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莫让小学音乐课改走形式
音乐论文之莫让小学音乐课改走形式 莫让小学音乐课改走形式程春燕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走过三年的历程。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广大音乐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实验,在教学中实践新课程理念,使音乐课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了动感和活力。但是,笔者作为一名一线的音乐教师,课改中出现的一些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一、 重学习评价的外在鼓励,轻评价功能的内在发展本次课程改革提倡多鼓励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这样不少老师便片面认为,课堂教学上鼓励的力度越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会越高,因而在音乐课堂上频繁出现了老师“号召”同学们“掌声鼓励”,同学们就一起伸出小手拍着“棒、棒、你真棒!”,同学回答问题正确时,老师评价同学也只是仅限于“你真棒”、“你真勇敢”……这些表扬方式,使得音乐课堂上掌声不断,“你真棒”的赞扬声不绝于耳。20年的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这种外在的鼓励在学生一开始接触时,就会视为一种动力、一种鞭策,但是长此以往,鼓励者会变成一种机械动作,被鼓励者也会习以为常,而起不到鼓励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多的外在鼓励,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发展。《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 音乐课程评价应通过科学的课程评价,有效的促进学生发展,激励教师进取,完善教学管理,推进音乐课程的建设与发展;音乐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和发展音乐的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表现、和创造等能力的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课改提倡鼓励学生,并不意味着就是在课堂上说几句简单的赞扬语、做几个赞扬的动作,而是要使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要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二、重现代技术的形式,轻师生自身潜能《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要努力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音乐。”因此许多学校甚至上级业务部门评价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实践了新课程理念,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在教学中是否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至于出现许多音乐教师都喜欢在电脑上做文章的现象,本来用大歌片、小黑板可以解决的问题,却不惜一切代价,请人、聘人,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制成多媒体课件。一个人授课,后面千军万马为其服务。而效果呢?笔者的教学实践表明,如果在条件、设备不具备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身潜能,利用自身优势,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同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重学习过程,轻“三个维度” 的有机整和一位教师在执教唱歌课《谁唱歌》时,为了最大限度地体现以视听为主的教学手段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便采用了先让学生听两遍范唱、然后让学生跟琴模唱两遍,接下来便是让学生小组讨论创编歌词、小组讨论创编舞蹈、小组讨论如何用打击乐器伴奏、小组合作创作绘画作品……一节课表面看来学生是都动起来了,气氛也很活跃,但最后的检测结果却令人失望:老师要求同学们用最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结果是只听见老师的琴声、老师的歌声,却不闻学生优美的歌声,更谈不上准确的唱准时值……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不外乎老师对如何唱好本歌曲引导少,只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形式表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课程目标是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这段话指出了我们过去的课程存在的问题: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课改就是要改变这一现状,但这决不意味着我们在教学中可轻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而是要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有机整和,即“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四、重学生主体地位,轻教师作用据笔者观察和理解,现在周边许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音乐教师平时上音乐课单凭录音机、一本音乐书本执教的现象(公开课除外),上课环节不外乎老师操纵录音机学生自己聆听歌曲、学生自己跟唱歌曲、一遍又一遍,最后是学生自己在录音机的伴奏下唱歌曲、表现歌曲、,学生整整唱了一节课,至于难点、重点的乐句根本谈不上用琴来听辩、赏析、体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由此我们可以说,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师生应互为主体,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应该是互动的、融洽的,在和谐中不断共同发展。在新课改中,教师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新课程在各个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的作用应获得新的提升,而不是下降。作为学生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和知识结构体系,为学生提供实施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找准切入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贯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才能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