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29/3c1371c142bdc6fb935825662f170126/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29/3c1371c142bdc6fb935825662f170126/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19/19/29/3c1371c142bdc6fb935825662f170126/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女生乒乓球比赛能力
体育论文之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女生乒乓球比赛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女生乒乓球比赛能力 鹤山市沙坪街道第一小学:谭国英 1.前 言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是深受学生们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在贯彻执行新课标,不断探索与改革的今天,乒乓球训练如何完善与改进,训练内容上满足学生们的知识渴求,在训练方法上适合他们的实际情况,使他们比赛能力在较短时间里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并能终生受益。比赛能力是决定运动员的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所谓比赛能力是指运动员有效地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备的本领,是运动员体能,技能,智能和心理能力的综合,它主要是通过运动训练所获得的。我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由于小学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时间短,参加比赛机会少,比赛能力较差,往往在比赛中难以发挥最佳水平。如何解决此问题? 我认为科学地安排全年训练计划,特别是合理安排好竞赛期的训练,对提高小学生的乒乓球比赛能力更有着直接的作用。因此,我通过多年的训练实验,探讨科学安排竞赛期对提高比赛能力的问题,为小学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关键词:乒乓球 训练 比赛能力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沙坪一小参加市以上比赛的9—12岁女子乒乓球运动员。 2,2 研究方法:训练实验法。 2,2. 实验时间: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历次参加市级以上比赛的赛前一个月。 2.2.2 训练安排: 2.2.2.1 将竞赛期的4阶段分为:基本训练阶段,提高训练阶段,巩固训练阶段到比赛阶段,其负荷量的安排采用前两阶段相对较大,后两阶段逐渐减少的方法。(如表1示) 2.2.2.2 各阶段的训练任务依不同的训练要求而定,各项训练内容的比率按不同的侧重点分配。(如表1、2示)3.训练方法现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身体素质训练是乒乓球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技术、战术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它是技术、战术的物质基础。身体素质训练水平的高低、对掌握、提高、运用乒乓球技术和战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加强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在训练过程中,先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基本技术训练、技战术训练、心理素质训练,也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训练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做法:3.1狠抓身体素质训练:3.1.1 抓好反应速度和短距离的移动速度训练,主要是加强上、下肢力量训练,采用跳绳练习:单、双摇跳,单、双脚双摇跳,规定时间和次数;跳台阶、立定跳远、多级跳、连续蹲跳。专项速度是结合专项特点,如反应快、起动快、变向快、动作衔接快、动作转换快、攻守转换快,结合30米跑、10米快速来回摸线跑等。专项速度要求与一般速度密切结合,一般速度是专项速度的基础。少年儿童训练要特别注意负荷的强度,运动量不宜过大,避免运动员受伤。