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以读导写教学法探索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以读导写教学法探索

语文论文之以读导写教学法探索 语文科/巫红涛摘自:《广州七中》以读导写教学法是读写结合教 学其中的一种类型。它的教学重点在写(这个写不单指作文,还包括各 种各样的书面语言表达训练),而读只是为写做准备。即老师指导学生 通过阅读了解一定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和写作规律,然后运用到写作 中,从而提高写作能力,它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而 且课堂教学节奏紧凑,信息传递和反馈较快,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能力,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它是一种有效提高学生语 言表达能力的教学方法。以下将对此作具体的探讨。一、关于以读导写 的思考(一)语文教学应注意读写结合读和写是语文教学中两个重要的 方面读和写的关系是紧密联系的。古人读书的需求有两条──入和出。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 此是出书法。"此"入书"即指由外到内吸收的读,"出书"即指由内到外 倾吐的写。此外,读和写的心智活动经历了"语言表达→思想→客观事 物"和"客观事物→思想→语言表达"的转化,它们有着共同的基础都是 为了获得某种认识及致力于认识的语言外化。由此可见,读和写是不能 截然分开或互相替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将它们结合起来,使能力 互相迁移,同步发展。以读导写教学法就是让学生以有目的的阅读推进 写作,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二)以读导写能帮助学生解决写 作中的困难。在写作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思想和技能还不成熟甚至不具 备的学生会面临巨大的困难。他们必须借助一定具体形象的"原型"的指 导,借助熟悉的语言思维材料的拓展,才能完成写作任务。在写作指导 中他们需要的常常不是理论化的讲析,而是形象化的语言情境组块,有 了这些组块,根据相似的联系,进行对照、类推、测度、重组,就能逐 步掌握方法,克服困难,提高写作能力。在以读导写教学中,阅读为写 作提供了各种形象的知识组块,技能组块和思维组块,容易让学生学有 所悟,进而为所用,从而顺利完成写作任务。二、课堂上实施以读导写 教学法的具体策略(一)教学程序安排的理论基础以读导写是读写结合 的一个方面,它以写为主,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要经历阅读与训练,认识 与实践,输入与输出的交替反复,读写结合应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心 理学研究认为人的认识的发展过程要经历感知、理解、运用、巩固四个 阶段,它们之间是环环相扣,每一阶段都以前一阶段为基础。据此,以 读导写的教学过程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阅读;二是从阅读导向写作的 理解和方法的提升过程;三是写作;四是评改。这一教学过程安排不仅 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过程。同时从系统科学的方法来看,它也是一个信息 传输交换的动态系统:阅读是给定信息和获取信息,导向提升得出训练 要点是储存信息和加工信息,写作是输出信息和评价信息,评析修改是 反馈信息和再生信息。(如图示)(二)教学步骤根据以读导写教学程序 的安排,我们可将教学过程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三)操作要点 1.确定训练目标和阅 读材料此步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一个要求学生 在写作中掌握的知识或技巧为目标,再根据目标选定能形象表现其特点 的阅读材料,也可以是根据阅读教学课中的阅读材料的某一突出特点拟 定目标。此目标的拟定应是单一、适度的。"单一"就是指目标集中,突 出重点,没有过多枝节;"适度"就是结合学生特点,适合学生掌握知识 的程度,符合年级教学的梯度,不可过易或过难。至于阅读材料的选择 可以是一篇也可是多篇,按实际情况而定。但无论怎样,材料应具有两 个条件:一是它应是有指导意义的情境组块,或侧重知识,或侧重技巧, 或侧重思维,能让学生进行对照、类推、测度、组级的;二是它应是特 点突出,较为精简的。如果在阅读课上没有学过的材料篇幅不宜太长, 内容不宜过于复杂。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最好能控制在 8 分钟内完 成。2.