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体育论文之论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摘要:21世纪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世纪,中学教育必须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开拓型人才为目标,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培养跨世纪人才,必须加强德育工作,并 且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有具体的途径和明确的方法,进行德育教育。 关健词: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德育 1前言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前至尧舜时代,就把品德列为第一,直至新中国成立,毛泽东主席提出要使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教育列为首位。现在,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党中央仍然强调“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无不表明德 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的深入,德育教育越来越显示其重要 的社会位置。正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的那样“道德普遍地被人类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由此可见,要培养适应新时期的合格人才,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体育本身的社会属性又决定了体育教学能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提供较好的场所和时机。 2中学实施德育教育的社会背景 2.1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学思想教育面临新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的思想观念跟着发生变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其消极影响表现为经济利益挂帅,个人主义倾向严重,集体意识淡化,奉献与索取位置颠倒,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失衡等等。这些给青少年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 应,给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造成了极大冲击。如果此时学校不及时在学生中进行正面教育,将会给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造成极坏的影响,这也是对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一个主要冲击。 2.2改革开放条件下,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渗入 恩格斯说过:“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它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邓小 平同志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把中国的社会主义推向世界,实行了巨大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外开放,带进了许多外国的先进技术,但同时也使西方的一些不好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也随之而人。表现为享乐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以及非理性论、非道德论等。因此,如何加强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思想品德教育,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成了中学新时期迫不及待要解决的问题。 2.3进一步的改革开放,西方资本主义“ 和平演变”阴谋的影响 自从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帝国主义在诉诸武力,消灭社会主义失败后,他们一直想对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后,西方资本主义想趁机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的活动。他们无孔不入,时时都在利用机会,到下一个世纪,正是我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之时,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15大报告中指出的那样:“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出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那么,在新世纪改革开放主流的形式下,我们要防止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阴谋的影响。 因此,面对新世纪,要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中大力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4市场经济体制下,人的道德素质有了新的要求 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人具备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切道德素质。这些道德素质的要求是语言文明、待人礼貌遵守职业道德, 公平竞争。要培养适应这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才,学校是关键,这也对中学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3中学体育教学实施德育的途径 3.1提高体育教师自身 素质实施德育 体育教师要具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不断学习,提高和完善自己,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为学生创造德育教育的浓厚氛围。另外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教师的爱一旦浸人学生的心灵,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不仅会使学生萌发出善良、祟高的情感,而且能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一个高素质的教师不仅会向书本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学习。只有这样才 会真正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才会尊重学生的求异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3.2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年龄特征和体质差异实施德育教育 青年人的特点是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好胜心强在体育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这些积极因素,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进行教学,时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选择带有竞赛和趣味性的体育游戏进行练习, 能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一堂课从形式到内容的安排都要适度适量,既要有总体要求,又要有个人目标,使运动负荷适合每个学生。特别是对那些体质较弱、运动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去接触他们,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提出相适宜的量和难 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机会。并从认识态度、锻炼的兴趣与积极性等方面进行引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从而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成功,逐步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 3.3根据体育教学特点实施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绝大多数是学生经过一定的身体练习,从而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在身体练习的实践活动中,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特定的比赛规则,游戏的 法则,必须协调的人际关系。同班同学因体育基础不同而出现的学习效果的即时反应,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不同者的不同表现等等,这些都是绝好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机。教师在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时,要从学生所处的学习主体地位出发, 通过启发、引导、讨论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积极主动地发展。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实践证明, 学生对他所学的内容和技术动作有兴趣就会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和锻炼。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从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及其能力的发展,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3.4根据体育教材内容实施德育教 育 各种体育教材都有一定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教授体育的目的、任务时激发学生努力锻炼身体,以便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作贡献而打下物质基础。讲授体育功能时,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为提高祖国在世界上的威望而努力学习。在教基 本技术时,要教育学生遵守法规、法则、做文明的、守公德的好学生。体育教材中有许多培养学生高尚思想品德的内容,教师要结合体育教材和目前市场经济形势下的具体要求,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4体育教学中实现德育的方法 4.1崇拜效应法 4.1.1为人师表, 做学生表率 培养有高尚情操的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有祟高的品德。师德是学生的指灯,上行下效是道德模仿的普遍规律。孔子曾说过“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说“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要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祟拜的对象。首先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要注意自身的形体、仪表风度美。与人交往要落落大方,彬彬有礼,着装要整洁、高雅。心灵美是最本质的美,要热爱党、忠诚祖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刻苦钻研业务,关心爱护学生,为培养合格人才而忘我工作。语言和行为是最直接影响学生的因素。老师在任何场所讲话要文明用语,语气温文尔雅,态度和蔼亲切,遵守诺言,言行一致,并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幽默感。行为要正直、大方、文明、高洁,使之成为学生祟拜而模仿的典范。 4.1.2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 利用一切有影响的、学生崇拜的英雄人物、先进事迹去诱导学生,做疏导工作。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导之以行” 。要善于激发学生对良好品德的敬佩祟拜之情,使学生由崇拜敬佩而变为模仿,直至变为自身的习惯和修养。 4.2巧抓时机法 4.2.1利用新生入学的时机 新生入学,思想认识还不成熟,道德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要抓住这个时机,积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认识的教育,要抓紧灌输“ 道德营养” 。指导他们按时参加体育锻炼,加强组织纪律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协助他们建立公德意识。通过比赛和游戏,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热情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以及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品质。 4.2.2利用教材、项目的特殊性 体育课的教材、项目有它自身的特殊点,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循循诱导。孔子学生颜回在回亿他的老师时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搏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置不能” 。根据特殊教材做具体诱导工作,不 但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还要使学生有正确的思想认识,道德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4.3导与管相结合 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导不管,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实际行动,要导与管相结合。体育教学中首先要抓住常规教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习惯。然后要抓住运动竞赛,使爱国、爱集体,体育道德,行为规范有了具体的实践机会。 5结语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和身体素质等五个方面。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体育之效,在于强筋骨,进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筋骨者吾人之身,知识、感情、意志者,吾人之心。身心皆适。是谓惧泰” 。这一精辟论述揭示了体育与德育的内在联系,同时也点出了素质教育、体育和德育三者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 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 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林志超。面向世纪高校体育研究。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周登蒿。学校体育探索。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张威,张雅云。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