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高中数学导学案的基本原则及分层教学
数学论文之高中数学导学案的基本原则及分层教学 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出发,只要有教材和教参,就能依样操作,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都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设计的,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这种教学中,学生接受是被动的,无疑影响的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主动学习,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行导学案就是为更好的实现该目标,国内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学案辅助教学,并收到了良好效果,我们也不能落后,必须行动起来。为更好、更快地达到目标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 一 导学案主要概念界定“教案”是教师认真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后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案例,其着眼点在于讲什么和如何讲。“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标准下,根据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是在教案的基础上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面设计的一系列问题探索,由学生直接参与并主动求知的学习活动方案,站在学生的角度着眼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是从 “学会”到“会学”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学案不能代替教案,教案不待同学案,两者在学和导都不可或缺,形成学案导学教学整体。 二 导学案的使用方法及教学模式教师在教案的基础上,利用学案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引导包括课前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兴趣与能力培养,课后应用等各个具体教学环节中,课堂上主要是“对话”形式利用学案对学习进行引导,其模式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每课学习内容编制出学案,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课后是以学案为载体,学生自主整理、归纳、复习知识、形成能力;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模式。 三 导学案的模式,操作步骤及编写要求,体现出分层要求(1)导学案的模式 分为以下四个栏目学习引导————自主学习,方法指导思考引导————提问(老师启发性的问题)变题目——————从例题中变式总结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可采用框图、树图、表格等拓展引导————最后我们要做什么?作业,课后思考题,资源链接一般学案应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活动设计。 练习分层三层 A达标练习 B能力训练(以高考题中6-10为标准) C挑战自我(以高考题中11,12,16为标准)学生分层练习。而所有这些部分都可设计在这四个引导栏目中,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教师角色的引导作用,关注学生的学,设计好自已的导。 (2)导学案的操作步骤与时间【课前发学案】→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做学案 →【课堂教师指导】→学生回答分析讨论→教师精讲→反馈训练→【课后收学案】 →教师批改学案→发现问题→反馈纠正→发回学生整理册→复习巩固操作中时间分配一般为:教师讲授时不超过三分之一,师生共同活动时约占三分之一,学生独立活动时不少于三分之一。 (3)导学案的编写要求做好三项研究: 10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以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心理培养目标等。知识目标是显性目标,应体现在学案上,需要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情感及心理目标是隐性目标,可不写在学案上,但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恰当调节,创造条件得以落实。相应的目标设计相应引导,放入相应的引导栏目。 20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认知结构是指学习者已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成情况,由学习者能够立即回想出来的事实、概论、命题、理论等构成的,所以,要促进学习者对新知识的学习,关键是要增强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的与新知识有关的概念。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如何判断出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使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就产生了新旧知识的意义同化,通过设置知识准备,练习或补偿性测验的方式来确定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30研究知识规律、特别是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主线,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线。 ① 知识线: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思路,它是导学案上的一条明线,是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培养学生能力的载体和保证;② 学法线: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思路体系,是一条或时或暗的线;③ 能力线:是针对各知识点的载的能力价值,教学要求提出的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问题体系内涵,是一条暗线,但设计者心中应是一条非常明晰的线,它是导学案设计的重心所在,教师对这几条线心中有后,就可以为它设计相应的引导。 四 导学案教学设计原则(1)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原则,这一点对于“导学案”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 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2)引导性原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自流,撒手不管,恰恰相反,教师要立足于“主导” 地位,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分析体会课本中的内涵、思想;(3)差异性原则: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导学案时应依据教学内容,适时地、适当地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方法,让各个层次学生通过学案学到知识,得到发展;(4)阶段性原则:在学生使用学案进行学习的初始阶段,导学案设计要较为详细,便于学生慢慢适应这种教学模式,重在引导学生如何看好教科书,有一定适应后,学案的设计要更深入,更具启发性,对这种模式形成习惯后,学案可以简略,比如高三则可为提纲式;(5)系统性原则:知识体系有其完整性、逻辑性,但许多学生却感到知识零啐,难以把握。教师在学案书写中就应重新整理、归纳、来晚了、理出思路,找出知识突破口,使知识系统化从而更易于学生接受,有利于学生复习,甚至参加高考,可以作为以后整理知识的材料;(6)实用性原则:学案要有实用性,不脱离教学,走一个形式,而是一定要用到课堂中去,让教师用得方便,学生学得有针对性;(7)有效性原则:要使设计的学案实实在在让学生感到学有收获,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8)减负性原则:减轻学生、老师的负担,教师用得方便,教学游刃有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