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浅论“游戏”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音乐论文之浅论“游戏”法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田正园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颁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渐渐走进小学音乐课堂,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逐渐被以唱游为主的音乐课取代。本文将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历史角度,研究音乐游戏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及作用,说明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最后延伸到对小学音乐课堂音乐游戏的现状思考,我们应该合理的运用这些新型的音乐教学方法,把这种方法带到我们日常课堂中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下学有所获。 关键词: 游戏;音乐游戏;素质教育;作用 绪论 以发展儿童音乐能力为主的音乐活动是音乐游戏的主要内容。玩游戏本身就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喜好,从他们的生活中取材,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是再好不过的。近年来,我国小学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变化,不管在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发展孩子的音乐能力是音乐游戏最主要的游戏活动,孩子在音乐中进行活动的时候,他们的表现总是具有一定形象、一定意境、并唤起好奇心与联想。本文将视角放在小学音乐教育领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通过分析音乐游戏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把音乐游戏的运用放在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中,让孩子们通过在游戏中学习,增强课堂愉悦的学习气氛,来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音乐游戏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及作用 音乐游戏是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的有规则的活动,主要是发展儿童的音乐潜能为目标的游戏活动。音乐游戏往往是把节奏、音乐知识技能、体验情感、美的感受等融为一体,是孩子们最喜爱的学习方式。游戏是孩子们天生就具有的一种本能,而游戏则是在这种本能的基础上对游戏进行者加以规范,然而达到美的享受。让孩子们在自主、自发的游戏氛围中感悟和理解音乐,来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充分开发和利用游戏资源进行教学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音乐游戏的运用现状 新的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课堂中,不仅仅有丰富的课堂活动,还有更多的是融入了新型的加入了游戏元素的教学方法。国外流行的新型的教学方法流传到中国,让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奥尔夫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今社会上最为著名的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教育家奥尔夫在他一生的音乐生活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所所形成的,它是一种创造性的音乐教育。孩子们在学习中不会把音乐当成一种负担或功利,用他们的肢体、语言乐器来演绎,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的世界里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它强调通过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奥尔夫教学法生动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使学生在音乐中全面发展自己。有些教师只重视于对学生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和奥尔夫教学法的原则不是一致的,所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应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方法,使我国的音乐文化教育融入各种合适的元素,扬长避短,使素质教育得到广泛的推广。奥尔夫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自我体验,奥尔夫明确指出“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 。在传统的音乐模式当中,老师总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要求学生依照样本,跟着老师一步一个脚印的学,这样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非常地有限甚至没有。奥尔夫在每一个课例当中都加入了编创活动,不管是小小的动作还是创编大型的音乐剧,要求都不能和别人的相同,不可以大家一起完成,都要靠自己来全身心的投入,完成了以后大家都会为自己创作的东西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奥尔夫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即兴原则。即兴并不是没有次序没有内容的表现,它是以最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的,以即兴的手段来实施回归自然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因此,最有吸引力的组成方式就是即兴的方式,在即兴的活动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创作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同学之间相互配合团结的精神,更能提高学生对注意力的集中等等,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培养音乐能力的整体提高。 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是“体态律动”学的创始人,这种教学法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育中也运用得非常广泛。体态律动教学法是把音乐学习和身体动作结合起来,以表演、歌唱、舞蹈、乐器演奏等各种各样有趣的方式去表现音乐、探索音乐。在音乐中自然而然的进行音乐语言技术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活动。