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数学必修1的教学回顾与思考
数学论文之数学必修1的教学回顾与思考 数学必修1的实验教学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困惑阶段、转折阶段和适应阶段。回顾这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有以下感受:困惑阶段——————路在何方?转折阶段——————柳暗花明。适应阶段——————一路走好。下面结合自己参加数学必修1的实验教学,谈谈我们的具体做法与反思,以便教师在教学中借鉴与思考。一、 困惑阶段的教学回顾2004年8月,新一轮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区全面展开,我校是首批高中新课程实验学校。高一数学教师多次接受了课标与教材的学习与培训,作好了实验的前期准备,但数学必修1的实验开始不久,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感到很迷茫,陷入痛苦的困惑阶段。具体表现在:1.教与学的关系不协调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由于学生很难改变长期形成的依赖于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习惯于被动接受,似乎没有老师的讲就无法学习,更谈不上合作交流和探究学习。如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归纳结论,但学生往往不会找,归纳不出来,就等着老师说出结果。教师试图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开展“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学习活动,但学生不知怎样探究,造成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脱节现象。2.教师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程标准认为:“ 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是整个数学课程的核心和基础”。高中数学必修1(人教版),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了充实、调整、更新和重组,以保证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教师过分强调教材,把教材看成唯一的教学资源,教材里有什么就讲什么,不敢大胆地取舍,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些教师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不放过教材中的任何一道题,忙于处理课本习题和课外题,把数学教学看成单一的解题教学。数学必修1的主要内容是函数内容,数学课标指出:“在教学中,应强调对函数概念本质的理解,避免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及讨论函数性质时出现过于繁琐的技巧训练,避免人为地编制一些求定义域和值域的偏题”。“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体验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函数内容的学习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多次接触,反复体会,螺旋上升,逐步加深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舍不得放弃多年积累的函数的典型题目和方法,总想传授给学学生,没有体会到课标中关于函数内容的变化,补充了一些求值域的方法以及抽象函数等内容的习题,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由于课标解读不具体,教师很难把握教学目标,造成了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3.课时严重不足教师普遍认为:教材越编越厚,习题越配越难,内容越上越多,感到教学如同追赶,课时严重不足。在教学中,经常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不成的现象,更谈不上留有巩固练习的时间了。要用9周36课时(每周4课时)完成数学必修1的教学任务,真是难上加难。每个学期要学完两大本书,相当于过去一了年的内容,以必修1为例,初中的二次函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对数概念及其运算等内容已经压到高中,和传统的高中数学内容相比,高中数学必修1还增加了函数与方程、函数建模及其应用等内容,造成了速度快、学得浅、负担重、质量差的现象。4.教材的问题(1)教材内容与习题搭配有不合理之处。如课本第28页的B组题,第49页的7题(个人所得税问题)等难度过大。(2)函数应用问题设置过难。如课本第108页的例2,解答繁长,计算量大,达不到使学生对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的体验。(3)学科之间的教学不同步。如课本第34页的例3是关于烟花爆裂的物理问题,学生还没有学过其中的物理原理。(4)很难做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使用计算机作函数的图象。由于大多数学生没有计算器,函数应用的教学中学生不能体会算法的思想,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二、 转折阶段的教学回顾由于教学中存在着上述问题,数学必修1实验教学进入了低谷阶段,教师陷入到痛苦的困惑之中,对新课程实验产生了怀疑,新课程教学路在何方?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及时请专家指导,多次召开新课程教学研讨会,在反思教学的基础上,归纳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形成了以下观点:1.依据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是国家对高中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教材则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它是依据课标而编写的。在教学中,应以课标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只教教材。数学必修1中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应认真理解课标,对教材中不符合课标要求的题目要大胆地删减;对课标要求的重点内容要作适量的补充;对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的题目要作适当的改编。此外,还应全面了解必修与选修内容的联系,要把握教材的“度”,不要想一步到位,如函数性质的教学,要多次接触,螺旋上升,实行分层教学。2.教学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的否定,而是继承、发展和完善建国以来,我国的数学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传统的行之有效的经验,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如“双基”教学就是我国数学教学的传统。传统的听课理解、模仿记忆、练习作业等,仍然是当前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可以对传统的学习方式适当改造,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探索规律。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沟通、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动。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学生成为装知识的“容器” ,基本上教师拉着学生走进教材,走进教参,走进标准答案,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倾听学生的回答并适度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领会数学思想方法,构建知识,训练技能,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消除过分依赖于老师讲授的被动学习状态,最终达到教与学和谐统一的发展。 三、 适应阶段的教学回顾经过困惑和转折阶段,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有了明确的认识,依据课标使用教材的能力逐渐增强,使数学必修1的教学走上了正常运行的轨道。通过集体备课,解决教材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中针对性地安排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与同行切磋交流,把握教材的“度”,提升课堂教学效果。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与培训,加深对课标的理解。新课程的实施处在实验阶段,难免出现问题,教师必然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每一次学习和培训,都会有明显的收获。通过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数学“双基”教学显得十分重要,伴随着实验工作的进程,我们提出了《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双基” 教学设计研究》的课题,正处在研究阶段。我们通过以上做法,确保了新课程的稳步实施。新课程的实验已进行了近一年时间,回顾数学必修模块的教学过程,深感实验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解决问题、反思教学、总结经验教训,是我们的根本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还会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由肤浅的、稚嫩的学习,逐步走向深刻的、成熟的学习,教师也会在使用新教材的同时,逐步走向成熟。四.几点思考1、尊重传统的学习方式,适度开展探究性学习高中数学新课标指出:“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对概念、结论和技能的记忆、模仿和接受,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的是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新课程呼唤新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发生、发展的过程,在尊重传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渗透探究性学习的某些因素,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然而,由于学生在数学课主要学习的是间接知识,不易过多地使用“数学建模”、“数学探究”等学习方式。如果每个概念都从实践中引入,每个定理都在探索中发现,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完成?过分强调探索与发现,违反人类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规律,也给高中数学已经饱满的内容安排增加更大的压力。所以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要量力而行。2、重新认识“双基”,确保数学教学质量高中数学课标指出:“我国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传统,新世纪的高中数学课程应发扬这种传统”。“随着时代和数学的发展,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在发生变化,教学中要与时俱进地审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高中数学课标对“双基”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我认为,数学必修1— 5的内容、选修系列1、系列2的主要内容应该属于“双基”的范围。例如算法、数据处理、概率统计、向量、导数及其应用等,是近、现代数学的重要知识,应当视为当代高中数学的基础;用计算机或计算器解方程、求函数值、绘画函数图象等,反映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需要,应当视为当代高中数学的基本技能。教师应注意“双基”的发展变化,认识“双基”的新的内涵,围绕落实“双基”,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练习。只有重新认识“双基”,才能有效地落实好“双基”,进而提高教学质量。3、不断完善新教材,新课程改革才会有生命力2005年秋季高一使用的新教材,是在2004年教材的基础上改编的,教材问题相对减少。新课标下新教材的初衷是减轻学生负担,但现在实际教学内容偏多而不深入,教师忙于赶进度,学生消化不了就已到下一节课,反而增加了学生负担,建议适当减少教材内容。初中学生已学过二次函数,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象特征,会解一元二次方程。数学必修1可增设二次函数性质的再研究,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问题,可把必修5中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内容提前至此,有利于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也便于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由于教师水平的差异,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对课标的把握会出现较大偏差,而教材是依据课标编写的,建议课标解读更具体,教学目标更明确,以便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课标、使用教材,使高中新课程改革顺利地进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