3.1.2 抓好力量素质训练,在激烈的乒乓球比赛中,突然起动、快速变向、连续跳跃扣杀,及攻与守,都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力量素质。乒乓球运动员所需要的力量主要是爆发性的快速力量,要求肌肉有迅速地伸展和收缩的能力,要求神经兴奋的高度集中,要求兴奋和抑制过程迅速转化,有很高的灵活性。因为在快速、激烈对抗的乒乓球比赛中,很多技术动作都是在快节奏和爆发用力的情况下完成。对于学生的力量素质训练,主要进行快速力量的练习为主,要多练习俯卧撑、仰卧起坐举哑铃等。3.1.3 抓好耐力素质训练,乒乓球运动员必须有很好的耐力,才能在比赛场上始终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旺盛的斗志,才能保证技术,战术的正常发挥。运动员要在长时间里在快速移动中和激烈对抗中完成各种复杂动作,这对耐力及专项速度耐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乒乓球运动员的耐力训练中以中长跑、一分钟跳绳为主,并在一般耐力基础上提高专项耐力。3.2技战术训练,根据不同的年龄及水平区别对待:年龄小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全面,心肺功能差,所以对抗比赛训练时间不宜过长,可规定7分为一局,每场比赛3-5局。年龄大的比赛用正规的比分,11分一局。多球练习:采用50球一组分别练习搓球,推挡,正手攻球,反手攻球,拉弧圈等。发球接发球练习:用双人读书枱对墙发上、下旋球,发侧上、下旋球,提高发球的练习密度。判断上、下旋球的练习:只有掌握乒乓球的旋转的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所以,要判断上、下旋球必须通过细心看、认真听、多实践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细心看对方摩擦球时,拍面倾斜角度,拍触球的瞬间是摩擦球的中上部,还是中下部。球拍摩擦球的中上部为上旋,球拍摩擦球的中下部为旋。细心看来球的飞行弧线,飞行弧线高为上旋,飞行弧线低为下旋。细心看来球的飞行速度,先慢后快为上旋,先快后慢为下旋。认真听球拍击球时的声音,响为上旋,嚓为下旋。多实践:即多做“看、听”的实践练习,熟能生巧。基本阶段的技术训练重点进行加强技术薄弱环节和技术细节的训练,这对完善技术动作规范化和实战技术更衔接起重要作用。对抗训练,近似于比赛要求的模拟训练,它把战术训练,心理训练等探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强技、战术的意识,提高运动员的比赛实战能力,为在比赛期间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创造良好的条件。3.3心理素质训练是培养运动员树立勇敢、坚强、自信的良好心理素质,有之则有稳定的心态,反之则情绪急躁,遇到挫折易灰心丧气,少儿心理素质不稳定,在乒乓球比赛中一遇到比分落后就顶不住,很容易放弃比赛。虽然心理训练的训练比例相对小些,但通过心理训练,能帮助运动员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适应紧张激烈的比赛要求,加强运动员的技、战术意识和控制比赛节奏能力。如实行危机训练:规定一方落后而另一方领先几分,如5 :9,7 :10进行比赛,要求运动员能追赶上比分。然后交换练习,看谁追赶的比分高,胜出的局数多,落后一方胜出比赛的给予精神奖励。通过这样的训练,培养运动员的心理承受力,养成胜不骄,永不言败的意志品德。2005年5月本市举行的中小学乒乓球赛团体决赛中,冯瑞山同学在第五场第五局在6:10落后的情况下反超最后赢得了冠军。无数比赛案例证明,如果实力相当,则勇者胜,因此,心理训练在小学乒乓球训练中不可忽视。4.结果与分析 4.1 结果:如表3所示。经此训练后,运动员的比赛成绩有明显稳定性,这反映了运动员受训后比赛能力有明显稳定提高,在比赛时能高水平发挥。 表1:竞赛期各阶段的训练负荷和训练任务 基本训练阶段 提高训练阶段 巩固训练阶段 比赛阶段训练负荷 30% 3 5% 20% 15%身体素质 提高机体适应能力, 发展速度和 进一步发展 提高机体有训 练 发展速度素质。 耐力素质。 速度素质。 氧代谢能力。 提高专项技术水平 与专项素质的发球 对抗性比赛 提高技术的技术训练 加强技术薄弱环节 攻球结合训练,进一 提高专项 实战能力和 训练。 步提高技术水平。 技术的实战性。 应变能力。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危机训练,提高发球,接发球,攻球的稳定性、准确性和成功率。 表2:竞赛期各阶段训练比例表 基本训练阶段 第1训练阶段 第2训练阶段 比赛阶段素质训练 45% 30% 25% 30%技术训练 40% 40% 35% 40%对抗训练 10% 20% 30% 15%心理训练 5% 10% 10% 15% 表3:本校乒乓球队参加市比赛最好成绩对照表 团体 单打 女子组 女子组比赛成绩 2003年 第一名 第一名2004年 第一名 第一名2005年 第一名 第一名2006年 第一名 第二名2008年 第一名 第一名 4.2 分 析 4.2.1 运动负荷的安排能适合小学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特点和运动训练学原理,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期间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充分发挥通过训练获得的比赛能力。 