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走出复习课教学的误区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走出复习课教学的误区

数学论文之走出复习课教学的误区 ‎ ‎   或许有些老师都觉得复习课没有多大的上头,只要将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整理一下,学生再做一做相关的习题就可以了,不太需要多构思。‎ ‎  有人说:“如果平时的新授课教学是栽活一棵树,练习课教学是养好这棵树,那么复习课过程就是育好一片林。”这个形象的比喻生动地说明了复习的重要性。然而在为数众多的教师心中,上课就是上新授课,复习课如何上,很少有人去探究。‎ ‎  现在,我就将自己的一点点构思做一个梳理,希望能有助于我们的复习教学。‎ ‎  复习课就是要把平时相对独立进行教学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方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贯通。其基本任务就是整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清晰化,并具有拓展性。用形象的比喻,把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来,关键在于“串”。‎ ‎  现在的复习课存在诸多误区:‎ ‎  一是把复习课上成了“新授课”,老师把教过的内容集中起来快速地复述一遍,这种“快镜头”式的重复,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智力任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有的老师把一个单元的内容压缩在一堂复习课中讲解,有人戏称为“压缩饼干式”复习课,其实还是老师满堂灌。‎ ‎  二是把复习课上成了“练习课”,一题一题地练下来,这种教法虽然使学生的技能得到提高,但没有形成知识结构及认知结构,学生掌握的技能也只是单一的,缺乏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三是把复习课上成了“试题课”,也就是用大量的试题代替复习课的组织设计,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二度评讲,多数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更像是在盲目性地查漏补缺,能给予学生多少真正有益发展的营养可想而知。‎ ‎  根据复习课的不同内容、要求和方法,有不同的结构。一般复习课常用结构的六个阶段如下:‎ ‎  第一阶段  基本训练 ‎  配合复习课内容选择基本训练题,为复习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工作。如果复习内容较多,可以省略基本训练。这一段也就是出示复习课的教学目标。‎ ‎  第二阶段  说明复习课内容和要求 ‎  老师说明本节复习课的内容和目的要求,使学生明确要做什么,达到什么要求,以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第三阶段  复习提示 ‎  这里是“提示”而已,千万注意不能“讲解”。分析学生以前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情况,指出缺陷,把关键性的问题或学生易错的地方,重点提示一下,也可提出复习提纲,让学生讨论。‎ ‎  第四阶段  复习作业 ‎  这是复习课的主要部分。老师根据复习内容和要求,布置具有一定系列的复习题组,使学生通过复习作业,把知识串连起来,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尝试,由学生通过练习,自己试作把知识串连起来。学生练习时,老师要巡视辅导,从复习作业中掌握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 ‎  复习作业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重点在于“串”,把知识串起来,组成新的知识结构。有时可教会学生用画“知识树”的方法,把知识串起来。有时可让学生自己出题,出题的过程,也是让学生复习知识的过程。有时也可让学生相互出题进行擂台赛,甲组出题让乙组做,乙组出题让甲组做,哪一组做不出来就算输了,因此出题的一方,尽可能出难题,把对方难住。‎ ‎  第五阶段  复习讲解 ‎  根据学生在复习作业时反馈出来的信息,有的放失地进行系统讲解,关键在于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构建成知识结构。并根据学生在复习作业时出现的错误,进行重点分析。真正意义上的复习课应是对原有知识的浓缩和深化。浓缩是把“厚”变“薄”,便于学生理解并形成认知结构。深化是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  第六阶段  课堂总结 ‎  让学生自己先做总结,通过复习课有些什么收获,明确了哪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老师再作简要的小结。必要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适当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达到继续复习巩固的目的。‎ ‎  上面介绍的复习课结构,在作了简单的复习提示后,先让学生进行复习作业,练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走进试着把知识串连起来,并发现自己的知识缺陷。在此基础上,老师再进行复习讲解,就能有的放失,讲到要害处,才能提高复习效率。复习课中特别要关注学困生,尽可能帮助他们查漏补缺,通过复习课有所提高。‎ ‎  1、通过回忆知识点来夯实基础 ‎  复习课教学内容广泛,知识间联系丰富多变,加之学生不同程度存在着知识遗忘现象,单靠课上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复习课开始前,老师可以选择复习学案导读、复习任务驱动、提前再读教材等方式帮助学生激活旧知识。这样课初就可以组织学生交流旧知了,以唤起学生的回忆,使学生把最基础的知识掌握起来。‎ ‎  基础训练要针对学生平时学习时多发病而编拟,以求引导学生辩论,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进一步认清知识的本质。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在基础训练中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进行,应尽最大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根据反馈信息,及时引导矫正,力求保持整体学习在这个阶段的同步发展。‎ ‎  2、通过梳理知识群,完善认知 ‎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智慧不是别的,只是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通过复习的梳理、合理的取舍,就可以把相关知识有效纳入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必须明确的是,老师的讲解梳理尽可用复习活动的前期示范,随着复习活动的不断开展,把“整理权”转交给学生是必需的。只有学生的自我梳理能力加强了,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素养。‎ ‎  3、通过解决综合题,提升智能 ‎  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反映在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上,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地解决实际问题,复习课必须精心设计练习题,使知识的应用更具综合性和灵活性,使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培养。因此,在学生通过梳理、归纳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复习时还应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上的题目,综合性比较强,承载着多重的教学使命,需要学生调用多项知识经验和多种教学能力协同解决,由此,学生的知识也真正相互沟通和关联起来。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应用都跃上了新的台阶。这正如周玉仁教授在谈到数学复习课时指出的:“数学的学习是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复习课中可以延伸、拓展,但要有个度,复习课练习的特点与新授课的不同。应换个角度出示,体现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利于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复习课应‘下要保底,上不封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