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指导学生制作学具 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小学科学论文之指导学生制作学具 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关键词]自制学具、自主探究、激发兴趣 传统的小学理科课程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偏重学科本位、偏重教师的传授和学生的模仿,忽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和个性发展,忽视学生合作和交流,缺乏对科学的整体把握等现象。而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强调过程体验、探究式学习、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合作学习和校内外结合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以探究为主的亲身经历的学习活动又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其中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科学课使用学具进行教学,能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让他们的眼睛、耳朵、手等感官积极参与并综合运用,其教学效果非常理想,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在农村小学常识学科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制学具,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呢? 一、制作配套学具,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常识学科的配套学具,在农村学校教学中使用率往往不高,因为常识学科教师一般不是专职教师,他们在教学中往往忽略学具的制作和使用,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教学论认为在常识学科教学中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同步的,而且是同等重要的。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同时获得知识并掌握技能。使用学具是由学生亲自进行的实验活动,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们教师在常识学科教学中,应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去制作学具,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比如:教学《郑和下西洋》一课时,组织学生制作郑和所乘的“宝船”,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系列问题:“船是为谁所造的?”“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去?”“干什么?”“结果怎样?”……“宝船”制作完毕后再观察其结构,学生展开想象,超越时空,极易了解到当时造船技术的先进和航海经验的丰富。这样,学生在制作学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操作学具过程中能轻松地完成本课学习目标。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重过程轻结论”的要求,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很好的得到满足。由于知识点是学生自己亲手操作获得的,因而整堂课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自始至终异常浓厚。 二、自制学具,培养自主探究的兴趣 心理学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内在活动,学生只有对某个事物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对之进行研究的行为。我国有一句俗语“心灵手巧”说得好,反之,也可以说“手巧则心灵” ,它说明了,人在动手制作的过程学会思考,在思考和动手操作的结合下学会探索,在探索中得到进步和发展。在常识学科教学中,由于农村学校仪器设备严重不足,故而实验室只能提供部分实验材料,大部分材料却需要教师从大自然中获取和自制。而大多观察实验工具,教师大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和自制。这么做,既把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又让学生参与到课前学习当中,在自制学具过程中为探究新知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更为课堂教学作好充分准备 。因而,我们教师很有必要组织学生自制学具,来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自制学具的过程中培养探究的兴趣,具有自主探究的能力。 1、搜集科学小常识,自制常识知识小卡片。 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学习娱乐过程中,搜集常识学科的一些小常识,制作卡片并建立起常识知识卡片库,并在学习中交流,学以致用,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能行,增强自信心,进而激发学习常识的兴趣。如:在教学《怎样认方向》时,就有许多同学把平时所搜集的知识制成卡片。除课本讲述的知识外,卡片内容还有,通过植物的根、茎、叶的生长趋势,苔藓的生长方向等辨别方向的方法。当教师把他们的卡片展示给其他同学看时,制作者们高兴得合不拢嘴,激动不已。制作者得到尊重和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其他同学也产生了探索的强烈欲望 。 2、综合利用知识卡片知识,自制学具提高自主探索能力。 对所搜集人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理解后加以利用,并制成学具,体验前人的智慧结晶,由此产生探索的兴趣,并锻炼其自主探究的能力。比如:在教学《怎样认方向》一课时,善于搜集知识的某生自制的学具使同学们耳目一新:在静止的水面上放一片薄小的树叶,然后把一枚回形针拉直,在丝质衣物上摩擦几下磁化,再放在树叶上。这时奇迹发生了,树叶开始旋转,指示了南北方向。于是问题就产生了:这时的树叶为什么会转?为什么说树叶静止后回形针所指的方向为南北方向?不摩擦的回形针放在树叶上还会转吗?等等。在这种浓重的兴趣氛围中,放手让学生探讨知识,大大地推动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效果,增强了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搜集愿望。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尽可能一改学生原有的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中自主探究知识,在动手操作中更得到心灵的磨练。最终培养他们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能够具有创新的能力,能够成长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生活的建造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