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心得)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多媒体技术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运用的原则和成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多媒体技术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运用的原则和成效

信息技术论文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多媒体技术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运用的原则和成效 ‎ 信息技术论文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多媒体技术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运用的原则和成效 ‎ 信息技术论文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多媒体技术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运用的原则和成效 ‎ 信息技术论文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多媒体技术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运用的原则和成效 ‎ 信息技术论文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多媒体技术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运用的原则和成效 ‎ 信息技术论文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多媒体技术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运用的原则和成效 ‎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法-多媒体技术在高三历史复习中运用的原则和成效洪江市黔阳一中          向校宏  内容摘要:促使学生愉快学习知识,充分发展学生智力,努力培养学生能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以不能适应新课改下的教学。历史学科所具有的时空跨越感和具体真实性,决定了有血有肉的历史必须用有声有色的手段来表现。而多媒体计算机能将VCD、录相、投影、音响等多种媒体融于一体,声像具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视、听、说及手、脑多种感官,使其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闻其声、见其影、临其境”。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了历史教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关键词:创新   知识网络   效率革新   鲜活   动态 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我国新一轮的中学教学改革已经开始,其特点之一就是在教学领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手段。高三历史教学也同样需要改进教学手段和方式,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高三的日常教学中该怎样恰当地采用这一新手段呢?采用这一手段又能产生怎样的效果呢?这些曾经困扰着教师们的问题,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已经不成其为问题了。多媒体技术,以其特有的文字、图象、声音、立体动画、编辑剪贴等功能,运用于历史教学教研活动,成为历史教学的一个新的手段。一、历史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的基本准则优质的课件,与历史教学能否相得益彰,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还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好好地运用它。在一定教学目标下,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选择,以达到最大的效用,而不必要用的地方,则坚决不用,以免喧宾夺主,流于形式。我认为要用好课件并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率,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和一个注意: 1. 自主性原则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速了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指导者的转变,弱化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约束,有利于自主学习的实现。在复习《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洋务运动”时,我在屏幕上列出相关内容,建议学生采取这样的学习步骤:明确学习目标→了解学术观点→阅读学习资料→进行检测练习→展开讨论→总结本节内容。每个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适合本人的学习活动:每个环节花多少时间,重点阅读什么,自己赞同哪种观点,完成作业的方法等。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对阅读、讨论、作业进行个别或普遍的指导、帮助。这样,虽然学习步骤建议是线性的,但全班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是各不相同的、非线性的。2、启发性原则多媒体课上师生之间的口语交流较少,所以要用那些具有启发性的教学资料,设计启发学生思考的提示语言及出示提示语言的恰当时机,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坚决避免网络上的“满堂灌”。如:讲到抗美援朝的意义时,可从较为广阔的视野进行设问:朝鲜战争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然后启发学生从对朝、日、美、苏、中等角度思考。学生可能会回答:给美国在战后的全球称霸政策当头一棒;苏联既避免了与美国的直接冲突,又兵不血刃地巩固了远东战线;推动了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加剧了朝鲜南北双方的对立;导致了中美之间20余年的敌对;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这就拓展了书本上的内容。我还把新华网2001年7月发表的一篇《美国内战对两岸关系的启发》,作为课件阅读题推荐给学生。文章从99年朱鎔基总理访美时说的一句话“中国有权像美国南北战争一样,用武力对付台独势力”引发争论一事说起,列举史实分析了美国内战不是为消灭奴隶制,而是分裂与统一两股势力之争。南方人正是因为西部利益抛弃了一国两制,而遭到失败。学生将知识古为今用,联系美国内战的背景,迁移到当前祖国统一的形势进行比较分析,得出“中国统一则强,分裂则弱”和“美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大结论。      3、合作性原则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至关重要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空间。围绕一些历史问题展开师生间、学生间、个人与小组间、小组与小组间的讨论、交流,使每个人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相互激发学习的灵感,优势互补。学生在课后学习时,有条件的可进入我电脑的“网上讨论”环境,选择向我求教或与其他有电脑的同学切磋。音像资料、计算机课件等可以多次使用,这为学生的课后复习带来很大方便。为了让学生便于查阅资料,我的资料库内分必读与选读两部分,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之需要,增强了软件的通用性。4、注意计算机多媒体只能是教师手中的工具,不能取代教师。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较,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计算机多媒体只是教师的演示工具,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没有在计算机的应用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共同的教学进度下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消化不了,不能很好地表现教学的个性化,教师在事先编制好的演示软件中按一定的顺序讲解很难收集学生的反馈,这样就弱化了多媒体教学的功能。在这种课堂里,老师就演变成幻灯片的放映员了。因此,合理、周密地安排教学过程,做到既有利于教,又有利于学,则显得很重要。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自终地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的指导性讲述和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动地相结合,以求视听并举,相辅相成。计算机只能辅助教师进行教学,而不能取代教师,否则就是舍本逐末,起不到应用的作用,甚至干扰了教学。二、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客观效果近几年来,我校一直在尝试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历史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1、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高三历史教学有助于扩大教学容量高三历史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课堂容量大,如果单靠老师课上“满堂灌”,就会使课堂毫无生气,以至学生在半梦半醒中“挣扎”。