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音符在流动中更美
音乐论文之音符在流动中更美 音符在流动中更美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首先诉诸于人的听觉。因此,音乐能直接地、迅速地通过耳朵传达到人的大脑,作用于心灵和精神,唤起感官美的感受。音乐在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作为中小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的音乐课,它主要是以自身特有的手段—— 通过高低抑扬有度、缓急轻重有节的音响(即旋律美、节奏美、音色美、和声美),传到学生的耳朵,使之唤起美的感受,引起心灵上的共鸣,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通俗而言,音乐课是运用教唱歌曲、演奏乐曲、欣赏音乐等形式,使学生受到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来进行教育的。音乐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却又能最深刻、最细腻、最准确地反映人的感情,它是声音与动作的有机结合,既是一门声音艺术、更是行为艺术,与跳动、表演、舞蹈密不可分。(音乐的基本特点: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怡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如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可使学生联想到平静的江水、皎洁的明月等鲜明如画的音乐形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可使学生产生愉悦、兴奋、痛苦、哀伤等不同的情绪变化,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中国少儿广播合唱团演唱的《摇篮曲》、《鳟鱼》等名曲可使学生产生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愉悦心情。)这决定了在教青少年学生唱歌中必然伴随着活动。如果没有了活动,音乐也就没有了生气,没有了生命力。五代十国时《后庭花》虽是亡国之音,但其表现形式也离不开舞蹈这一活动,后主李煜在位时,欣赏这首歌,往往要一大群宫女蹁跹起舞。这首歌因此也才更有了生命力,以至于流传广远。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生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 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 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儿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青少年儿童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就好动,偏向于喜欢活动的形象思维,特别爱好模仿。因此,音乐教育必须引导青少年学生参与唱歌、舞蹈、表演、音乐游戏等音乐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教青少年学生唱,他们更易于接受,易于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那么应如何在活动中教育青少年学生唱呢?笔者结合自己在永州市芝山区四小、区三小一年多的实习、代课经历,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的看法。一是要鼓励青少年朋友学会动,在动中让他们唱起来。要从正面鼓励,小孩子最怕的是老师批评。因此,听话的孩子总是循规蹈矩,老师叫他动才敢动,这在一般的课堂上是比较合适的。而在音乐课上,就应该鼓励学生动起来(当然不是乱动,在课堂上走来走去扰乱秩序),即要“舞之蹈之”,边唱歌边做动作。青少年儿童在音乐的感召下是喜欢“脖子扭扭,屁股扭扭”的。在一次教小学低年级学生唱“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鼻子在哪里?鼻子在这里,用手指出来,用手指出来” 的时候,笔者并没有教给他们半个动作,因为笔者的手在弹琴,可孩子们却随着音乐边唱边拍拍手,但出手指,指着自己的鼻子,真是不教自会,可爱极了。可见孩子们天生喜欢随着音乐做动作。作为音乐老师就应该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夸奖,给孩子一个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让孩子们尽情地表现自己,抒发内心的情感。在此基础上逐步帮助学生协调四肢的动作,使他们的动作是伴着音乐的节奏走的,这样他们的动作更优雅更有美感。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青少年儿童恰恰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于用言语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正抒发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因而他们往往通过音乐与动作来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所以在课堂上让青少年儿童动起来,在做动作中唱歌,他们对音乐更难于忘怀。当然我们鼓励学生多动,但以律动为主。所谓律动,是指青少年儿童对旋律(主要指节奏)的感受和反映,并用动作表现出来的活动。律动对于培养青少年儿童的音乐感受,促进听音与节奏的能力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增进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协调配合, 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也是很有作用的。音乐是时间性、动态性最强的艺术,而它的时间性、动态性又是通过节奏反映出来的。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培养儿童的节奏感是发展儿童音乐才能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为他们提供大量的随音乐合拍动作的机会,进行节奏训练,不仅可发展其音乐才能,还可在感受旋律节奏美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感染。如:在训练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时,可用拍手、拍肩、拍桌、拍腿来练习,亦可用打击乐将学过的歌曲演奏一番,可使学生在演奏中深刻地感受其节奏美。