一听就懂,做题一做就错,成绩也像水中的木头,忽上忽下,大起大落。因而学生就容易苦闷和迷茫,对物理失去信心。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一见物理就怕,越怕就越难,越难越怕。3、公式套用向数学综合运用的递进使学生解题产生盲点。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但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却已经成为能否处理各种实际问题至关重要的手段了。高一新生学习物理首先遇到的一只“拦路虎”就是矢量。从标量到矢量的认识跨度很大,对于学习了十几年标量的学生来说,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和可能等于0,而两个大小为1的矢量差反而可能等于2,-2m/s的速度比1m/s大,是有些不可思议和难以接受的。对比初中物理,高中阶段很多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明显加多加深,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常用的就有10个,且公式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再加上运用图象分析和处理物理问题,学生解题时就往往无所适从。再例如在运动和力的合成和分解中要用到三角函数的知识,而学生却只学过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函数定义,一般三角函数定义和简单的三角公式都还没有学,学科事实之间不衔接也增大了高一物理学习和教学的难度。4、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的转变使学习方法的衔接出现拐点。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他们普遍养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考试考什么”的学习模式。由于知识简单,对知识的要求在了解和记忆的层面上的成分比较多。进入高中后,高中物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课堂密度也上来了,而且知识之间有关联,而有的同学还以老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的同学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上课听不懂,跟不上,穷于埋头做笔记,不得要领,不能很好的理解知识,因而学生就感觉到物理深奥难懂。针对以上原因,笔者认为要消除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台阶,要在高一阶段物理教学,特别是高一上学期物理教学中做好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适应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十六七岁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新事物的渴求心理和好奇心是成人所不能比的。这也是我们解决难题所必须利用好的积极心理因素。教师要从学生的好奇心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理解新事物的欲望,例如高一物理的第一堂课绪言部分教学,教材上“蛋碎瓦全?瓦碎蛋全”,“声音使酒杯震碎”“带电鸟笼里的鸟安然无恙”等等演示实验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对于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习惯接受那些依据生活经验就能判断和理解的物理知识。因而高一的物理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和联系生活,同时也要不时的联系教材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之中的应用,让他们感觉到物理知识的确有用。在课堂中也可以穿插物理学家的一些事迹,鼓励他们向他们学习。当然,激发好奇心只是教学的一个引子。从好奇心出发,但不能仅仅满足于好奇,要逐步引导,善于从常见的物理现象中发掘出意想不到的结果,让学生经常在课堂活动中流露出惊讶、疑惑、兴奋、喜悦激动的情绪状态之中,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不平衡状态。从心理角度上讲,高中生具有明显倾向的兴趣。当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心理上会出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给予成功的满足感,对于基础差的后进生尤其如此,老师应不放过任何表扬和鼓励的机会,哪怕是他们的进步极小。这种通过学习的兴趣、满足感激发的兴趣才是持久的兴趣。只要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对物理的畏惧感自然大大减轻。2、增加教学层次,促进知识螺旋式上升。对于刚刚接触高中物理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放慢教学速度,增加教学层次。如在讲解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就要注意进度控制。先练习水平上的问题,在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情况,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在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对于知识难点,要想办法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把知识拉成线,拉成条,化整为零,消化知识硬块。同时要让知识在不同阶段反复出现,逐步加深。例如,“受力分析” 是高一学生学习力学知识的一个难点。在第一章讲过三种基本力的性质后,讲授受力分析时,只讲隔离法和根据力产生条件分析简单问题中单个物体受力,在讲完牛顿第二定律后,作为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再根据物体运动状态和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单个物体受力;在讲连接体问题时,介绍以整体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的思路。这样从较底层次开始,经过三次反复,逐步提高,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物体受力分析思路和分析方法。这样循序渐进,知识逐步扩展和加深,能力就逐步提高。3、渗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教学,使学生尽快入门。学好物理,入门非常重要。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包括其内容和研究方法。比如物理概念的学习,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什么要引入概念?其物理意义是什么?物理量如何定义?数学表达式如何?量的性质等等。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意识到这是物理研究概念的一般方法,那么对以后学习概念就有方向。不会误以为学习概念就是背出其内容,记住他的公式就好了,就能掌握概念的内涵。调查表明,大多数高二学生认为物理并不难学,其原因是他们已经摸出了物理学习的门路,入了门。也就是他们掌握了物理研究对象的内容、研究的方法,找到了其内在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渗透物理思想与方法教学。高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其注意事项。高一物理中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如此。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的从物理情景和过程之中建构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不断强化。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习题。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在解题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不加分析,瞎套公式。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在讲解习题时重点要讲清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切记认为问题简单,直接在黑板上写出公式。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为了将抽象的情景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高一一开始我们就要使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受力分析要画力的图示,运动学要画过程图,动力学要求画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这样形象直观,便于分析归纳。4、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其自主意识。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学习方法,之所以有一部分高一同学跟不上,学习物理吃力,跟他们没有正确的适合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不无关系。因此,高一物理教师一开始就要指导好学生的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就听课来说,要让学生知道问题是怎样引入,规律是怎样得出,例题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做笔记不能还是象初中一样,为了便于记忆全部都记下,而应该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下重点、难点,及一些相关说明。笔记也不要求记在笔记本上,记在书上空白处就行了,这样便于结合教材理解掌握。高中物理内容多,信息量大,且有一定的难度和坡度。学生要听好课,就必须提前预习,特别是那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尤其如此。老师要让学生明白物理的预习不能只是一目十行,一扫而过的阅读教材,而是要有所思、有所疑、有所获。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老师在讲评试卷或作业时对由于概念混淆不清或不理解,以及对物理概念不清而造成的错误,应当场让学生查阅教材,并结合教材进行分析,使学生意识到这些知识在教材上阐述的一清二楚,应该重视教材的阅读。同时,老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一些难度稍低、可读性较强的章节,采取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高一物理中《牛顿第二定律》、《超重失重》、《离心现象及其应用》都是自学或讨论的较好的题材。老师还要指导好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例如我们可以在每节课新课之前让学生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小节。新课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单元总结,画出知识结构图。当然,还可以进行其他一系列的总结,如在学了《机械能》和《动量》之后可以对动能和动量进行对比分析,对求物体做功的方法进行归纳,典型例题归类分析等等。这样不仅可以克服遗忘,而且可以将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加强。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减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的、统筹安排的系统工作。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同时要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材,从学生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而且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又会许多产生新情况、新问题。全体物理老师应该时时关注和研究,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渡过难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