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论文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 ‎  所谓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生动地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加深听众对文章的理解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引起他们强烈的爱憎之情。为此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却发现,同样是一首活泼的儿歌或一篇意味俊永的散文,有的同学读起来声情并茂,让人身临其境。而有的同学则结结巴巴,读断、读错语句,让人不知所云。有的同学能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感悟出春华秋实等自然这物的丰富内蕴;而有的同学则漠然置之,无动于作者的感情波涛。这种朗读能力的差异,固然有一定的先天性遗传因素,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靠后天的积极培养和有意训练,既在教师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法、有重点的指导下,从面掌握一些停顿、重音、快慢、升降等朗读技巧,把文章不同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  根据上述理论依据,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在低年级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方面,我进行了一点点的尝试,方法如下:‎ ‎  特级教师张庆老师有个巧妙的比喻,他说:”语言好比是‘布云彩’,‘云布得越厚,雨下得越大。“为了让学生在朗读中能够达到”雷声轰鸣、大雨倾盆“的效果,真是费了我不少脑细胞。具体方法如下:‎ ‎  一、引导而不强行”传授“‎ ‎  即假设特定情景,增强语言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过把瘾“。学生是非常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的,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都非常喜欢用这种方式对学生说:”同学们,这个词要重读,那个词要轻读,这句话要读出感情等等。“其实这样的”传授“对学生来说,只是给他一粒米而已,哪能真正地使他们获得朗读的技巧。经过两年来的摸索,我总结了一个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联系具体的课文内容与环境来读,学生自然会读得好,读得像回事了。这一招是我最喜欢用的,屡战屡胜,屡试不爽。‎ ‎  如教学《红领巾真好》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读课题时,学生体会不好红领巾的好,也读不出应有的效果时,我就开始”布云彩“了。同学们,当你带上鲜艳的红领巾时,心情怎样?爸爸妈妈都是怎样夸你的?有的同学说,爸爸夸我棒,还有的说,我真是爸爸妈妈的好宝贝。于是我又追问道:”‎ 当时你的感受如何?那还用说,骄傲呗!是啊,同学们在一年里,竟然会背两百多个成语了,我真为你们出色的表现感到骄傲。其实,书中夸的红领巾就是你们呀。学生听我这么一说,美坏了,这时我一看,云彩布得差不多了,于是我便说,请同学们摸着自己的红领巾,竖起你的大姆指,自豪的来夸夸自己。学生马上读出了那份骄傲和自豪。又如在指导《泉水》一课时,我在布云彩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在指导第一自然段:原来是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冲出来,来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这一段时,学生应当把”冲“字读重,要读出泉水那份激动的心情。可是学生没有从石里冲出来过,自然也体会不到这种心情。于是我设计了学生扮演泉水冲石缝的情景。表演后,我问他:”在石缝里憋了那么久,终于看到这阳光灿烂的世界,心情怎么样?他说,非常激动。我问他,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激动的心情。结果他没读出来,我班的代尊凡马上站起来说,老师,他根本没读出来激动,老师我能读出来,有几个同学也争先恐后的举起小手,我一看火候差不多了,于是我说,那咱们大家一起来扮演一下泉水吧,并故弄玄虚地说,你们责任重大呀,这泉水出来时水流的大小可就取决于你们了。经过一番稠密的布云彩,学生回报给我的又是一番激情饱满的朗读。‎ ‎  二、变换形式,常读常新 ‎  人经常吃一种饭菜,即使做得再香也会感到腻味,同样,我们指导学生读书,如果总用一 种形式,一个腔调,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感乏味。为了让学生对读书永远保持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不同教材的不同要求,我采用了不同方式的朗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如配乐读、分角色读、表演读、指名读、分行读、齐读、小组比赛读、接龙读等。让学生读而不厌,乐此不疲。但要注意读的有层次性,读一遍有一遍的要求,读一遍有一遍的效果,重在变化,逐步深入。我们要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们投入情感的读,有感悟的读,使学生们在读中悟意、入境、动心,真正使课文中的语言“其言皆若出于吾口,其意皆若出于我心”。如教学第一册《比尾巴》一课时,通过问答式的读,使学生知道兔、猴、孔雀尾巴各自具有的特征。让学生学会用声音表达情意的韵律,以求再现文章的意境、形象、感情,更好的提高课堂效率。如教《蓝色的树叶》一课时,通过自读、指名读、分段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非常自私。如教学《四个太阳》一课时,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高山、田野、街道、校园,到处一片清凉。”‎ 这段在朗读时我指导学生应注意语调高低起伏的变化,边读边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的美好愿望,读出舒服、清凉的感觉。如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我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带着儿童天真、稚嫩的童音读出来,使学生知道谁在雪里画了什么,进而了解这些动物爪子的不同形状。这样学生就轻轻松松地学会了多方面的知识,达到了教学目的。如教像《纸的故事》这样有对话情节的课文时,学生喜欢分角色读,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扮角色读学生精神振奋,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样,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抓住人物性格特征,对课文理解更加正确深刻,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如教学说明文时,我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童话时,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教学散文时,采用师生赛读的方式比输赢;教学对话多的文章,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做到堂堂有新招,篇篇有花样。‎ ‎  三、相机诱导,引入竞争 ‎  竞争犹如兴奋剂,人只要有竞争意识,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就会增强胜利的信心。就教学《泉水》为例,在指导学生朗读“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这句话时,我扮演了山里的姐姐,把学生男女分开,并这样对同学说:“谁能读出水的多,我就打谁的水。学生一听到我这样说,都热情高涨,课虽然学完了,但那甜美的读书声依然回荡在我耳边。此外,我还利用自习课的时间,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对一些缺乏勇气的学生多鼓励。学生的表现欲激发了,都争先恐后地参加比赛,并进行评比,选出”朗读之星“,予以表扬。班上经常进行这样的朗读活动,学生在学习中渐渐养成了朗读习惯,对朗读兴趣也越来越浓。自然地,在以后的课堂上他们会按耐不住表现欲、以饱满的热情纷纷加入到朗读的行列之中。‎ ‎  四、巧用示范,升华感情 ‎  于永正老师说过:”对儿童来说,正统不如卡通。“教师范读就是一种卡通,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好的范读可以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好的范读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心智的启迪,美感的情操,美好的向往会激发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如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有这样一句,”‎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在我抒情地范读后,学生也把种葫芦人想让小葫芦赶快长大的心情读了出来,读的有声有色,棒极了!这样,课文读懂了,味道读出来了,如临其境,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愉快。‎ ‎  五、电教运用,激发兴趣 ‎  教师要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最重要的是要创设浓烈的学习氛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吸引学生快速入境,创设出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悱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从中领悟课文的内容,情感。如:教学《小小的船》,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晴朗而美丽的夜空,有星星一闪一闪的,有弯弯月儿高挂,一个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望着美丽的星空,这多美啊!学生们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此时教师引导,如果是你,你这时看到了什么?最想做什么??(此时学生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丽的星空)体会到文中的美景,再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读出情感了。最后结束课文时,把一首《小小的船》歌曲教给学生,他们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在唱做之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的、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朗读的主角,体验朗读的乐趣,使学生的情感能够在读书声中尽情流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