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浅谈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

语文论文之浅谈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 ‎ ‎  李淑珍 ‎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而“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内容。理解课文内容要靠读;感受课文情感要靠读;积累语言文字更要靠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要以“读”贯穿阅读教学。粗读知晓大意,精读品味文字,熟读体验情感。那么,怎样进行“读”的训练?我在教学中探讨总结出如下几种形式:‎ ‎  一、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读”的训练 ‎  “读”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在语言环境中,才能把握住每个词、每句话的感情色彩。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的训练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进行一番体会与揣摩。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中的句子:“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这句话初读很平淡,可放在课文具体的语境下,就不一样了。此句描写路长人多,不正是为了表现人们悲痛欲绝、望眼欲穿的感觉吗?因此,把这句话放在文中体会,学生就意识到前半句应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速度来读,后读“望”字时要延长声音、加深感情。‎ ‎  结合语言环境进行“读”的训练是阅读最常用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课文的把握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  二、创设情境进行“读”的训练 ‎  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会心胸开阔;看到一望无际的绿色大草原,会心旷神怡。而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海的广阔、草原的美丽呢?这就需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就是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媒体演示实验、表演、游戏、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活动富有情感趣味,学生如身临其境,得其熏陶感染。‎ ‎  例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我先让学生一边听老师范读课文,一边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使小兴安岭在他们心目中留下个朦胧的印象。再让学生观察画面,体会小兴安岭的美。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抓住“抽”、“嫩绿”、“融化”、“汇成”、“淙淙”、“散步”、“俯下”等词语,想象树木的长势、颜色,小溪悦耳的声响,小鹿顽皮的动作、神态,理解作者用词的匠心,体会人们的喜悦之情。最后,让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品味小兴安岭的美丽、迷人。学生读得有声有色,宛如步入小兴安岭美丽的画卷之中。‎ ‎  三、运用比较法进行“读”的训练 ‎  比较法就是同一课文或段落让学生用几种不同的方式去读,让学生比较这些读法,指出哪种最合适。也就是说,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和感受课文。常用的比较法有三种:‎ ‎  1.删减词语,进行比较朗读。指导朗读时,在不影响句子通顺的情况下,删减一些准确、传神、关键的词语,让学生去探究课文的内蕴。如分别让学生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 ‎  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  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  2.调整词语,进行比较朗读。朗读教学时为了使学生了解选词练字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采用调换近义词的方法让学生进行朗读比较。‎ ‎  3.改变句型,引导比较朗读。根据句子的特点相应作些句型变换,引导学生作比较朗读,既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读好原文的句子,又能促使他们领悟情感,产生共鸣。如在教《手术台就是阵地》这篇课文时,为了使学生体会白求恩大夫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我把白求恩说的那句话“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改成“我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让学生分别读这两句话,体会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感悟他们之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比较朗读,就能使学生体会到原句的含义。‎ ‎  四、运用填充式进行“读”的训练 ‎  运用填充式进行“读”的训练,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并加深对所填内容的理解。这样,在进行“读”的训练时会更准确、鲜明。如在教学生领会比喻句作用和指导背诵课文时,可采用这种方法。‎ ‎  总之,在阅读教学时,学生的“读”‎ 应占一定的时间。要指导学生用心灵去读,要求学生反复读,用心去体会,用情去感悟,要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学会倾诉自己的心声,凭借文本在学生与作者之间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在阅读教学中采取丰富的形式读课文,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读”的训练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