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课堂中的问题教学与知识积累
语文论文之语文课堂中的问题教学与知识积累 问题教学指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不仅仅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问题为纽带,不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材料的过程中,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与感悟的教学引导方法。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针对文本材料,能发现问题。在阅读中发现语音发音的问题,字词意义理解的问题,词句具体语境的意义理解的问题,文本谋篇布局的问题,人物形象意境形象的问题如此等等。带着这样的问题去感受感悟作品,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时候是,教师担心学生在一堂课下来,还遗留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总不放心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是否完全掌握。直到学生说没有问题时,才放心离去。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就是问题,我们不能把学生的探索精神扼杀在摇篮之中。要把问题留给学生自己去解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特能力。 例如在引导《白杨礼赞》一文的学习时,就要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文章作者对白杨树的意象特征,象征意义,个性品质都作了详细的描写,只要学生用心阅读就会一一弄清楚的。但是作者还是在文章中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可以让阅读者去驰骋自己的思维野马。例如白杨树为什么可以象征北方的农民?为什么能象征那时的民族精神?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仅仅是提到了黄土高原,但对黄土高原的描写为什么说是为下文的白杨树的象征精神作铺垫?等等这些问题,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结合他们学过的中国近代历史知识,以及学过的中国地理知识去自己探索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的效果更好得多,更利于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培养问题意识的同时,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与语文素养形成。语文知识的积累与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在问题探讨中逐步形成知识素养与知识经验。同时引导学生不断的提问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素养。因为任何知识都有它产生、发展、更新的过程,而且任何知识都不是一层不变的。而在现在的知识信息时代这种知识更新速度许多时候远远大于学习的脚步。因此,引导学生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去发现新知、理解新知、掌握新知,是学生知识素养形成的重要途径。 特别是语文学习与语文知识素养的形成,更离不开问题意识的培养。当然没有一定的知识素养的积累是不会有问题的产生的,但是,怀疑的、批判的、探索的精神更有利于知识素养的形成与积累。还是以课文《白杨礼赞》为例,没有一定的地理知识的积累,是不会有对黄土高原的当时(20世纪40年代)地理环境产生疑问,正是初中生已经学过中国地理,在阅读到《白杨礼赞》的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时,就会有对当时地理环境的疑问。这时教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就问题展开探讨与探索,弄清楚黄土高原虽然广袤但也很贫瘠,这也是为什么有对生长在这里的白杨树,以及这里的农民顽强的生命力的赞美。在这样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生长着像白杨树一样的一群北方农民,他们顽强、勇敢、不屈不挠地对抗着外敌的侵略,正像白杨树对抗着凛冽的西北风一样,是值得我们赞美的。 所以说,如果没有像这样的问题的提出,没有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探讨与探索,学生是不会很容易理解为什么白杨树就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就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的精神。同时也不会有对黄土高原的人文、历史、地理等知识的进一步的积累。 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无论是知识的积累,还是素养的培养,都离不开问题意识的培养。只有在不断的提问与探索中,才会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与积累。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的,不是知识的内容怎样精彩,而是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在发现与探索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并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终生学习的素养与能力。 如果没有这样的教学观念,是不会引导学生在创新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