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浅谈分层教学之我见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分层教学之我见

数学论文之浅谈分层教学之我见 ‎ ‎  教学。顾名思义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及其成绩的提高,主要是靠自己的刻苦勤奋,好学上进。但同时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尤其是小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指导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那么要使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有最佳最合适的教法。学生也要有最佳的学法。‎ ‎  每堂课有四十分钟的时间,这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相同的。但每个孩子“参与学习时间”是不同的。学生“参与学习时间”不同是引起学生间的学习差异的重要因素。分层教学是激发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时间”的重要手段之一。所谓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能力、个性差异,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与作业,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  一、对教学对象分层 ‎  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对学生分层,不是人为地给学生划等级,而是为了区分不同学生的差异,以便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灵活地选用教学方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已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对学生的分层必须以深入调查为前提,应首先观察每个学生在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并根据其特长、心理素质、心理发展水平等情况进行全方位考察分析,进而分层。我所带的班级是一个34人的班,我是这样分层的:A优等生——B中间学生——C留守学生和懒散型学生——D学困生。‎ ‎  二、科学有效地制定教学目标 ‎  首先教师应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在整体把握《大纲》与教材的情况下,弄清本节课的重点、关键、难点以及本节课的目标;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分层制定。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分别拟定基层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基层目标是紧扣大纲和教材,全体学生都要掌握的识记、理解和初步应用。中层目标是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掌握的较简单的综合应用。发展目标是基础较好的学生才能掌握的较复杂的综合应用。三类目标之间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递进关系,后一层次包含着前一层次的要求,是基于前一层次而确定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层次,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层次安排是固定的,但每个层次的学生是不固定的,对目标选择不当的学生,教师适当加以点拨,另外随着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时三类目标的界定并不十分明显,甚至合二为一。由于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步到位的方法,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自然而然地沿着知识发展的阶梯一步一个脚印走上去。‎ ‎  以求“最大公约数教学”为例,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  基层目标:掌握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概念。会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  中层目标:在基层目标的基础上掌握用三种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采用短除法最为简便。‎ ‎  发展目标:在前两层目标的基础上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算理,进一步探究求三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  从以上分层目标可看出,首先让学生感知教材形成表象,逐渐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突破原有知识进行创新,力争使目标设计体现学生认知规律的递进性。‎ ‎  三、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  1、教学内容分层 ‎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他们在自己的“最近区域”得到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所以同一教学内容,对C、D层次学生一般以识记,模仿为主,而A、B层次学生则可适当地将多知识点综合在一起,以理解创造为主。如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时,对C、D层次的学生只要向他们讲清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V=abh能根据公式进行计算。对A、B层次的学生要求理解并掌握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了解转化在学习数学中的作用,并掌握这一方法。‎ ‎  2、教学过程分层 ‎  教学目标的实现,始终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要依靠一定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 ‎  (1)    课堂提问分层 ‎  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学习机会均等,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概念类的问题,面向D组学生;中档题则面向C、B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如通过用比较、分析等思维方法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向A组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学习时间”各有所得。学习兴趣大有提高。‎ ‎  (2)    练习内容分层 ‎  实践证明,在分层教学的练习中,对练习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练习的弹性处理,主要在于练习题设置与要求上,也就是精心设计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面向全体学生,重在巩固基本知识,培养初步的应用能力,达到学习的最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优秀学生,重在发展智力和拓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而且有些习题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要求,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落实新课程基本要求,而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的尽量要做到一题多解,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以发展学生多向的思维。‎ ‎  (3课内外作业分层 ‎  布置不同层次的课后作业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乏的环节。作业的不同层次,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而且也包含在质的方面。课后作业不能一刀切。如我每天都给学困生留几道脱式计算,中间学生做书上带*号的题,优秀学生做一道奥数题。然后再分层布置当天所学的新知识。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使学困生有了学习的信心;中等学生有了努力的方向;优秀的学生有了展示的机会。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  4.分层辅导 ‎  对留守儿童和懒散型的学生我从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入手,同时还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心理沟通多关注他们。逐步培养学习的自制力;对后进生耐心辅导,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体会到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恢复自信心。从“失败者” 到“我能行”‎ 的形象,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逐步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学习自觉性,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中等生的辅导,我注重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对优等生我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  5.评价分层,及时调整层次 ‎  成功的评价反馈是对学生学习的最高奖赏,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手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差等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明不足又指出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等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在作业上给他们激励性的评语如给B组同学只要坚持就能取得胜利、你快赶上A组同学了。对C组同学你的学习进步很大就像坐上了直升飞机。对A组同学你的解题思路很好,方法独特新颖等。‎ ‎  而及时调整层次是分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如果固定学生的层次,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求上进的现象。因此,要及时调整层次,使每个学生都尽可能的得到发展,具体做法是:如果A组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组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组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组,并将B组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组;同样,C组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组,B组学生成绩退步的也可以调换到C组。这样,通过评价,使成绩进步的学生上到高一层次,成绩退步的学生降到低一层次,从而在班级中形成竞争意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 ‎  总之,由于智力、基础、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样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能从繁重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轻松愉快的学习。使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获得最大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