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3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04/60271bc115ebe2822deaec4d71340e42/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04/60271bc115ebe2822deaec4d71340e42/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04/60271bc115ebe2822deaec4d71340e42/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慢节奏更高效:一节数学“自习”课引发的思考
数学论文之慢节奏更高效:一节数学“自习”课引发的思考 【摘要】 高中数学抽象并且难度大。 对于文科学生来说,数学更让他们耗费了不少精力。 虽然文科数学复习时间比较长,再加上“天天练”、“周周测”、“月月考”等大量的练习,以及老师对常见题型的重复讲解,强调他们的通法通性,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不是很扎实,直到高考前,仍然会出现不少“错了又错”、“懂而不会”、“会而不全”的情况,面对新情景旧问题时,更是不知如何下手。 如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呢?笔者尝试把教学节奏放慢,让学生在课堂多一点体验的机会,慢节奏也许更高效。 【关键词】 慢节奏;高中数学;总复习;教学思考 在参与听课评课的活动中,我们时常会关注一节课的容量,容量太多与太少都会视为教学设计不当,并且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事实上,以容量或者节奏去衡量课堂的高效性,很容易走入另一个极端:“快节奏、高容量的课堂才是高效课堂”. 这种提法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学生学习的规律。 笔者通过一节意外的“自习”课,发现慢节奏也可以更高效。 1 问题的提出:一节意外的“自习”课 案例1:高三文科数学的一节“自习”课。 由于某些原因所教班级进度较快,原计划只需讲评以下的练习就可以了: (2007年天津高考文科数学20题)在数列 中, , , . (Ⅰ)证明数列 是等比数列; (Ⅱ)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Ⅲ)证明不等式 ,对任意 皆成立。 在第(Ⅰ)问的讲评中,重在引导并强调学生要用定义法去证明: (Ⅰ)证明:因为 又当 时, 所以数列 是首项为1、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不用10分钟就把这个题目讲评完毕。 剩余的30多分钟准备让学生自习:订正错题、自己复习。 这时,有位学生拿着自己的解题过程问错在哪里,她的解题过程如下: 慢节奏更高效:一节数学“自习”课引发的思考.doc 49e5b1903fe4cd49e29a611036bdf45d.doc (158.50 KB)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