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怎样让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
小学科学论文之怎样让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 恩施市施州了族小学 马承顺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实施中就不能不重视实验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中应有的作用。科学实验教学如此重要。但在真正的小学科学课中,要么没有实验,要么就是教师让自己的演示实验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为此我对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科学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应重要体现。 教学目标应该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教学目标应该是一堂课发展的魂,是具体并且可以检测,应该清晰、明确,并能够在课堂上落实。科学课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要求做到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目标明确、正确、完整。但具体落实到每一堂科学课,我觉得教学目标又要尽可能简明、正确、有针对性,不同的教学目标应有机整合。 如教学《观察鱼》,有的老师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的: 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鱼,掌握观察方法; 2、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知识与技能: 3、理解鱼的身体构造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4、建立鱼类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认识到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 6、培养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 以上的教学目标虽说不多,挺简单,但不够明确。如掌握观察方法,是掌握什么具体的方法呢;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又能达到怎样的程度呢;认识到保护小动物的重要性,和观察鱼又有多少联系呢;培养学生间的交流合作养成与人合作的好习惯,在一堂课中又能落实多少呢?所以,以上的目标,虽简单,但不够明确,不够简明 一、 科学实验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应精心设计。 教学过程是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要为课的目标服务。环节需要用什么方式呈现,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同时也要预设学生的课堂反应,提前设计应对措施,以便减少因准备不足而派生出的无用环节,从而节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教学《风》一课时,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我故意饶了个大圈子,问:什么是自然?说出自己身边的自然现象。同学们很踊跃。当提到风时,我就顺话题问:谁知道风是怎样形成的?有的说用扇子扇,电风扇,等等,我说用手扇,同学们开始演示,课堂气氛很活跃。又问:风是什么?生答:是空气,是空气流动。那教室外面的风是什么在扇呢?我问。学生答不出来。大家从书上找找答案吧。教师和学生一起做风的形成演示器,同学们很感兴趣,要求自己也要制作一个风的形成演示器,我告诉了他们方法。课堂小结后,我让同学们自己当老师布置作业,同学们很兴奋。 通过实验,知道了风的形成过程,轻而易举地揭开了“风”的秘密。这样的体验观察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快捷地获得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服务。 二、科学实验课的组织教学应多下功夫。 小学科学课的课堂组织教学,相对于语、数学科来讲,难度是要大一些,科学老师花在组织教学上的功夫就要多一些。因此,科学课堂组织教学,是小学科学教师面临的一个很重要很普遍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处方面着手: 1、把课堂组织教学与树立新的教学观念相结合。 科学课与原来的自然课相比,课程变了,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应变,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变了。如果教师仍然用传统的方法教学,不但达不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而且,学生上课就没有兴趣,就导致要么学生死气沉沉,要么课堂满堂喧闹。在科学课程标准中,明显指出“科学课的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 。只有探究,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科学的主性,只有探究,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自觉的投入到学习中来,自然就不会出现死气沉沉或满课喧闹的局面。科学课的培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培育适应21世纪的人才。因此,探究性学习还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力。 2、把组织教学与学生兴趣、实验相结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老师的观念转变了,但学生存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不一定转变(重视语、数学科,轻视其他学科),也会导致要么死气沉沉,要么满课喧闹的现象。老师只有通过提高学生的兴趣,来引到学生学习科学,是学生喜欢科学,热爱科学。提高学生的兴趣,从教师的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的提出都要从考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只要学生有兴趣,喜欢科学这门课,那么,老师的课堂组织教学就不是问题了。另外,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动,特别喜欢观察事物、喜欢做实验,因此,老师尽量多开展实验教学。如果科学课有实验,学生就觉得不枯燥。在一堂课上,用一定的时间学生做实验,一定的时间汇报、交流,这堂课学生就觉得时间过得快,就觉得快乐,就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就会减少老师组织教学的压力。 三、关注科学教学的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在科学课堂中,一个细节往往能够成就一次动人的探究,萌发一颗创新的种子。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来说,课堂是没有小事的,如果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小处也能做出大文章。 如一位教师在执教《把液体倒入水中》时,教师只是提出让学生把液体倒进去,先观察再搅拌,学生往往是“倒进去后直接搅拌”结果自然观察不到有趣的现象。这就是教师指导实验时不关注细节带来的问题。而另一位教师执教时给学生加个要求:“请你们两分钟后再搅拌”,就让学生看到了精彩的溶解现象。所以说,细节可以成就一次精彩,也可以毁灭一次精彩。 我们科学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去捕捉课堂中的教学细节,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天长日久,就会有所成效。 四、有效性的课堂评价的实验课中的重中之重。 教师要以评价参与者的角色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强化科学教学的评价意识。在有效教学中进行有效评价,在有效评价中进行有效教学,使教学与评价形成互动机制。 (1)在体现主体性、激励性、多样性与创造性的基础上,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在科学课堂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 如: “你能勇敢地提出问题,真了不起!”、“再想一想,肯定能提出更好的问题。”、“你发言的声音真响亮,老师很欣赏”、 “像科学家的样子,真棒!”等等,在学生提不出问题时,要与学生交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解疑,有时指名学生回答,有时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尝试解答,再全班交流。时间长了,渐渐地形成了宽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为了鼓励学生发言,每堂课将各小组发言人用“正” 字的方法统计,课后,给发言次数多的小组每人加一颗“星”,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发言的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2) 建立多元化评价形式,如: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自评、师生互评等,激发并保持学生的科学学习积极性。 如在教学《探索纸的秘密》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一张手工纸,让学生尝试着用这个现成的材料来进行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比赛活动。由于问题的空间是开放的,又贴近儿童生活,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当黑板上出现了五颜六色的小纸船、小衣服、剪纸、书法等作品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评价搭建了一个平台。接着教师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本组同学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大家一起研究确定可行的研究问题,并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时,只见各小组同学纷纷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办法,然后由小组长把每个人的意见综合起来设计出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方案交流时,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断为别人和自己进行补充、修改,既敢于肯定自己的长处,又汲取了别人的经验,最终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设计方案。然后,他们就按照自己的设计开始动手进行实验了。汇报时,教师不但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实验,还注重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态度和创新方法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使评价在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以上是我们对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的点滴认识,我愿和大家一起研讨,一起进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