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观看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心得体会精选5篇
2020观看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心得体会精选5篇 【1】观看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心得体会 新中国成立71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为什么中国能在短短几十年间创造如此奇迹?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创造过巨大的生产力。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法人垄断资本主义模式、以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市场模式等。实践证明,这些不同市场经济模式虽然各有短长,但是,都不同程度存在两极分化、经济危机、资本垄断、发展失衡等深刻的矛盾和弊病。2008年严重的世界经济金融危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模式黯然失色。那些实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众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矛盾和弊病更加突出。只有克服这些矛盾和弊病,才能更好地促进生产力解放和社会全面发展。 因此,问题的关键不仅在于要不要实行市场经济,更在于实行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极大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关键就在于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显示了巨大的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优势? 坚持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为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发展市场经济,就是为了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具有的信息灵敏、效率较高、激励有效、调节灵活等优点,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新中国成立70年,我们就让近14亿人口摆脱了贫困,这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都做不到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能做到?就是因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到底,都是为了更好解放发展生产力,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更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当今世界,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结构都是多元化的混合形态,不存在纯而又纯的单一的所有制形态。区别在于,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资料私有制处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只是私人资本的一种补充形式,为私人资本拾遗补阙,可有可无,可多可少。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保证了经济发展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迈进,稳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保障了各经济主体的利益,调动了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以私有制为基础,以最大限度实现资本增值为目标,仅仅依赖市场自发作用,必然造成财富占有和收入分配两极分化。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是最信奉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即1%与99%的分化与对立。与此不同的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这一制度既有利于崇尚劳动光荣,鼓励劳动创造,消除不劳而获,防止两极分化,调动全体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创造性,又有利于调动各类要素主体的积极性,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各种资源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走共同富裕道路。共享是对社会财富的共同分享,需要建立在一定社会制度基础上。在劳资关系根本对立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中,共享不可能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属性。社会主义制度则不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共享提供了制度保障。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共享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和渐进共享,这四个方面是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推进共享发展,一方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举全民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把“蛋糕”做大;另一方面,要把做大的“蛋糕”分好,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坚持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方面优势。市场经济发展几百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如何解决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都是一个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探索让市场在经济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也着力探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作用,不同于西方国家政府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只是通过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为资本获得最大利润创造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作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全体人民利益的总代表,通过合理参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通过经济计划、长远规划等,按照满足人民需要根本目的,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也不仅仅是起到“消防员”作用,而是既遵循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将当前与长远、总量与结构、供给与需求、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地结合起来。 坚持扩大开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经济全球化是时代潮流,是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但长期以来,经济全球化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全球化,带有明确“双刃剑”的性质,一方面,全球化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物质财富不断积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文明发展到历史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地区冲突频繁发生,恐怖主义、难民潮等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贫困、失业、收入差距拉大,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上升。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坚持独立自主和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坚持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邓小平同志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四个坚持集中表现在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深得人民的拥护和信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在党的领导下都能凝心聚力,共渡难关。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实现经济和政治的有机统一,既能激发市场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率,又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之所以能够大幅度提升,都同我们坚定不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作用是分不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也进入了新时代,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推动经济社会稳健前行、健康发展。 【2】观看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心得体会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主要履行调控宏观经济、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提高行政效率、保障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履行市场监管等职能。行政管理体系主要是服务和保障政府职能的正确有效行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仍不同程度存在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行政干预多,以及不同形式的行业垄断、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影响了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阻碍了正常的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在当前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也存在不少制约因素,比如上级的行政审批权有的虽然形式上下放给基层,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不变,基层仍按照对口上级部门的要求处理,不但没有简化反而更复杂了。有的把过去的行政审批和备案权限放给所属或相关事业单位,手续没有减少,还增加了费用,影响了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降低了政策实施的效果。这些情况固然有基层工作不主动的原因,但更主要的还是整个行政体系改革不到位、与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的问题。应该说,对于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如何发挥作用,我们在不断探索和取得进步,但是当面临困难和挑战的时候,特别是当发育中的市场出现一些问题的时候,有时容易捡起计划经济下行政管理的老办法,有时又放任不管或者不知道如何管理。 解决好这些问题,核心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效运行离不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当前,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行政管理体系,一是要增强行政体制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行政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部门之间的职权划分和相互协作,如部门之间有些审批权限互为前置条件,你改他不改,简政放权就难以落实。