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摆脱程式化的束缚——浅谈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构建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摆脱程式化的束缚——浅谈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构建

音乐论文之摆脱程式化的束缚——浅谈小学美术教学课堂构建 ‎ ‎   俗话说:“把手握住,里面什么都没有;把手张开,得到的是整个世界。”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由于在长期形成的习惯性教学模式影响下,教条和经验在教学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这种做法往往会变成程式化的教学,导致直接后果是课堂毫无生气,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 ‎  新的课程标准改革和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使我们应该反思:美术的课堂结构,是否在真正意义上注重了“教”与“学”双方的动态研究?在“教”与“学”‎ 之间.评价的标准是否能真正的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究性放在评价之中?怎样改变上课程式化的惯性,使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和研究深入到平常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我们如果总是对教学问题用一种陈旧的标准和模式去规定,将占用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生命空间,不给学生自主的权利。经验在教育中是重要的,但经验不等于教育和教学的全部。在一定的情境下,经验使我们忽视对普遍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境化教育意义的探究,缺乏在课程与教学领域里实现一种文化取向的自觉性,严重妨碍甚至歪曲了教育的原本意义,很难让学生得到情感、智慧以及创造力培养的美术学习权利,更不用说通过这个权利获得进入"生活世界"的路径。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师生在课堂共同上演着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闹剧,对教师自己提高教学水平也是极其有害的。 ‎ ‎  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诠释着教育的本质,严整着教育的序列。"教"应该向"学"转移,纠正那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程式化行为,真正地从实际出发,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身上那些意识的东西成为自觉意识到的东西,而学生通过不断地向教师提供新鲜的经验,提供能够从本能中吸取能量的象征,反过来也扩大和拓展了教师自觉意识的领域。"事实证明,成功有效的教育在于教师和谐、开明、优质的工作,在于学生能从中获取他人生的未来。从有效教学这个意义上说,美术教育应该是最不强调一律性的教育,美术课程是最不追求标准答案的课程。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只要教师平时注重对学生每四十分钟学习过程的分析、比较,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学生的想法,重视学生对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选择,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可能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比较充分的估计,善于发现学生身边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我们方能摆脱程式化的束缚,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师生间才有可能建立双向互动的,足以润泽学生心灵的美术学习与探究的空间。 ‎ ‎ 新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的知识点的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的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的教学活动方式建议。而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的。这给教师教学给予了极大的发挥空间。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手段,采取发出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筛选、思考、发现,得出结论的教学程序。如上初中第四册“传递信息的招贴”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学会设计,我利用制作的课件和收集的大量资料,展示比较有代表性的招贴画,引导学生欣赏,提高审美能力;还用电脑将原本整体的招贴画分解为以形象、文字、色块等独立存在的元素,再利用投影,让学生现场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自由排列组合,然后师生分别评价其构成特点。这样综合使用练习法、讲授法、问答法、信息接受法、设疑解疑法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形象简单地走入招贴画的设计,避免了作业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和繁复的修改过程。 ‎ ‎  由于美术教学的功效强调"面对全体"、承认学生的个体的差异性--这就使教学观念的最终体现是:1. 让所有的学生学习更好、但有所区别的美术;2. ‎ 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内心去体悟和感受并主动参与美术的学习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便要给学生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新课标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其生效性和失效性是在“教”与“学”共同行进中去认定的。这样就为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给学生一些自己选择的权利;给学生一个自由想像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己去找答案的问题。事实上,学生只有今天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明天才能善于创新、善于超越。这是有效教学的思想。 ‎ ‎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上好一节课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上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而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形式上的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切实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因材施教。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学校已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如果我们传授给学生的是他们早已掌握的,或者是与现代社会不同步的知识,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要灵活掌握课的内容,不一定要完全按课本上的内容讲授,更忌讳照本宣科,除了抓住基本的知识技能知识点外,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来安排并加入新的知识点,并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为的是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所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纳,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的内容中来,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形成创新意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出来了,创新教学就不是一句空话。因此,要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就要选择有利于创新的课的内容。 ‎ ‎  如在刚开始进行绘画创作时,传统的作法是让学生参照别人的作品形式进行模仿性创作,容易形成新的思维定式,难以创新,多数学生还因为创作经验和造型能力极其有限,无从下手。我认为,学生的作品应该是百花齐放,而不是千篇一律,多角度地诠释一个教学主题,能够体现灵活性和有效性;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人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处理问题,创作课其实也最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释放潜在的创造力。我不确定任何主题,不限制任何表现方法,只是给学生几个易于理解的构图原则,如:疏密、主次、呼应、均衡等等,在构成画面的时候注意应用。让学生把自己周围的一切可以看到和想到的事物,自由地在纸上组合,然后再根据需要进行构图和取舍作进一步修改,最后再拟定题目。这样做能充分联系到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学生,不会因单一的思维定式误导学生,在作业上尽可能体现个人的鲜明特点,学生不会把大量时间用在冥思苦想一些他们从来没有涉及的内容,很快能进入创作角色。 ‎ ‎    ‎ ‎  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上,我认为必须采取多种方式灵活使用。美术教学体现了学科的综合性,涵盖的内容很广,课堂评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学习;美术教学的实现主要是在教学过程内,课堂时间本来就有限,如果等到作业完成木已成舟时再评价,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改作业,效果不会太好;因此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的评价与作业评价同样重要;注重过程的实现,其实结果同样会很美好。因此我把评价主要放在学生的课堂表现上,如对学生回答的问题采取及时中肯的评价;如在学生作业进行的初期、中期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闪光点,及时进行点评。在评价方法上注重灵活性和多样性,评语、等级、分数等综合使用;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如学生自己阐释自己作品的内涵,互相给对方写评语,举办班级小型画展等方法。 ‎ ‎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美术教学也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我们走入了教学改革的春天,还有许多新的课题等待着我们去研究,还有许多新的内容等待着我们去发掘,还有许多观念需要我们去转变。美术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修养,在教学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