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植根于课堂 发展于课外——小学科学活动向课外延伸的实践研究
小学科学论文之植根于课堂 发展于课外——小学科学活动向课外延伸的实践研究 萧山区衙前农村小学校 周小东 项国新摘要 科学课的许多探究活动需要通过课外拓展延伸才能得以深化,而想要学生在课外也能像课堂上一样“真刀真枪”地深入进行科学课外探究活动,不仅需要科学教师从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内容的选择上激发学生对课外科学探究活动的热情,还需要科学教师对学生从探究能力上加以指导;从时间精力上加以保障,更需要科学教师通过积极的反馈评价帮助学生增添探究的动力,并争取家长和其他老师的多方支持帮助才能使科学课外探究活动得以真正落到实处。关键词 课外探究活动 兴趣 能力 精力 动力 当前科学教育努力追寻“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目标。即强调知识点要尽量少一些、精一些,而内容则要尽可能“深”地展开,以实实在在地把探究深入下去。但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或由于探究内容的特殊性,很多情况下,科学课的许多探究活动是无法在课堂上完成的,这就需要在课外让学生把这些探究活动延伸拓展开去。但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布置的课外探究作业只有极少数甚至无人响应的局面。如何才能让学生把课内那种乐于探究的浓厚兴趣保持下去,让学生能在课外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搞科学” ,把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真正引向生活,走向社会,得以进一步深入呢?一、有心探究是前提要想让学生自觉认真地投入到课外探究活动中,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引起探究的热情,并提升为志趣,学生才会在课外愿意进行自主探究活动。1. 立足课堂,引学生兴趣课外伸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没有兴趣,我们的一切探索计划就会落空” 。学生的思想要积极主动地展开,首先就得让学生自身具备强烈的求知欲。喜欢科学课的学生有很多,但仅限于对实验有兴趣。在当前学校、家庭重语文、数学而轻其它学科的大环境下,很多学生实际上抱着对科学课无所谓的态度,懒得思考,更别提在课外开展探究活动了。所以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充分激发学生,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的神奇和快乐,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结合教学预案和学生的表现合理生成课外探究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地把探究活动带回家,使学生兴趣延伸到课外,并乐此不疲。其次,要给学生营造和谐愉快、积极向上的课外探究氛围,使学生对课外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融入到科学教学延伸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课外探究中向着纵向领域做深层研究,帮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2. 选择内容,让学生探究更主动科学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它的外延相当广阔,需要学生探究的内容也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于课外探究。哪些内容放到课外,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如学生有没有时间,有没有条件,有没有能力等诸多问题。教师要了解研究学生的实际水平,根据情况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合理生成课外探究活动内容,把课外内容有力地融入到科学课程中。(1)扩展型探究:在一些材料易办易操作的探究内容上,不妨让学生进行一些扩展型的课外探究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认识。如研究了导体与绝缘体之后,可适当引入半导体,通过师生演示其有时通电有时不通电的现象,给学生造成悬疑,再布置课外探究,学生的兴趣浓厚,探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2)专题型探究:探究仅限于课堂是不够的,教师还要积极拓展学生的课外信息渠道,广泛利用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引导学生开展各种专题型探究活动。如对纸的发明、种类、用途等的专题研究活动,利用多数学生爱看语数以外的课外书习惯,可布置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收集信息进行探究。(3)延伸型探究:有些探究活动,受课堂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全部完成,而学生又有较大兴趣,教师就可顺势布置为课外延伸探究内容。如对凤仙花的种植、养蚕等需要较长时间的动植物观察饲养活动及天象观察活动。(4)制作型探究:一些学具类的小制作,学生往往手痒难熬,可在课堂上讲清原理要点后,作为课外作业,鼓励学生有所创新,进行科学小制作、小发明探究活动。(5)生成型探究:对于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问题,可根据情况让学生自愿选择或教师帮助筛选合适内容进行探究,这些问题都是离学生“心理距”很近的内容,学生的探究兴趣不会太小。如学生在课堂上研究了一些常见材料后,可根据学生对 “生活中还有其他的材料吗?” 的生成问题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探究。另外,活动安排要尊重差异性。学生在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差异,所以对学生课外探究活动提出的要求不能搞“一刀切”,要有针对性,注重个性化、多层次。如围绕课题自行搜索资料:有的学生由于家庭没有电脑或相关书籍而无法完成资料搜集工作。这时就需要教师调整安排由学生分工合作进行。这样,才能始终保证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兴趣。 二、有力活动是基础“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学生的能力和精力是制约课外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1. 加强指导,使学生探究有能力小学生由于受知识水平、实践技能的限制,独立探究能力本身就弱,加上兴趣持久性不强,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很可能一遇到问题就没法深入研究下去了。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指导。