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得)之参与─寻疑─探究─共享 ──“一主三分式”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分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参与─寻疑─探究─共享 ──“一主三分式”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分析

体育论文之参与─寻疑─探究─共享 ──“一主三分式”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分析 ‎ ‎ ──“一主三分式”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分析   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 孙英俊       [摘  要]:“一主三分式”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模式,是我校2005年度区级立项课题,该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积极倡导‘参与─寻疑─探究─共享’的教学理念,运用分层教学手段来加以实现”。两年的教学实践,课题组积累了许多相关经验。本文将叙述在采用“一主三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试验过程中的探究与思考。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  一主三分式课堂教学模式  分层教学  参与  探究  一、引言 课题组通过对高一6个班级274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有关体育课态度的调查中,选择“非常喜欢体育课”‎ 一项的人数占各班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2.1%、54%、68.6%、60%、65.7%、70%,这说明各班级大多数学生对体育课是感兴趣的、喜欢的;在回答有关上课目的的问题时,选A(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选项的人分别占本班人数的13.1%、42.8%、60%、27.5%、45.7%、34%;选B(学习压力小、自由、可放松自己)选项的分别为65.8%、37.1%、38%、47.5%、34.3%、40%,从这两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喜欢体育课的原因主要是课堂自由、学习压力小,而真正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学生很少,尤其是男生班的学生;在对有关不喜欢体育课的原因调查中选A(怕苦怕累)选项的分别是13.1%、20%、12%、15%、20%、20%,选B(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单调)选项的分别为31.6%、57.1%、44%、27.5%、51.4%、24%,这说明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陈旧、课堂枯燥,练习单调;在对“你对体育课成绩评价方法的态度”一项调查中,6个班级中选“合理”一项的占27.28%,选“较合理”的占31.44%,选“不合理”的占41.28%。根据以上调查数据和我们的观察可以得出:学生喜欢体育课,但由于教法的死板、练习的单调、评价的不合理等原因导致了学生不愿上体育课的现象,得出了现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组织形式、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必须进行改革的结论。 为了能够找到一套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使其获得成功和快乐体验的教学策略,我校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了“一主三分式”课堂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新模式”‎ ‎)。新模式是指:以满足学生发展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探究等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通过分层教学、分组联系、分类评价三个途径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主体教学模式。通过分层施教、分组练习、分类指导与帮助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其中模式中的“主体”是在教师指导与帮助下的学生,“层”是一个动态的、隐蔽的,是建立在承认差异性前提下的。 课堂教学流程图 二、实验案例 [案例1]: 时间:2005年9月19日 对象:05机电  人数:45人(男) 内容:投篮(复习) ;游戏(投准游戏) 教学目标:(当时由于这个班是刚刚入学不久的班级,对其不是非常了解,根据以往男生班的教学经验和通过其他课任教师的介绍指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共同目标: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乐意多次重复练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 低:能复述一种投篮的动作方法并示范。 中:能复述两种投篮的动作方法及要点,并示范。 高:能复述两种以上投篮的动作方法,熟练完成投篮动作。 过  程: (一)  投篮复习部分 师:  根据制定好的教学目标,教师对学生进行了指定分组,并指派了各组的小组长。 (凭观察、教学经验) 生:  议论较多,但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积极的情绪。个别人表现出不满,说:“这些谁高兴练,还是半场好。”‎ ‎ 师:(心理有些不满,但继续教学) 1.教师讲解动作方法、要点,并示范动作。 2.组织学生练习(按学号隐性分组,不同要求) 生:原地集体练习(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地完成练习) (1)原地肩上投篮 (2)原地胸前 师: 1.分类指导。 2.语言提示动作方法、要点,练习要求。 3.语言鼓励、提供建议和帮助。 生:自由分组、组内选项练习 师:公布备选练习项目 (1)原地肩上投篮 (2)原地胸前 (3)原地跳投 (4)跨一步跳投 生:    (1)小组积极讨论练习内容。 (2)组长组织练习、统计。 (3)组内总结练习中的优、缺点。 师: 1.组间巡回分类指导。 2.组织各组经验交流。 生:集体交流(组长负责或指定队员) 反 思: 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学生如何进入复习和提示了复习的重点,采用了整体和分散、必练和选练相结合的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改变了以往由自己统领的做法。