体态律动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和准确的感受作品的节奏特点、旋律特点和情感等。在律动中用人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节奏,因为人天生就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借助体态律动促进对音乐要素美的感受。律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形象的体验音乐中的节奏、节拍、时值、强弱和音色等要素,使学生在普通教育中能过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具备多方面的音乐能力。在律动中感受节拍、节奏,利用人体动作来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节奏,这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因为节奏感是人与生俱来的。当听到音乐的时候,身体会在不知不觉中跟着音乐摇动身体,这就是人对音乐的最初反应。然而在游戏中学习节奏,每首歌曲的骨架就是节奏,靠思维是不能把节奏掌握的,只有靠人的直觉去感知。所以小学的音乐课上,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节奏,简单而又有乐趣,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学习,用“走”和“跑”来分别表示这两个音符。让学生用“跳”的动作感受快而轻巧的节奏“X O X O”,用“跑” 来表示快速的八分音符的节奏感“X X XX”,通过摇摇篮的动作来感受三拍子的节奏感“X X X X X X”,通过模仿奔跑的马儿来感受弱起拍子:“X|X. X”,像这样的律动都是来源于生活,充满着活力,这不是呆板的,所以以这样的方式来学习能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除了上述文中提到的运用了游戏元素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种科学的国内外流行的音乐教学方法在教学领域盛传,老师们应该多去学习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让这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去指导自己的音乐课堂,与时俱进。 1.2音乐游戏的作用 1、恰当的把游戏运用在音乐教学中能活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它拥有其他学科没有得优势,它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它既有了艺术的运动特征又满足了学生的好玩好动,使得课堂变得非常的愉悦。把游戏融入到音乐教材的内容中,可以令复杂的教学内容得到合理的分解,并且可以降低知识的难度。比如:在讲解“do、re、mi、fa、sol、la、si”这七个音符时,可用多媒体功能设计猫抓老鼠的音乐游戏。在教学过程中,请学生扮演小猫,而“do、re、mi、fa、sol、la、si” 这七个音符为七只小老鼠,然后利用多媒体软件操控,小猫抓到哪只老鼠,学生就唱哪个音符。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加快对音符的认识,还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2、游戏教学实现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个学生都成了音乐的编创者。例如:在教《小白船》时,可以以故事性的情境导入有一天晚上,一位叫“幻想”的小朋友做了一个美梦,梦里出现了一幅美丽神奇的图画,他梦见月亮变成了一只弯弯的小船,自己坐在这只小船上在广阔的夜空里漂游,于是,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一首歌……这样就把学生很自然的带入新课教学的课堂里。 3、在音乐游戏中使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得到培养。教师可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让学生感受音乐:把音乐游戏设计好,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如在《蜗牛与黄鹂》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决定单独或合作扮演蜗牛、黄鹂与葡萄架等角色。每个人都有角色,并且都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升。 二、关于对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游戏的思考 2.1音乐游戏在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作为一名教育事业的音乐老师,我们应该仔细的去探究:在教学活动中,应怎样去运用音乐游戏,为了游戏而游戏只不过是让学生觉得好玩,课堂气氛固然重要,但并非是教学的真正目的。因此我个人认为在音乐游戏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必须研究和制定音乐游戏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并要求学生听从指挥,遵守规则,否则课堂纪律一片混乱,甚至一些小意外。其次,小学生的年龄阶段不同,兴趣爱好自然也不同,所以必须因材施教,提倡对学生素质的提升,而并非单纯的课堂教学,我们应该研究不同年龄段的音乐游戏。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天真,好奇心重,表现欲强,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可通过教具配合音乐游戏牵引他们的注意力。中年级的小学生理解能力比低年级强,要在游戏设计中多对他们进行联想和想象方面的引导,随时掌握和调动他们的思维活动。而由于小学高年级在年龄的增长和身心的变化上较明显,应多留意他们的情感变化,不能引起他们的逆反情绪,不去强行要求他们一定做什么或不做。需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开发其创造力。最后,在运用游戏时,必须与音乐教育相统一。并非纯粹是玩游戏,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手段,在音乐课堂上结合知识将其灵活运用,利用音乐游戏去发展音乐教育,发展音乐事业,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发展新的音乐,新的教育,用新去创造新。 参考文献 【1】赵荣光。音乐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修海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谢嘉辛。德国学校音乐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 【4】乔客西 .柯达伊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5】吴跃跃。趣味性与律动性相结合原则【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6】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7】郑莉 .小学音乐教育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8】陈金风 .让音乐课堂有效地“动”起来【J】。中国音乐期刊,201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