9—12岁的小学乒乓球有些运动员已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初期,身体形态的发育与身体机能、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平衡,再加上他(她)们训练年限短,因此,小学生的乒乓球训练安排必须适合于此特点的要求。本文在训练安排上把竞赛期分4个阶段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目的是让运动员能尽快从准备期转人到竞赛期,并在竞赛期通过合理训练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实验证明此训练安排是符合运动训练学的要求,其负荷的分配亦适合于小学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特点,表现为: 基本阶段的训练通过保持运动强度,增加运动量来加强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提高机体适应比赛耍求的能力,本阶段是准备期与竞赛期的衔接阶段,开始时训练负荷略有减少,之后趋于稳定,其目的是让运动员尽快适应竞赛期的训练要求。 提高阶段主要是使运动员的机体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把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上去。由于训练的需要,提高训练阶段通过提高运动强度,保持运动量来加强专项训练,其训练负荷是整个竞赛期最大的,目的是让运动员在基本阶段训练后机体尚未完全恢复时再次施予负荷,使其获得更大的超量恢复,这是符合超量恢复的原理。巩固训练阶段适当减少运动量,继续适当提高运动强度使专项训练的强度达到最高点,进一步加深对运动员的机体的刺激,以求适应比赛强度的要求。当然,运动强度的增加决不能超过小学生的承受能力,训练指标的制订以运动员的次最好成绩为准,心率亦控制在175次l分以下,以免在训练的关键时刻造成运动员过度性疲劳。 比赛阶段的训练负荷最小,前半阶段减少运动量,继续保持上阶段的运动强度,让运动员再次适应比赛强度的要求; 后半阶段则是安排恢复性的训练,这主要是让运动员经过前段时间的高强度训练后得到超量恢复,使其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均处于最佳竞技状态,达到比赛能力充分发挥的目的。 4.2.2 训练重点有较强的针对性,训练比例适当、训练内容和方法亦能使运动员适应比赛的要求,为运动员获得良好的比赛能力起重要的作用。 竞赛期各阶段的训练重点是依据各阶段不同的训练任务制定的。基本阶段的训练重点是突出提高身体素质和发球,接发球的训练,目的是加强运动员的专项资质,提高发球和接发球专项能力。提高训练阶段的训练重点是在提高搓球,推挡,攻球,拉弧圈球等专项技术训练,井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意识,这两阶段的训练使运动员各种竞技能力集中到专项训练上,为获得最佳竞技状态提供有利的条件。比赛阶段的训练重点是以提高运动员的比赛实战能力,前半阶段为对抗性比赛后半阶段为适应性调整为主,为运动员在各方面培养理想的竞技状态作直接准备,力求在比赛时实现预期的目的。心理素质训练是帮助运动员树立勇敢、坚强、自信的良方,多次在市级比赛获得优良成绩的受训运动员对心理训练的作用表示肯定和认同。因此,心理训练在小学乒乓球训练中不可忽视。依据上述要求来分配各项训练内容的训练比例,经多年训练验证,我们在市的比赛连续取得优异成绩。此比例合理,有利于训练按预定计划进行。有利于运动员比赛能力的提高。 5.结 论与建议 5.1 在竞赛期科学安排小学生的乒乓球训练,有利于小学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期间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大大提高比赛能力,创造良好的比赛成绩。 5,2 竞赛期的训练重点有较强的针对性,训练比例适当,训练内容和方法使运动员适应比赛的要求,这是提高小学乒乓球运动员比赛能力的关键。 5.3 竞赛期加强心理的训练可以坚定运动员的自信心,激发运动员的潜能,进一步提高比赛能力。 5.4 必须认真抓好乒乓球基本技术的训练,注意确保每一个动作的正确性,并做到持之以恒,为达到高水平打好坚实的基础。 5.5 在乒乓球比赛中,特别是在决胜局比分接近的时候,要求运动员注意保持沉着冷静,方能控制比赛节奏,掌握比赛主动权。 主要参考文献 1.过家兴纪著,《运动训练学》,北京体院出版2、张名正 徐兵,少儿乒乓球训练的几点做法,《中国学校体育》,2004总第139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