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流光溢彩的生活课堂——简述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论文之流光溢彩的生活课堂——简述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摘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加强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关键词:找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和应用,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现实世界蕴藏着许多实际性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材料。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都不是“新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旧知识”。课本无非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生活范例” ,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了一种视角,搭起了一层平台,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做数学,让他们体验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快乐。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知、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一、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蕴藏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因此,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举个例子:我们可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为了学生很好地学习《神奇的数学编码》一课,课前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到邮局、派出所、家庭调查电话区号、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二、学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一)采撷生活实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每一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各种数学问题,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数学认识,而这些数学知识却是他们在学校中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必要基础。虽然这些知道是非正规的、不系统的、有的概念是模糊的、不清晰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生动有趣,而且是真实的。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富有情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生动鲜活的现实生活,学生就能更快地感悟、领会所学知识,从而构建新的数学模型,实现 “生活经验数学化”。生活中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事例:学生梁某平时数学学习成绩一般,课堂上的表现平平,可当学到“元、角、分的认识”时,该的表现却是班上最出色的。原来,梁某的父母是做小生意的,平时,他也帮着父母卖小百货。在他的眼里,“元、角、分”来源于真实生活情境,他的数学知识的获得自然是其在真实生活中的体验。当课堂中的学习与他的日常生活情境发生关联时,学习的迁移产生,他自然而然地将他日常生活积累带到课堂中来,真正从真实生活的体验中建构起了对 数学的理解,从而获得了课堂数学的成功。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源于无穷的生活情境中,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变抽象为具体,变无趣为生动。将数学问题生活化,不仅有效地缩短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还拓阔了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二)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运用生活化语言教学。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尤其是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化的数学让学生形象地去理解和接受。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在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连续退位的减法: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走了往后走,0上有点看作9。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和容易理解。2、运用生活化游戏教学。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能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因此,教学中要注重运用生活的数学游戏,引领学生数数字,增添学习的趣味,达到相得益彰。如在教学了“确定位置” 后,老师让学生做一个涂色游戏。让学生拿出蜡笔和事先下发的纸,按照纸上注明的第几排第几个,在相应的方格内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涂色部分看上去像什么?有像大树的,有像一个对错符号的,有像一个乘号的……涂颜色将课堂教学推向一个新的高潮,当学生按照所给的位置涂出了各种物体图案时,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亢奋。只有学生有学习热情时,学习才能积极、主动。三、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知识后,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话,那么,这样的学生,只能算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应该避免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的“机械演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变数学练习的“机械演练”为“生活应用”才是良策。1、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问题。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都可以找到数学的原型。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意识。如在“确定位置”一课中:老师在课的最后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确定位置,请大家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也要确定位置?”学生经过讨论后,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生1:我们在教室找座位,也要先确定位置。生2:在宾馆里,如果你订房间,拿到了钥匙后,也要先确定房间的位置,才能找到房间。生3:从火车时,也要先确定位置,才能找到自己的座位,火车很长的,不确定位置,可能会误了火车。…… 2、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包含着数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问题,不仅使学生感受成功和自身价值的存在,而且可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让学生真正由“读书虫”向社会实用型人才发展。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以前的瓦顶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把杉木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3、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通过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后,我出示“三水广场”和“百花商场”的促销卡。“三水广场满200元送40元”, “百花商场满100元送20元红利”,让学生去思考:你会建议妈妈到哪家买东西?为什么?“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应将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带着孩子们走进数学的天地,让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做到课内外知识与生活相连,让学生感知生活,让学生亲近数学,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做数学”、“用数学”和“再创造”的过程。 参考文献:(1)《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佚名. 把阅读引入小学数学教学。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