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高效课堂教学感悟之“走近学生”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高效课堂教学感悟之“走近学生”

其他论文之高效课堂教学感悟之“走近学生” ‎ ‎  1121课堂教学改革中的两种课型分别是自主课堂和互动课堂,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交给了学生,从而使得学生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去独立思考,进而挖掘出纷繁复杂的问题。‎ ‎  起初,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就敏感的发现了一个矛盾性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数量增多了,形式丰富了,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加速了,但课堂上解决的问题并未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反而一堂课结束后,总是积攒那么多的问题,其中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经过反复的思考,我终于找到问题的所在了。在展示课之前,缺乏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对学情孤陋寡闻,以至于凭借自己的主观臆测来教授,未能真正做到对学生“投其所需”,最终导致课堂教学针对性较差,效率不高。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学时,有一种解题方法叫做“十字相乘”法。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已经熟悉了这种模式,并且知道如何去应用。而对差生来说,他们还停留在迷茫这种方法怎么得来的阶段,一味地生拉硬套,解题时根本没有使用的潜在意识,甚至是胆怯——心里没底啊!长此以往,这些学生被忽略了,被课堂抛弃了。‎ ‎  这就是过多的无的放矢带来的后果。由此可见,准备好教学的前奏是多么的重要啊!那么,我该怎么办?‎ ‎  我开始寻求解决的方法,最终制定了周密的解决方案:采用 ‎“问题卡”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构建师生两点一线的联系机制;走到学生当中去,欢迎学生走进来,建立良好的师生“互访”机制。总体上统筹掌握学生存在的疑难问题,最大限度的做到“知己知彼”,坚决杜绝“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庸俗之举。‎ ‎  具体的实施方案包括两个方面:‎ ‎  1.在一个班内制定非常正式的“问题卡”制度。为了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并把这项举措长期坚持下去,我先从细节抓起。首先,“问题卡”要正式。“问题卡”一律采用统一的作业纸,上方正中间必须郑重书写“问题卡”字样,右下角署上小组长的名字,写明日期。中间是正文部分,要求学生必须写出自己的“心声”与“呼唤”,反映自己真实的想法,要具体的,坚决反对大而空不切实际的问题,要充分地将问题和盘托出。其次,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问题卡”由小组长统一管理,集中采集信息,组织书写,在自主课结束的当天必须上交。最后,做好“善后处理”。互动课使用完毕后,“问题卡”再反馈给学生,让其查漏补缺。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种做法确实立竿见影了。该班有一个叫卢文涛的学生,他在问题卡中写道:我能熟练地记住苯的键线式结构,但我就是想不通他的客观由来,请老师指点迷津。我意识到这应该是一个共性的问题,靠自己讲,说破天也无济于事。我想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在讲授芳香烃之前,安排他们查阅资料,阅读了“凯库勒做梦”‎ 故事,运用四两拨千钧之法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这样既让学生获得了形象的感性认识,同时避免了课堂的尴尬。)“问题卡”无形中沟通了老师与学生的心灵,老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困惑与焦虑,会更加洒脱地面对课堂教学。‎ ‎  2.在另一个班建立良好的师生“互访”机制。我走进学生的课堂,让学生自如地来到我的办公室。下午的大课间是一个绝佳的时机,我会如约般地出现在该班的教室,直接走进学生们的中间,面对面地倾听他们的“心声”,记录下自主课的疑惑。同样,学生会不失时机地走进办公室,带来他们的疑虑,留言或当面交流,最后让他们捎走如释重负的轻松。我的这种举动,拉近了与学生间的距离,他们由开始的不适应,转变成现在的“慷慨大方”,尤为重要的是丰盈了我的授课素材。‎ ‎  以上两例做法,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如影随行,庆幸的是我思考了,抓住了它们,坚持了下来,这也是我对精心准备教学前奏作出的一种诠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