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心得)之以问题为中心、探究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以问题为中心、探究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科学论文之以问题为中心、探究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 ‎  引言“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问题解决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设想——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特色,集中体现在以“问题”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由学 ‎  生自己探究学习、归纳总结。从而真正做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  “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学论:不是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结果,而是十分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反对教给学生对于实际生活没有指导价值的书本知识,而强调教授应用的知识,强调发展学生以思维为核心的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等。目前,各级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改变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是倡导学生勇于探索、乐于学习、勤于动手;是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教材课本知识和学习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要达此目的,如果没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设计,就难以获取预期的教学效果。而“‎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问题解决模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设想—— 学生通过探究解决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特色,集中体现在纵向上以“问题”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横向上由学生自己探究学习、归纳总结。从而真正做到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  一、 挖掘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教材中既定的教学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成一定生活情趣或者具有深入思考价值的问题。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以问题创设情境,以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由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学习教材或研讨材料或网上自主搜索,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课堂教学模式如图一:‎ ‎  其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探索性、发散性、针对性,学生分析问题阶段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进行再发现、再创造。在解决问题阶段,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网络资源地址,引导学生完成实施策略、落实解答过程。在归纳总 ‎  结阶段要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检验、评价、反馈、论证,上升为理论。例如,根据教材中的“真空不能以传声,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没计成这样的问题:“假若真空可以传声,假若真空不可以传光”‎ 这个世界会变得怎么样?学生进行讨论发现,宇宙太空每时每刻都存在比原子弹爆炸还可怕的声源,若真空可以传声,地球上的动物已因为无法忍受而灭绝??而假若真空不可以传光,地球将会是漆黑一片,白天看不到太阳,夜晚看不到月亮和星星,地球上的物种也会因失去太阳的光辉而灭绝。还就“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设计成:假若光不是沿直线传播会有什么样的情景?并对“日本科学家发明的隐身衣的原理”这个热点话题展开课堂讨论和网 讨论,整个学习气氛十分活跃。这样通过挖掘教材,以问题为契机。精心设置问题,让问题在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水平之间产生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断切入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缩短学生原有水平与学习日标之间的距离。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  二、联系实际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动机 ‎  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教师在想方设法使知识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学生被要求专心听讲,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久而久之,学生只会处理已简化了的学习对象和理想化的学习模型,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就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勇于探究,运用学过的教材知识成功地解释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带有一定的真实生活情景或背景,学生容易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提取有关学习索材,还可通过校园模拟络平台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学生综合对相关学习素材和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对比,通过实验、观察、类比、联想、交流、讨论,最后归纳、综合,实现意义建构。存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足简单的问题解答者,而是问题求解活动巾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知识的探索者。学生在问题求解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组织、学会协作、学会思考、学会交流课堂教学模式如图二:‎ ‎  这样学生不但会感到一种学以致用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激发积极思考,培养运用所学的知识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例如,在讲“液化”时联系生活实际尝试发散改成这样的问题:1、一杯热水冒“白气”与冰棍冒“白气”有什么不同?2、冬天为什么能看到口中吐出的“白气”,而夏天却看不到、夏天,打开冰箱门,为什么能看到“白气”,而冬天却不能?4、夏天,为什么常会看到水管“冒汗”,而冬天却不会?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网上搜索相关资源,对比所得的素材,在此基础上再分组学习。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后,最后教师才把具体的答案分别讲解呈现。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动机。‎ ‎  三、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  有效的教学手段,应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激起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和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连续不断地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真正主动地“跳一跳,摘到桃”‎ ‎,这才是真正的现代教学观,更加符合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整个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知识,层层深入提出问题,精心设“疑”布阵,创设能使学生“我要学”的情境,以便营造探究的氛围。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在感知、探索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或观点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对旧知识进行加工 、整理和完善,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由表及里、由浅及深解难,或启迪学生转换思维角度去解疑。这种以问题为主线、教学内容为基础、网络平台为丁具、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结构如图三:‎ ‎  总之,“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它的关键在于问题设计。因此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要具体明确,避免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而无当,内涵外延不明确,使学生_尤从下手;要精,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小可为问题而问问题,流于形式,耗费时间。只有充分重视问题的设计并不断优化,以问题为中心去组织和开展教学,用问题去引导学生探究和归纳总结,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课堂效益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