阅读此步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围绕目标完成阅读任务。 因为目标明确,所以这个阅读应是定向阅读,只采撷与训练有关的知识 点,其它的可以不管。教师在指导时也要注意围绕目标作引导。阅读形 式上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单篇文章的阅读,一类是多篇文章的阅 读。单篇文章阅读又可分为整体略读和局部精读。整体略读就是通读整 篇文章,主要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思路,文章的结构或情节的安 排等文章写作整体上把握的知识;而局部精读是截取文章精采部分阅读, 主要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词句、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的运用这些较为 细致的语言表达技巧。多篇文章的阅读就是选取多篇有共同点的文章, 用比较的方法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寻找出某种不容易理解的语 言表达的方式和规律。3.分析理解得出训练要点此步要求教师引导学 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具体把握和理解阅读材料中与目标有关的 特点最后明确写作训练的要点。这一部分是一个从阅读导向写作的理论 和方法的提升过程,应主要由学生在教师适当的点拨下自己得出要点, 而教师的引导可采用提问式的引导方法。如果说训练是通往目的地必经 桥梁的话,那么提问则是这座桥梁的引桥,它能有效引导学生沿着正确 的方向寻找答案。此外,提问还可有效地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 加强联想和想象,这样能更大地促进学生思考,既加深了记忆,又提高 了能力。4.写作应用此步要求教师在学生理解训练目标后,针对目标 出题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目标提出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在写作 过程中,教师应作巡视指导。其目的有三:一是及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 生作辅导,二是挑选典型习作供点评之用,三是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 题及时考虑对策。一般来说,以读导写的写作训练有两种方式。一是仿 写式。它是仿拟范文某一特点的写作训练方式,阅读为它提供了范本。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撷取仿拟点加以指导。例如朱自清的《绿》中第 三自然段描写绿的那部分有许多很有特色的地方,如何采用了多种手法 从不同的角度描写绿,将看似简单但内涵丰富的绿作了深入的挖掘,不 仅拓展了文章的容量,更将绿写得立体、真切、可感。教师可将此作为 仿拟点,抓住它描写景物的层次、描写的方法作具体的指导,让学生仿 写,从而学习到写出景物的丰富内涵的方法。二是规律应用式,它是在 阅读中找出某种语文表达的规律并在写作训练中加以运用的写作训练 方式,阅读范本为它提供了规律应用的例子。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 导学生从表象中总结出内在的规律。下文所举的教学设计采用的就是这 种方式。至于采用哪种方式,关键在于找准读写的最佳结合点。找得准, 结合得自然,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找得不准,牵强附会,则读只会 或为写的累赘,而写也难以达到训练目的。此外,在写作材料的选择上 我们也要注意。如果要及时反馈,写作最好能在课堂上完成,这就要求 写作材料不能太长,最好选一些最能突出目标的简短的语言表达训练, 尽量少采用整篇文章的写作。5.评析此步要求教师在学生写作完毕后 在堂上进行点评。这是一个及时反馈信息,纠正学生认识偏差,增强训 练效果的过程。此点评最好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可先由学生说明 训练时要注意的要点,教师作小结。再由学生自读习作,同学议论,针 对目标和训练要点进行比较,看习作是否符合目标,从而找出评价的标 准,然后以此来评价自己的习作。教师在这过程中只作适当的引导和对 学 生 的 议 论 作 出 小 结 , 让 学 生 充 分 思 考 , 自 己 寻 求 答 案 。 6.修改提高此步要求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评价的标准,比较目标修改自己的习作,使其更能达 到训练的要求,从而巩固知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修改后的练习教 师应再次浏览,接受反馈信息,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三、实 践操作下面《芙蕖》一课的以读导写教学设计过程为例,简要说明其具 体操作。