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之初探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之初探

小学科学论文之小学科学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之初探 ‎ ‎  珲春市第八小学校  刘翠霞 ‎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及优秀道德品质的关键,是课堂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科学课堂中亦然如此。《科学课程标准》中对此项也做出了相当详细的要求,分为六大部分做出了诠释。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就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方面,我尝试过多种途径进行探索,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手段,达到良好的效果。现针对于我个人的发现做以下几点浅述:‎ ‎  一、让孩子们乐于探究与发现 ‎  “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是科学课要培养孩子情感价值观中首要重要的方面。学生在刚刚接触科学课程之初,就对科学课抱有很大希望,因此教师首要做的就是维护这团火焰的同时,再加以助燃。‎ ‎  在春暖花开时节,我带领着学生们走进我们的校园,大家在美丽的春色中了解我们身边的大树、小草、花朵,发现我们每日不经意间细微处存在的大道理,看看我们校园里放置的风向标等科学仪器,感受这其中浓浓的探究氛围。再让孩子们走进我们的科学实验室,向他们讲解实验室里各种器材的主要功能与作用,郑重介绍科学学科要研究的内容,以及我们今后的多种学习方法,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知欲望。用“‎ 一石激起千层浪”带来的波波涟漪带动科学探究的源源动力,在全年级形成浓烈的科学探究氛围,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  二、让孩子们珍爱自然与社会 ‎  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进行探究的另一个源动力。但他们的好奇心往往是盲目的,甚至在某些时候,为了满足自己的探知欲会破坏自然中的和谐,导致不良后果。这时教师如能加以适当的引导,就可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为科学探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  在科学课上让学生观察许多小动物,而对于蚂蚁、蚯蚓等小动物,孩子们的思想中认为既然要进行实验观察,就应当在把他抓回来,养在瓶子里才加科学观察。但事实上,这样的观察方式既不全面,也对小蚂蚁造成了伤害,破坏了生物的环境。当我发现这个问题时,及时采取了措施,改变了我的教学策略,要求孩子们悄悄地观察小蚂蚁平时是怎么样生活的,他们是怎么样需找食物的,当他发现食物时,又是怎样用身体运回家的。如此这般,孩子们一到课间的时候就成群结对的跑到操场的花园中,安静地蹲在地上,悄悄地观察。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们对蚂蚁的身体结构及其作用有了跟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明白了应当珍爱自然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要因为一己之用,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甚至破坏了自然的和谐。‎ ‎  三、让孩子们热爱科学与生活 ‎  科技应用于生活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科学对社会的巨大影响,激励学生们把学习科学知识与改善我们的生活与自己的责任联系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以社会为课堂,用科学帮助我们生活。结合教材,开展参观调查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科技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更强化孩子们自身社会责任感。‎ ‎  在讲解水生植物时,课前我让学生从花鸟鱼虫市场买来水葫芦种植,并从网上搜集大量关于该植物的资料,出示一种在湖道上开满的紫色小花的植物,孩子们不禁赞叹好美!但当我给学生讲解了水葫芦的相关知识后,学生才明白了是因为河水受到了污染,造成富营养化的情况,导致水葫芦疯长,河道堵塞、鱼虾死亡等恶果后,孩子们的心情再也不那么轻松。接着学生自己阅读了搜集的有关河道污染的原因,讨论了河道污染带来的的危害。这样活生生的事实极大地震动了学生,使学生懂得了环保和治理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发觉努力学习科学,才能用正确的手段改造我们的生活。‎ ‎  四、让孩子们学会交流与合作 ‎  当我们的学生逐渐长大,他们面对的不再只是简单的学习生活,社交作用会变得越发明显。这种人与人的交流则是社会生存法则的必然手段。学会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正确处理、维持好这些关系,对孩子们将来在学习上、生活中的成功有着直接的作用。在我们的课堂中如果想要帮助学生达成这个目的,则必须要学生学会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而现下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一直生活在家长百般呵护的羽翼下,对集体的概念十分淡薄,有些甚至自私、不愿与他人交流、分享等等。长期以往,会对孩子的成长及将来产生恶劣的影响。科学课新课程理念的全面展开,就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空间。‎ ‎  开学初,首先让班中的孩子自由结合研究小组,再由老师进行微调,充分考虑学生的成绩、能力、性格、性别等因素,以致各个小组发挥出最大潜力。教学安排上,每节课都大量运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小组评价等协作环节,让孩子们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尊重彼此的观点、客观、实事求是、不推卸责任、共担后果等品质。研究小组的形成,突破了班中原有的“小集体”,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观念,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大大加深了生生交往上的深度与广度。‎ ‎  例如:我在执教《天气》单元时,我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进行当天的天气预报。刚刚开始时,大家积极性很高,找资料、画板报,但过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兴趣降低了,只有少数班的天气预报还在进行。追问其原因,大家都以他人没有完成为理由推卸自己的责任。于是我就告诉全班同学:小组的力量其实很大,也许你今天没有时间完成这项任务,你应该及时告诉其他队员,大家互助配合,小小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  学生的优秀品质一旦形成,将会使其受益终身。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中就要通过德育教育的渗透,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均衡人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