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浅谈数学新课标下的“体验学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数学新课标下的“体验学习”

数学论文之浅谈数学新课标下的“体验学习” ‎ 浅谈数学新课标下的“体验学习”鹤山市沙坪镇第二小学    吕群欢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学习让数学生命之花绽放。 让学生达到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怎样才能在体验中学好数学,以下是我的四点感悟。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教学要打破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不断循环的开放式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再创造中深刻体验数学。如学习“方程的意义”时,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归纳出方程的意义后出示:哥哥集邮180张,弟弟集邮60张。怎样才能使两人的集邮张数一样多?‎ ‎ (用方程表示)许多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为这兄弟出谋划策,生1说:哥哥送X张邮票给别人,就可以把它列成180-X=60,生2说:弟弟可以再买回X张邮票,就可以把它列成60+X=180,生3说:哥哥送X张邮票给弟弟,就可以把它列成180-X=60+X,许多学生都议论纷纷,列出了多种方程。又如“圆锥”一课的教学,我为学生准备了多种实验器材:圆锥形容器、圆柱形容器、沙子、水、三个相同的圆锥形橡皮泥等,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实验。下面是一个实验小组学生的实验记录:学生将准备好的三个圆锥型橡皮泥分别捏成与原圆锥等底的小圆柱,再将三个小圆柱重叠,得到一个与原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从这一实验看出,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三分之一 。这实验是书上实验的拓展,也可以开拓实验的思维空间。同时,也可以让每个学生在观察中做圆柱,又在实验中观察、寻找内在的关系,推导公式,达到了探究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功效。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学习,教师要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力求把数学内容设计成物化活动,让学生体验“做数学”的快乐。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 ‎,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5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在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运用已掌握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我首先引导学生操作:(1)将硬纸板上的圆分成若干等份,剪成一些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2)把这些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a.这个圆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b.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 高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c.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圆的面积怎样求?先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再进行合作学习。学生根据操作过程,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从叙述操作过程到表达思维活动,由浅入深,最后总结出圆的面积公式。在小组内交流汇报,彼此倾听、质疑、吸收,直至推广,使学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 ‎,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我们要创设条件,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学习和理解数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学习“圆的认识”后设计游戏:学生站成一排横队,距队伍2米处放一泥人,大家套圈。学生体会到不公平,应站成一圆圈才公平,更好地体会“在同一个圆内半径都相等”。再如讲完“利息”一课后,便可以让学生去银行存一次款,了解一下银行利率变化情况,计算一项存款能获多少利息,如何上交利息税等问题,让学生把书本知识移到生活实际中,在解决问题实际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让数学因生活的运用变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有趣、有用、好玩,还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是一举数得。教学要给学生一双数学的眼睛,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验数学的魅力。     体验学习不仅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 的教育理念,而且它使学习进入了一个生命的状态,因为有了体验,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用大脑思考,而且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手去做,用身体去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这已不仅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生命成长的需要。                           此文获优秀论文评比市二等奖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