从结果上看自由的练习方式满足了学生心理个性的发展需要,同时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在自由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及时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极大地锻炼了学生探究能力,利用集体交流的方式也达到了知识共享的目的。不足之处是学生分组是由教师指定的,这样在合理性上存在漏洞,这是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详细导致的。这堂课给我一个启 示,那就是“‎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也应交给学生,只有练习目标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投准游戏 师:组织学生制定游戏规则。(语言提示、积极参与) 生:积极讨论游戏规则(对老师的加入极为欢迎) 师:宣布游戏规则 (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那些技术较差的同学也能获得成功与快乐体验,同时也是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节分层做好准备。) [规则内容] 1.原地投篮系数为1;移动为1.5;空心2; 2.打到篮板未进得1分;三分线内三秒区外为2分区;三分线外为5分区 生:情绪激昂,跃跃欲试。 师:分组(趁热打铁、激动) 生: 1.推选组长。 2.讨论(积极、活跃)    ‎ ‎ 师:宣布游戏开始 生: 1.游戏(认真、努力) 2.寻找原因(仔细、态度端正) 生:第二轮开始游戏(充满信心、积极努力) 师:鼓励、加油 生:再讨论 师:组织学生汇报与交流 反 思: 在这一版快中我是按照课前课题组制定的教学流程设计实施的,开始前心理还真是没底,可当参与讨论游戏规则时,看见学生的兴奋劲自己就充满了信心。回想起来现在还有些兴奋,真没有想到教师的参与会使学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游戏中教师助威呐喊、积极参与,游戏后学生积极总结、交流,经验共享,这一切都使学生成为了游戏的组织者、参与者和胜利者。我的参与拉近了师生距离,我的助威呐喊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我想这种真正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满足了其发展需要的,不然是不会有这种效果的。课后我认真地在教案反思一栏写下下面这一段话:“合理组织、积极参与,放下教师的架子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利保证。教师要及时地改变教学理念,不断创新,勇于接受新的挑战,才能使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堂充满生机。” 但在不同班级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学习同一个内容时,收到的效果却不同。在随后的一周里我分别在女生班、男女混合班以及其他的男生班进行了相同方式的教学实践,暴露出许多没有发现的问题。如:准备不充分,学生不能正确选择练习目标,学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集体协作观念淡薄,缺少探究能力,学生遇到不感兴趣的项目,就失去主动参与的兴趣,交流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真翻阅了相关研究资料、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向老教师、专家请教后确定了解决方案。 首先,针对准备不充分的问题采用了汇编“错误集”‎ 的方法,也就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课下及时做好记录(错误集锦),目的为以后教学积累经验。这样在以后的其它教学前认真做好准备,翻阅错误集锦以避免同类失误的发生。 其次,针对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参与度低的问题,分别采用了课堂行为记录卡和课堂练习记录卡的方式加以激励。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必须加强教育和引导,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表1:       实践课分组练习观察记录表 (教师用)    时间:           班级分组情况   小组情况 精神饱满、积极的小组         ;没有精神、不积极的小组 练习纪律好的小组         ;较好       ;不好 合作参与积极的小组      ;较积极      ;不积极 完成练习情况:超额完成      ;基本完成     ;不能完成 讨论积极的小组        ;能够积极探索、尝试的小组 个人 练习中教较突出的学生: 不愿意练习的学生 注: 教师记录前先将个组学生名单填写在班级分组情况栏中;记录各组时在对应项目中填入小组编号;个人记录时填写学生名字。    ‎ ‎     表2:实践课分组练习情况记录表(组长用)     第     组   同学       组长:    时间:     组内序号 姓 名 组内序号 姓 名 组内序号 姓 名 1   6   11  ‎ ‎ 2   7   12   3   8   13   4  ‎ ‎ 9   14   5   10   15   同学练习时态度是否认真 认真的同学: 较认真的同学: 不愿意练习同学: 老师讲解、示范时是否认真听讲 认真的同学: 较认真的同学: 不愿意练习同学: 能否独立完成练习 ‎ ‎ 认真的同学: 较认真的同学: 不愿意练习同学: 是否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练习 积极的同学: 较积极的同学: 不愿意练习同学: 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探究 积极的同学: 较积极的同学: 不愿意练习同学: (注:填表时只填写组员的序号) 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具体做了以下几个环节工作: 1)导课时要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好像一场戏剧的序幕,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热身活动时,通过教师的引导,采用师生一起自由练习、小组结伴练习,随音乐自编自舞,或模仿各种跳跃动作随乐活动等。 2)新授课时要引发兴趣 ‎ ‎ 新授课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课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新授知识的内容。 