(一)设定训练目标学生在写作中常会出现不考虑写作目的,写 人叙事时不能突出重点,语言表达不够得体等毛病。这是由于他们不了 解写作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而文章的写作应按写作目的来确定,有不 同的写作目的,即使写作的对象相同,写法也会有所不同这一写作规律。 因此,我设定这节课的目标是"掌握根据写作目的进行语言表达的方法。 "(二)选择阅读材料结合高一阅读课的教学,我选用了课文《芙蕖》 以及同样以荷花为写作对象的《爱莲说》和《辞海》中荷的辞条,因为 这三篇文章都写荷,其中《芙蕖》和《爱莲说》都是散文,而《芙蕖》 和《辞海.荷》都使用了说明这一表达方式,它们之间可以通过比较显 现出"不同的写作目的有不同的写法"这一写作规律。(三)阅读和分析理 解这三篇文章有两篇学生已学过,且篇幅较短,学生完全能在 5 分钟内 读懂。在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文体、写作目的,所抓写作 对象的特点主要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等五个方面对三篇文章进行比较 阅读,然后通过提问,让学生逐点明确,教师可将这些要点板书出来。 ( 板 书 如 下 ) 芙 蕖 爱 莲 说 辞 海 荷 文 体 散 文 散 文 说 明 文 写作目的 说明荷的用途提倡种 植 荷 托 物 言 志 对 荷 作 简 明 概 括 的 介 绍 所抓特点 可人:可目可鼻可口 可用 能比拟人高贵品质的特点 生 物 属 性 , 生 长 习 性 、 用 途 等 主要表达方式 说明、记叙、议 论、抒情 记叙、议论抒情、描 写 说 明 语言特点 富于感情色彩 富于感情色彩 科学、准确、平 实 然后再向学生提出两组问题:1.三篇文章写作对象相同,为什 么所抓的特点为同。为什么使用的表达方式不同?2.《芙蕖》和《辞海. 荷》都使用了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但为什么说明时所抓的特点却不同呢? 又为什么它们的语言色彩也会不同呢?学生如果能结合板书思考和回答 这两组问题,自然也就明白了不同的写作目的就相应采取不同的写法这 一道理。(四)写作在学生了解规律后,就要求学生做如下语言表达练 习:根据下面的要求,分别写出两段话来说明文具盒(笔盒)目的(一)为 找回自己的文具盒目的(二)介绍、推荐自己的文具盒这个练习要求是写 两段说明文字介绍同一对象文具盒,但写作的目的不相同,因此写出来 的文字也会不同,如说明重点不同,说明时所抓对象的特征不同及语言 特色不同等。在训练前,教师不需过早提示写作的要点,留给学生思考 余地,如果学生结合规律思考的话,自然能明白写作要点。(五)评改先 点出巡视中发现对规律掌握得较好的学生来说明写这段文字要注意的 要点。经过同学讨论后教师可为他们总结出以下要点:目的一要抓住区 别于其它文具盒的特点,侧重介绍它材料的质地、形状、色彩、图案以 及盒内的文具等,语言准确、平实,不带过多感情色彩。目的二要抓住 它令人欣赏的特点,侧重说明文具盒的外观、质地、作用、价格等,语 言应带有较多感情色彩。总结要点后清一到两位学生自读习作,让同学 们根据要点进行比较来评析习作,找出优点和不足,再对照要点修改。 这样学生就能掌握一定的标准,并可用此标准来评价、修改自己的习作, 最后,在下课时,学生将修改好的习作交给教师。附:教学流程[参考 资料]1.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2.《中学语文教学 设计》新世纪出版社 3.余映潮《读写结合式阅读教学设计例谈》《芙蕖》 公开课评价《芙蕖》是七中语文科组的一堂公开课,执教者是巫红涛老 师。该课是《芙蕖》的第二课时,目的是通过几篇同是以荷花为写作对 象的文章的比较阅读,进行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训练,让学生了解相同的 写作对象,如果写作目的不同,写法也有所不同的语言表达规律,并通 过训练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中掌握和运用这一规律。该课具有以下特点: 一、读写结合学生通 过几篇相同写作对象但不同文体的文章的比较,可以很直观形象地了解 规律,并通过写将规律立即运用到语言表达中,以读导写,学以致用。 另一方面,学生在语言表达的实践过程中,更进一步掌握规律,从而提 高阅读能力,以写促读,共同提高。二、体现学生主体性课堂上以学生 阅读、讨论、写作为主,规律也是由学生在比较阅读的基础上总结出来, 教师只在关键之处加以点拨,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精神。三、 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课不仅教给学生语言表达的规律,还教会学生寻 找这一规律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这一课学生能了解 和掌握比较这种寻找和总结规律的重要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