要坚持从扶到放的策略,在探究活动初,教师应当指导多一些,帮助学生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和适当的方法,为学生在开始的观察、探究中搭好框架,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学会分析、整理。特别要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科学书籍、网上搜索等手段帮助进行探究的方法,等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后再逐步放手。对于一些时间较长的探究活动,设计要尽量简单易行,帮助学生慢慢掌握套路,直至能够自行开展探究。为了让学生之间的探究活动起到互补作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各种形式的探究小组:如同为研究蚂蚁的组成“蚂蚁”小组;同住在一村子的“XX村”探究组;根据上网条件、书籍资料分成的个性探究小组;还可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探究共同体……这样,学生的探究活动可以在同伴互助和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开展更为深入有效。2. 调控时间,让学生活动有精力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间相当长,真正可以自己利用的可以自行探究的时间并不多。对此,科学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让学生在兴趣和现实之间找到一个支点(兴趣并不是意味着大量的时间)。科学教师要科学地安排课外活动,使学生有时间研究。有些课外探究活动的地点可以设在实验室、教室或校园内,让学生能利用课间、午间等时间开展探究活动,既保证了活动时间,又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亲历活动的整个过程,还能便于学生观察、记录,像种子的萌发、凤仙花种植、蚕的饲养等活动。还可将探究活动与其他课程如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美术、班队活动等结合起来,如让信息技术老师在电脑课上指导学生上网搜索相关资料,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开展水域污染考察活动,在美术课上画观察对象,结合班队活动课进行珍惜生命、爱护生活环境等探究活动。三、有人推动是保障科学课程标准指出 “要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学生持久的动力既来自于自身的内驱力,也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监督支持。1. 反馈评价,给学生研究添动力为了让学生能实实在在地进行课外探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课外探究活动进行反馈督促。对一些较长时间的观察记录活动,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探究,必须坚持检查学生的观察记录,让学生及时汇报。如凤仙花的种植观察、养蚕等活动中,可以要求定期带来学校,检查学生的观察对象。也可在每次上新课前调查一下课外探究活动的观察情况,对坚持观察且认真记录的学生或小组给予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还要尽量通过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把学生的观察记录、照片等在实验室、教室、板报、网站等展示出来,或开展优秀探究成果汇报等活动。当学生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别人看,让别人欣赏而获得同学、老师的认同和肯定时,学生所获得的成功感,会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通过评价促使学生坚持探究活动,要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状况并及时予以指导,要注重反馈中的积极评价,通过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增添动力。尤其是对于探究活动中遭遇失败的学生,更要善于发现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闪光点,不断进行鼓励表扬,积极向网站、杂志推荐学生的探究小论文、观察日记等探究成果,使学生在课外探究中看到希望,尝到甜头,认识到科学探究的价值所在,让他们产生一种科学家搞发明似的成就感。2. 多方争取,引家长老师共支持在现实教学中,学生们对科学课及课后探究的不热心,很大程度上还在于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中去。语文、数学老师首先不会从内心里同意他们花很多时间到科学探究活动上,家长也还不能很好地理解科学探究活动的价值。在当前社会大气候下,要转变家长和部分老师的观念,让孩子们把脑子较多地用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因而,科学课外探究活动要努力争取语数老师和家长的支持,尽量对活动进行重组和整合,把科学探究活动中的要求让学生写观察报告、小论文、统计整理、数据分析等和语文、数学老师分工合作,让语文老师帮助指导、批改学生的科学观察日记、小论文写作,让数学老师帮助指导统计整理、数据分析;利用校讯通、家长会、致家长信等手段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邀请家长督促学生的探究活动,甚至拉家长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让家长在“陪玩”中领略科学探究的魅力,消除对科学探究活动的成见。取得了家长和其他老师的支持,学生对待课外探究活动的热情就会高涨起来,课外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就会得到落实。做好科学探究的课外拓展延伸活动,能更好地完成科学课的教学目标。需要科学教师像关注课堂教学一样关注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以更好地引领学生深入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持久的科学探究活动,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1.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12. 陈华彬 梁玲 《小学科学教育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083. 孙宏安 《小学科学新课程教学法》[M] 开明出版社 2003.114. 方红 常利梅 《科学教学实施指南(小学卷)》[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055. 沈菲菲 徐春霞 李鑫 《提高课外探究活动的实效》[J] 科学课 2008.07、2008.0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