3)组织练习时要有趣 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在前滚翻练习时,我安排了自练、互练、小组合练以及互比、互评的交替练习等方法,在练习期间,教师则运用精讲示范、恰当点拨、分层要求和整体提高等方法进行指导,在这种欢乐有趣的练习氛围中,教学活动轻松愉快,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爱好得到了发展,兴趣得到了培养。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分析自己心中充满了信心。有了理论,接下去就是实践。2005年11月我和课题组的成员们又进行了第二阶段的教学试验工作。下面是我在本阶段教学中印象较深的一节课的部分教学过程。 [案例2]: 时 间:2005年11月21日 班级:05计算机 教学内容:变向运球;接力游戏 教学目标: 共同目标: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乐意多次重复练习。 ‎ ‎ 高:能复述变向运球的动作方法,熟练完成行进间换手变向运球,能够做到侧肩转身护球的要领。 中:能复述变向运球的动作方法及要点,能够完成在慢跑中变向换手运球动作且路线和方向正确,清楚变方向换手运球时,侧肩转身护球的要领; 低:能复述变向运球的动作方法,模仿教师的示范做出原地换手变向运球动做。 师:组织学生围着教师站成一个圆(改变以往的讲解队型) 1.引课 2.按学号隐性分组 生:认真听讲、积极准备(对新的站位感觉新颖,情绪也较兴奋) 师:组织学生进行个人障碍运球赛(挫折体验、增进学习兴趣) 生:比赛热情高,失败的同学很惋惜。 师:不要担心,通过练习一定能提高……(打气) 师: 1.宣布练习开始、参与练习。 2.巡回分类指导。 3.给予动作方法、要点,练习要求的帮助。 4.语言鼓励、提供建议和帮助。 生:小组讨论练习内容 备选项目: 1.直线变向运球(低) 2.运球过障碍(高) 3.尝试练习(自选路线) 师:参与运球接力赛的讨论分析。 (目的:复习变向运球技术,提高控球能力,同时为下一节课的分层作准备。) 生:积极踊跃参与讨论、自由组合。 ‎ ‎ 本案例在教学目标中设置了三个不同层次的目标,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需要。在练习中以游戏的形式采用自主选择路线、自由组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练习难度由易到难、要求由低到高,从心理上使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第二阶段的教学实践较第一阶段有了明显的改进,我从教育理念、心理准备、组织教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整合,因此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三、心得与建议 通过两阶段的不同教学实践,使我更加清晰认识到教学法没有固定、万能的模式,任何理论都有它的适用范围。作为教师只能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究,不断地完善。结合教学实践以及相关理论研究,我对两个阶段的教学试验做了比较分析,有了一些心得和几个建议。 心得一:“需要”是学生课堂参与的内在驱动力 通过教学实验得出了“需要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内在驱动力的实验推论”。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学生的需要大体可分为:“不被人批评的需要、获得奖励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认知的需要、自我发展的需要等六种”。所以要想上好一节课教师要做到了解学生学习类型、尽可能掌握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发现,学生愿意参加的教学内容都是他(她)们能够通过努力获得成功或快乐体验的项目,例如球类课(篮球)。因为这些内容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不同心理需要,因此在选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认真分析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驾驭教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实现我们的教学任务。 心得二:课堂记录卡是提高练习的有利措施 “课堂情况记录卡”‎ 的应用使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提高了,以往不认真、迟到、早退现象得到了遏止。其特点主要是抓住了学生“受别人尊敬、尊严得到体现”的心理需要。但此方法也存在着工作量大、繁琐的弊端。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要用好课堂记录卡,教师必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培养体育骨干,要善于应用学生自我管理。 建议一:“分层”要把握动态性及层次与整体 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分层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体体现在组织分层、目标分层、练习分层、评价过程分层等方面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我们既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与要求,又要挖掘同一学生个体不同层面的潜质,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需要,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体验,对每名学生个体进行全方位培养,切忌顾此失彼。 建议二:注意教学中“放与收”的把握 在采用“一主三分”模式教学中,进行分组练习中的“放”与“收”的尺度把握是取得教学成功的关键。有一部分学生主观上往往依赖他人,很少有自己的想法,缺乏个性。在自主学习中,个别学生倾向于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而对不喜欢的项目置之不理,这为分组增加了难度。若教学的过程中,放的太开,就会收不拢会变成“放羊式”教学;太紧,又导致学生自主性得不到发展,这也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任长松.走进新课程[M].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2 3.杨文尧.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分层教学的几种尝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2. 4.黄忠丰.素质教育模式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