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在音乐中享受快乐成长
音乐论文之在音乐中享受快乐成长 音乐教育自人类音乐诞生之日起就已产生,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起着教化、成礼的作用。我国的乐教传统由来以久,封建统治者把乐教作为上层建筑领域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音乐在古时候就担负起育人的重任。作为音乐教育,育人是目的,审美是核心;学生是主人,乐学是动力;重要是过程,参与是手段。它通过对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构建人的审美心灵结构达到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音乐教育只存在真善美,知情意统一的思想人格中发挥其独有的作用,才会体现其真正的价值。“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问题的提出,纠正长期来错误的看法,在育人是第一位的教育中,音乐教育与任何一门学科教育同等重要。 音乐无论是对成人还是对幼儿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对孩子的智商和身心的发展具有很深的影响。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土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发挥其育人的功能: 、音乐“育德” 正常、健康的心理,良好、完整的人格,美好、高尚的情感,应成为现代社会每位成员必须具备的品质。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及审美趣味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学校音乐教育能以乐辅德。如教唱革命历史歌曲《义勇军进行曲》、《长江之歌》等,能使学生爱憎分明,能唤起他们对敌人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教唱叙事歌曲《军民大生产》、《读书朗》、《歌唱二小放牛朗》、《小卫士赖宁》等能激发学生爱劳动、爱学习的热情,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 又如,《春江花月夜》在使学生体验到幽雅、宁静的意境的同时,还领略我国民族乐器神奇而独特的表现力,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还如《命运》交响曲,使学生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并在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从而激发产生学生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再如《茉莉话》、《采茶舞曲》等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等等。优秀的乐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可以整合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将生活中最好的、学生最乐意接受的、最有积极意义的曲子放入音乐教育体系中,在多种形式的欣赏、演唱下,来培养学生的情操、意志、观念,充分发挥音乐的德育功能。 、音乐”开智“ 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它包括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音乐用极富想象力的旋律,优美的和声,诱人深思的复调等手段,使欣赏者的思维随着音乐一起奔放,而这正是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古今中外许多高智能的名人如孔子、爱因斯坦、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可以说音乐对于他们的事业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就像爱因斯坦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科学的认识和借助艺术的认识“。学校音乐教育不仅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客观世界,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并且可以以乐促智,让他们的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诸如思维、想象、情感体验、审美感观等。如在音乐欣赏和唱歌时,学生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让其获得活跃的思维能力;在器乐演奏中,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这能极大地开发他们的智力、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创造型人才 、音乐”怡性“ 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使之以乐怡性。从《高山流水》觅知音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从我要扼住命运咽喉的《命运》交响曲到全世界人民皆成兄弟的《欢乐颂》;从号召人民站起来,前进、前进的《义勇军进行曲》到《我爱你中国》,好的音乐作品作用于人的情感,引起共鸣、激动、联想,以”随乐潜入心,育人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人的心灵,使人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浸透,从而达到优美崇高的境界。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因此,在音乐教育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在心旷神怡的自然美和艺术美中陶冶情操,培养纯洁的情感,崇高的精神,使音乐起到净化心灵,愉悦身心的作用。 总之,学校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强的,凡长期经过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思维方式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具有牢固的稳定性,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以育人教育为宗旨,努力做到以乐育德、开智、怡性,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二、学校发挥音乐的育人功能,怎样才能施之得法,施之有效? 《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对我们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新世纪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要更新旧的观念,确立新的教育理念,要充分理解”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思想,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的关系,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将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应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音乐教学中,只有学生全身心的参与、感知、体验,才能获得积极的音乐情感结构因素,包括积极的音乐态度、兴趣、爱好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应着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只有学生爱学、好学、乐学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音乐教学要从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转化为素质、能力、个性的培养。 多年来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是一种技术课,是传统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它一直被看做是技能技巧课。音乐教学方法也以”教音乐“为宗旨,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停留在”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教材规定的内容“,教师的注意力必然集中于唱歌、识谱、乐理、欣赏等技能技巧的传授和训练,而忽视了对人的素质、能力,特别是个性的培养。 音乐是艺术,是必须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才能体现的,但是艺术的音乐关键首先要使人有表达音乐的情感和欲望,特别是孩子,首先要让他们愿学、乐学。有感才有变,有感才有智。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音乐教育是整体教育中的一个部分,一门学科。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重视人的素质能力的培养。素质能力不仅包括智力素质的开发,还包括人的想象力、创造力、灵敏反应力、注意力、记忆力、协调合作能力、审美能力等因素的训练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通过音乐达到教人的目的,又要通过教人来更好地学习音乐。 、音乐教学要从重教学结果转化为重教学过程 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学不只是为了教,而是为了学。一个好的教师不是一个教书匠,而是要教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单纯追求教学结果,而要重视教学过程的研究,首先就要研究学生的认识规律,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还要研究如何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掌握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还能学会如何学习的方法。再次,要研究如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及创造力。最后,还要研究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过程。总之,重过程是教育思想改革的结果,它不仅要看学生学会了什么,更要看学生是怎样学会的。 、音乐教学要从教师为中心转化为学生是主体 不能把师生关系看做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关系,而是要树立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怀着对学生的爱和对知识的爱的感情向学生传授知识。如果学生是知识的容器,灌满这个容器可以用电脑,而作为教师是要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则要靠教师的情和爱,学生需要知识,更需要热情,所以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面向少数天赋好的孩子,更需要为多数中等特别是差的孩子服务,我们是普及型的教育,更要让全体学生主动积极,饶有兴趣的学。 总之,我认为”教书育人“首先是育人,然后才是教书,作为”音乐教师“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音乐,而”音乐教育“ 是通过音乐的手段去塑造人,培养人,造就人的教育。音乐是教育,育人才是目的。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我们正处在音乐教育改革的转型期,我们必须端正音乐教育的育人地位,重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才能适应新的教学形势的要求,才能造就和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人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