如果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就可以节省时间,以便师生交流、互动,及时反馈。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扩大了教学容量,但要注意并不是使知识成为压缩饼干,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做到重点突出,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时,可以用计算机POWERPOINT制作课件通过屏幕展示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这三大发明的图片,还可以播映印刷技术的操作过程,然后再通过屏幕引用马克思关于中国三大发明西传作用的论述,请同学总结中国文明对世界的贡献。这样首先使学生对三大发明有了直观的认识;又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比较能力,认识三大发明在中西方不同的影响、作用,思考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而理学的兴起和宋词的繁荣,可以从网上调朱熹和李清照等人的图片、作品,进行节选放映,再配以音乐来增强学生的视听效果,创造良好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应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建构历史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强调知识的运用能力,那么学生首先得有知识,对于记忆力不是很好的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增强其理解力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说夯实基础的手段之一就是构建历史学科体系和知识结构。教师以往的做法都是买复习资料,教师印发总结材料,复习费时费事费力,学生复习总是张冠李戴,记忆不准确。如果将知识总结的提纲、结构用多媒体技术制成课件,并将知识结构图示化、形象化,边提问、边归纳,将重点资料印发,教学效果就大大提高了。3、应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联系和迁移能力历史知识的联系和迁移能力包括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学科间知识的联系、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理论与实际之间的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联系和迁移能力用多媒体技术辅助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我们在文科综合复习时会总结很多文科综合的课题,涉及三个科目,以往就是教师单独讲述,然后选习题来做,但习题和专题并不一定吻合,如果制作课件,将习题与专题配套展示给学生,既节省了时间,又进行了及时的反馈。例如文科综合复习中的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在课件中,可以用excel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几个阶段的人口迁移数字用柱状图表示出来,节选一些古文资料,设问一些问题;再将美国西进运动的地图和文字资料整理编制进去,同时联系我国目前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知识的联系和迁移能力很有意义。             ‎ ‎ 4、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进行历史解题方法和逻辑思维的训练在文科综合测试中,学生失分的关键在于审题和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欠缺,因此高三历史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历史审题和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以往教学往往订阅一些历史课外辅导资料或印发资料,由于题的分布零散,往往题都带答案,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针对性和直观性较差,不能做到方便实用。使用多媒体技术将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分类,从三种题型中找出典型进行分析。例如进行问答题分析的时候,屏幕显示事先选好的问答题,每一道题的设计都是按照顺序显示该题的提示词、限定词、中心词、求答词,让学生说明后再分析总结题的类型,从而教会了学生分析题型的方法,能够区分叙述型、比较型、论证型、分析型和综合型的问答题。然后再让学生总结题的答案,教师进行分析和总结,屏幕显示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比上课老师念答案,学生抄答案要有意义得多。5、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口授,学生听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宰,学生是接受知识的机器。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热情。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光、电的有机组合刺激学生的感官意识,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此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在高中历史复习课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后总结结论,这一引导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6、多媒体的运用,提供直观材料。能丰富感性认识,有效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生动形象的学习材料很感兴趣,也容易理解和领会。历史教学的难点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学生很难理解。有的知识点,教师无论如何讲,甚至反复讲几遍,同学们还是不易理解,想象不出,事倍功半。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就可以化难为易,把难点分解成图象,图形,由抽象变为直观。例如,《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图,一般教学挂图,往往将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的长征线路合在一起,虽然已用不同的颜色区分开来,但看起来仍嫌杂乱。我在设计课件时,则用粗红线条表示红一方面军的行进线路。老师一边讲解,线路一边延伸,这样我们就突出了红一方面军这一条主线。为了加深印象,还展示了毛泽东的《长征诗一首》,一边播放朗诵,一边重复行军线路。然后教师再分别用蓝、绿线条表示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的行进方向,简单演示,在三军会师点“会宁”用红字闪烁。通过这一设计既突出了图文重点,又未忽视其他知识点,从而将长征一图化繁为简,使学生通过简明的地图语言能进一步认识历史事物的内在本质联系。7、多媒体的运用,能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持久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不理想,这是不争的事实。学生对感兴趣的知识就愿意接受,不感兴趣的就不爱学习,即使强迫他们记忆,也不会产生永久的印象,几天后就会淡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图象、解说、动画、音乐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有意无意地对知识进行记忆,且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学生记得快,记得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例如《鸦片战争》这一课,头绪繁多,关系复杂,运用传统教学方式讲授难以在一课时讲清讲透。然而教师通过设计和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组织教学,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在40分钟内,依据教学过程,逐步演示知识结构图,几段历史材料,3幅动画地图,18幅历史图片,两段录相资料和两组启发性的思考题。特别是用DVD放一段《鸦片战争》电影中“虎门销烟”‎ 的片段,从而揭示了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导火线。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在一堂课有限的时空内,让学生增加知识的信息量,从而丰富了内容,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由此可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目的并不是为使用新技术而使用新技术,而是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标,尤其是高三教学关系到考生的前途,这要求我们在探索教育改革方面大胆实践。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既直观、又增大了课堂容量,可以及时进行反馈,从而提高课堂效果。时代要求我们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手段,我们确实应该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顺应现代化的潮流。让我们的历史教学告别“历史”,推陈出新,把历史教学推向一个新的台阶,迈进一个新的时代。 参考资料:1、网络时代中学历史教学  苏丽萍2、多媒体与历史教学    许芳芳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