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策略 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已经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学中融合信息技术也是必然趋势和顺应时代的发展。几年来,学校一直组织和鼓励学科教师与信息技术教师进行整合课教研。做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与学科教师的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中,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我有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也有了不少的收获。下面我从一个信息技术教师的角度,将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点点体会和同行共享。 一、低段、高段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不同策略。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由于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限,所以在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时,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的形式开展。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或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乐学的学习情境。这些教学课件大多内容生动、色彩丰富、引人入胜,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开拓视野、发散思维、培养语言表达及综合应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让语文教学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具魅力。 对于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学校开展了信息技术课教学,学生具备了一些的信息技术知识,如完成一些简单的文字处理、演示文稿的制作和简单网页的制作等,还具备了在网络上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些都对整合课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高段语文的整合课,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课件,也可以利用一些软件,如Word字处理软件、演示文稿或专题学习网站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语文教学中,老师借助教材及自身扎实的语文功底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学习一篇篇优美的文章、掌握一串串丰富的词语、认识一个个生动的文字。然而,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老师能给学生提供的知识信息也是有限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融入,却给这有限的时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工具,让学生和老师能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才能,使一个个知识的火花在这个舞台上闪烁。 如在设计语文五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语文老师与我一起就如何在教学中恰当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了教研和沟通。经过对教材的分析,对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分析,及网络资源的收集、分析、整理,我和语文老师经过反复研讨后,决定制作两个课件,一个教师用课件,一个学生用课件。教师用课件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通过《只有一个地球》的课文朗读视频,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知道地球是那么美丽壮观,又是那么容易破碎。带着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学生分四个学习小组打开学生用课件,根据课件中提供的一些网站,上网查阅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相关资料,再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整理,然后将自己的感悟或认识制作成一个简单的演示文稿,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全班进行演示文稿的展示与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始终作为一个工具,为老师和学生服务。教师利用这个工具,为学生们打了知识的大门,带领学生进去,让学生发现一个广阔的知识天地;学生利用这个工具,积极主动地找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变成认识世界和成长的动力,信息技术这个功能强大的工具,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学生通过网络提供的丰富资源,从一张张惊心动魄的图片、一段段心惊肉跳的数据,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新闻,深深的触动到心灵深处,充分理解了课文中的最后一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而演示文稿的制作,既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展示自我的能力,又让学生养成在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习惯,同时,又给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 反思这节课时,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我有两点感受,一是利用课件进行情境的创设恰到好处,通过观看课文朗读视频,画面与声音对学生视觉、听觉的冲击,让学生兴趣昂然地走进了课文,带着渴望的眼神进入学习空间,激发了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激情。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又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理解了课文的内含,所以,在完成演示文稿的介绍与交流后,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时,那种从内心深处由然而升的对地球的关切在朗读时自然而然地融入进来。二是学生用课件部分的应用,我根据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将网络上相关网站的都提前做了分析和整理,并直接做好链接。上课时既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的效率,避免学生盲目在网络上流荡,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彰显学生的个性。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内在的潜能。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人机的交互性、工具的多样、使用的自主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如在设计六年级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走近公益广告》时,我与语文老师充分交流、研讨,结合教材,针对应用信息技术能力较强的六年级学生,我们采用信息技术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 的教学形式。利用网络,让学生查找一则公益广告,可以是文字性的、可以是图片的、也可以是视频,还可以是对公益广告的认识,再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进行展示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总结公益广告的起源、特点、应用范围、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然后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在电脑上创作一则公益广告。爱画画的同学在画图软件中挥洒自如,文字功底好的在Word软件中展示才华,还有的同学合作完成了图文并茂的公益广告演示文稿,甚至配上了音乐。整节课,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主体性,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和学生一起走近公益广告,一起体验创作的快乐,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使一节活动课进行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反思这节课,我个人认为信息技术的运用,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示,个性得到张扬,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因此,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四、明确语文学科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让两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的融入让这股动力如虎添翼,事半功倍。整合课中,教学活动始终围绕语文教学进行,信息技术则始终处于服务地位与技术支撑的地位,发挥着工具的作用。因此,在备课阶段,老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挖掘教材,分析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能帮助自己解决教学中的哪些问题,用怎样的方式解决。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让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主导,适合则用,宁可不用,切勿烂用,不能为了使用而使用,让整节课只突显了一些花里胡哨的技术效果,忽略语文教学的本质。同时,整合课对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会更高,自己如不能很好地驾驭和应用信息技术,何谈整合。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要将自己处于学习者的角度,怎样使用这个工具才能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用哪种技术才能有效的支持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开展。因此,整合课不是简单的将信息技术加入到语文教学中,而是灵活、巧妙地融入,是师生、生生能力上的交互、应用上的交流、思维上的发展。只有找准整合点,找准适用的技术,选择有效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最终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 “用”,只有运用才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信息技术就像是给语文教学插上了一双翅膀,让“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飞得更高更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