要教孩子学会拍。这里所指的拍,就是对孩子进行初步的节奏训练。其实孩子自身许多本能的动作也是极富节奏感的,从呀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哭哭闹闹到说说笑笑,其中包含了许多快慢、强弱、有规律的节奏交替。拍手是孩子们经常重复的动作,也是孩子表示内心喜悦的动作,我们可以从拍手开始,和孩子玩玩拍手的游戏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许多爱好音乐的大人对儿时拍过的“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那样”的游戏记忆犹新,实际上这也 是一种节奏训练。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建的奥尔夫儿童音乐教育体系,充分突出了节奏第一、音乐与动作结合的要点,强调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提倡孩子在朗诵、拍手拍腿、跺脚等活动中培养孩子对节奏的敏感。 二是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做表演,在表演中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表演是指一边唱歌,一边用简炼的动作把歌曲的思想感情形象地表演出来。根据歌曲的思想感觉,运用简炼形象的动作进行表演,不仅可加深青少年儿童对歌曲艺术形象的感受和理解,活跃课堂教学,而且对增进儿童身心健康有着积极意义。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倍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笔者在教育实习中就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笔者是这样做的:①启发学生进行即兴表演。②根据青少年学生表演基本情况与特点,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③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创型所吸引,教学中常常会自发地发出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观众” 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最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由此也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钢琴曲《骑竹马》是一首非常短小的曲子,乐曲头尾部分以轻快的节奏和弱拍上的突发强音,风趣地表现儿童骑竹为马、奔跑雀跃的欢快情景;中间部分表现儿童模拟勒马动作环顾四周的谐谑情绪,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歌曲的情绪,笔在教这首钢琴曲时便让几名学生拿着竹杆、尺子当马骑,同学们兴高采烈、情绪高涨,表演得非常精彩。“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与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要想充分表现歌曲的内容,通过有声有色的表演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大鹿》这首歌曲,从歌曲曲调上看比较平淡,而且音准不容易掌握的“4”多次出现,如果直接教唱,学生不易学会。根据这种情况,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了歌曲的内容,然后找两个同学分别扮成小兔和大鹿,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表演。扮演小兔的同学充分表现了兔子为了逃命的那种急切心情,扮演大鹿的同学也表现出那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游戏表演进行的顺利而愉快,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分组表演后,同学们很快掌握了歌曲的旋律,随后教师在同学们情绪高涨时进行歌词教唱,同学们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这首歌。再如,教律动时,以往总是“教师编,学生做” 这种机械式模仿,束缚了学生们的手脚和大脑。笔者在教学中打破这个常规,让学生自己听音乐、自己去感受、自己去理解、自己去想象,把听到的音乐用自己的手、脚做动作去自行发挥、自我表现。在课堂上,我总是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胆地去表现自我,这既有利于自信心的树立,也有利于良好个性的培养。有一次,我让学生们给歌曲《小雨沙沙》编排舞蹈动作,全班几十个人编了几十个小舞蹈,尽管有的大同小异,有的动作也欠优美,但我还是表扬和鼓励了大家,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的心血,他们自己的“作品”。在活动中教青少年学生唱歌时,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但要具备基本的音乐教学知识,同时又不能止于教学生知识,还要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学会做人,锻炼他们的基本素质与能力。这就要求,音乐教师首先要寓教于乐。音乐是抒情的艺术,喜怒哀乐尽在歌声中,有时轻松快乐有时点点的伤感,可以让学生非常形象的接受一种情感教育。但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应该健康的成长,所以不宜让青少年接触过多的表现精神颓糜不振的歌曲,多以形式热情奔放、轻松快乐,内容健康向上的歌曲正面教育为宜。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要满怀热情与激情,让自己热烈的情绪感染学生,营造快乐的课堂气氛。作为音乐老师要特别的学会笑,让脸部肌肉动起来,时刻以微笑面对学生。我想这是最基本的“寓教于乐”吧。其次,音乐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青少年学生动作模仿能力特别的强。对于自己喜欢的老师的一言一行更是爱模仿,他们不具备独立成熟的思考能力,往往有点“爱屋及屋”,喜欢这个老师,可能就会认为老师一言一行都是对的。因此在青少年学生面前,音乐老师一定要穿着得体、走路优雅大方、说话热情有礼貌,在活动中教学生唱歌时既要热情奔放,多表扬、鼓励学生,同时要做到言行举止有分寸。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就是这个道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