从中央到地方,每一层级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中,都要注意政府职责体系的优化和制度政策之间的协调。要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当前行政体制改革要按照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的要求,着力解决好政府干预过多的问题,改革的效果要多听取市场主体的反馈意见。二是要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推进“放管服” 改革,大力转变政府职能,该市场决定的要由市场决定,该政府管的政府要管好。监管的方式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善于通过建立规则和标准等方式督促市场主体自觉遵守市场秩序,还要大力推行社会共治,广泛发挥第三方专业机构在行政监管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加强监管简单地等同于部门和干部追责。加强对政府部门和干部的考核、依法追责是必要的,但前提是要职责清晰,明确政府在市场经济以及各种经济活动中的定位。 【3】观看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心得体会 马克思认为,经济有四大活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马克思的这个分类是正确的。根据这个正确的分类,旨在解决和平时期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交换问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地位是不容抹杀的。但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是以公有制企业为市场主要的主体的交换经济,而不能是以私有制企业为市场主要的主体的交换经济。公有制企业不能交换吗?当然可以。所以,公有制企业与市场经济当然是兼容的。从市场的交换本质来看,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既然存在交换,它也就是一种市场经济,只不过,公有制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较弱,而政府的作用较强罢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公有制企业各方面的力量必然增强,必然能够更加自主地、自觉地从事交换,因此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因此必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供给主体。相对资本主义私有企业这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供给主体,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作为市场供给主体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必然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超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经济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必然因其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大生产所催生的交换问题而为世人所承认。 但是,必须注意到,马克思还认为,在生产与交换的关系中,生产决定交换。没有生产,哪里来的交换的产品?而且,生产条件往往也决定着交换条件。比如,生产规模越大,生产成本就越低,交换的价格就越低;生产总量越小,交换就可能越需要借助于与自由市场相对立的配给制。这意味着,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关于生产的理论是比关于市场的理论更为重要更为基本的理论。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中国正是由于忽略二者的主次关系,缺乏一种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的主流理论,导致我们在许多领域没有能够生产出本来可以生产出来的产品。比如,1976年时,本来中国可以生产汽车、飞机、计算机了,但在之后的几十年中,这些领域的生产都停滞了。中国这些生产已有起步的领域在不适当地应用市场经济理论中停滞不前了,而这就给了资本主义国家这些领域以价值实现的机会,延续了资本主义的繁荣。这本身就证明,关于市场的理论是比关于生产的理论更次一级的理论。不承认这一点,就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实践中推到错误的极端。实际上,西方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经济学也同样认为,经济落后国家生产力低下,没有什么产品可以交换,根本谈不上市场经济,因此,也谈不上用市场的办法去发展经济。从学理上看,西方发展经济学的这一观点的价值实际上也是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阐明的生产决定交换这一基本原理。 【4】观看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心得体会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经济社会各方面总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同时要看到,形势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各种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也需要法律进行规范和引导,法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不适应、不可持续的问题,与经济社会活动未能建立在规则和法治基础之上有关,也与法律体系本身的不完善有关。 10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围绕“对标国际先进经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作介绍。摄影/中新社记者?张宇 国务院近期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针对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体制机制上进行了一些规范。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要紧跟中央的部署,善于及时将党言党语转变为法言法语,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相协调,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完善法律。各种成分的经济产权以及合法利益需要法治保障,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在法律层面消除各种隐性壁垒。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需要及时废止不适应的法律,也需要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来巩固改革成果,将那些实践证明有效、人民群众满意、市场主体欢迎的改革举措用法律制度固定下来。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反垄断法、企业破产法等法律,为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法律保障。适应互联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发展要求,加快数据传输、信息保护、平台管理、社会诚信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完善立法体制机制,着力解决各地反映的行政政策和制度与法律法规的协同性差、法律难操作、落实难度大等问题,使法律体系与行政管理制度和政策相适应。 【5】观看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心得体会 营商环境说到底就是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开展经济活动的外部环境,是一国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及其运行效果的集中反映。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也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全过程。4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建立起来的。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从而开启建立市场经济的探索,到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坚持“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再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才搭建起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制度框架。 1993年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图/新华社发 此后,对建设什么样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继续探索完善,认识不断深化。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再到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2012年党的十八大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经验教训,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继续强调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见,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始终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关键问题。优化营商环境和“放管服”改革必须着眼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建立完善激发各种所有制经济活力实现共同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理论和实践都证明,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建立一个使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发展、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要坚持好“两个毫不动摇”。 一个使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发展、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必然需要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在投资准入上,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向外资开放的领域原则上都应向国内民间资本同等开放,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应该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在经营运行上,要为民营企业获取人才、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提供公平的环境,降低市场主体的所有制因素在经济政策中的分量。对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发生的正常经济交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的市场空间。在履行责任上,要建立形成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机制和氛围,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要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在经营过程中对利益相关方、社会和环境负责,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价值,促进可持续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