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心得)之《课堂观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方案
生物论文之《课堂观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1.本课题研究产生的背景 听评课是中小学老师的一项重要的专业业务活动,首先,从数量上来说,各学校对教师的听评课都有一定的要求,大体上一学期在10-20节之间。从听课的过程上来说,大部分老师在听课中主要关注教师单方的行为,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足够的关注。在评课中,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话语较多。从评课的结论上也只是体现一个无法解释的分数。其次,大部分教师把听课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为“听评课而听课”,达不到为了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有效学习的结果。因此,传统听评课存在“效率低下”、“随意性较大”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专业化程度不高。基于以上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认为课题组成员需要一种专业的思维来思考同伴间的听评课,以改善教师日常的听评课活动,这就要求我们“从简单思维走向复杂思维”,摒弃“无目的的听课”、“随意点评”等简单化的理论思维,用复杂的实践思维来审视听评课活动,倡导一种理解课堂、重在合作、关注学习、基于证据的听评课。 2.本课题研究价值 (1)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堂观察主要的对象不是教师教学而是学生学习,所有的观察点都是为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而设计,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创造了更适宜的环境,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因此课堂观察直接受益的是学生。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课堂观察研究为教师提供了思考、研究、合作的平台,通过课堂观察,观摩别人的课堂教学经验,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反观自己的课堂教学不足,探寻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从而达到“听别人的课”是为了“建设自己的课”的目的,形成“教师的教学”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理念。 (3)促进学校发展。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教育教学成绩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课堂观察的主阵地在课堂,为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改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综述 1. 国外同类研究综述 课堂观察作为一种方法被引人教育研究领域。自20世纪20、30年代,自然科学中的观察、心理实验室中的观察以及在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中对特定群体对象的观察研究,影响了教育领域的研究者,他们开始试图通过观察的方法研究课堂。自20世纪50年代,观察方法在教育研究的文献中已经开始涌现。自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课堂观察的方法和工具大量涌现,受教育研究中科学化思潮的影响,定量化、系统化、结构化的观察方法不断出现,研究者们不断探索系统性的观察记录体系、并运用到课堂研究中去。自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课堂观察方法和技术围绕有效教学的探讨深入发展,课堂观察被大量应用到课堂教学研究中,课堂观察中结合定量与定性方法研究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课堂观察技术与诊断方法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的主要主流。 2. 国内同类研究综述 国内的课堂观察研究相比国外的课堂观察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课堂观察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国外课堂观察研究的第一阶段。进入21世纪以后,国外的研究成果的引进以及方法论的多元化,伴随着国内新课改的深入,我国课堂观察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陈瑶的《课堂观察指导》以后,我国课堂观察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课堂观察得到许多一线教师的实践,特别是2008年沈毅、崔允漷的《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使得课堂观察作为听评课的新方法和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实践。现阶段更科学的模式是崔允漷的教育研究团队同杭州市余杭区一所中学共同组成的课堂观察研究实践团队,充分发挥了教育研究人员的理论方法作用和一线教师实践的价值。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1. 核心概念的界定 课堂观察,就是研究者或观察者通过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课堂观察和传统听评课的区别体现在三个方面,课前,知道要听什么,怎么听;课中,知道要聚焦什么,记录什么;课后,知道依据什么,建议什么。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和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主要采用“人+工具+课堂+观察”的形式。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2. 研究的范围和对象 运用观察工具对高一、高二年级生物课堂教学进行不同观察点的研究。 四、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课堂观察,对生物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寻求改善学生学习、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2.具体目标 (1)通过课堂观察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确立观察点---开发观察工具---进入课中观察---作出推论---撰写观察报告”五个课堂观察活动流程的应用。 (2)通过课堂观察理论和实践研究,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 (3)通过课堂观察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合作的教研文化。课堂观察为教师的思考、研究提供了一个合作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和被观察的机会,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通过组内和组与组的合作,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从而使教师得到更快、更好、更专的成长。 (4)通过课堂观察理论和实践研究,实现教科研质量的提升。课堂观察让教师走进理论学习,关注教学实践中丰富的理论问题,从而带动教学课题的研究,特别是通过课堂观察,撰写观察后的报告、课例写作,锻炼教师教科研能力。 五、研究内容 1.围绕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四个维度选择不同观察点按照课堂观察的程序进行课堂观察和研究。 2. 在教学过程中,对观察工具“个体开发--合作体研讨--个体修改--量表使用—合作体研讨—形成终稿”的程序进行应用研究,完善本校观察工具开发流程。 六、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1.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并进行及时的研讨、反思和总结。 (2)调查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运用观察、访谈、问卷、测试等方式收集研究问题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与归纳,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3)个案研究法:通过典型的课例作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炼相关结果。个案研究可贯穿在其它的研究类型中,以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 (4)经验总结法:通过及时地分析和总结反思,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5)文献法。采用文献检索手段,从有关书籍文献中收集相关资料。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他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而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在适当的环境下能通过自主、探索与发现、协作、会话来实现对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建立全新的以“学”为中心的自主式、研究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身知识结构的重组或建构。在这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处理知识和取得信息,以自己最有意义的方法来与新知识进行交互,与同学和老师平等对话和分享,以达到高效的学习。 (2)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教学过程最优化不是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而是科学地指导教学、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的方法论和原则。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教学任务、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过程做出的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安排,是教师有意识地、有科学根据地选择一种最适合于某一具体条件的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整个教学过程的模式,组织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以保证教学过程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挥从一定标准看来是最优的作用,获得可能的最大效果。 (3)生本理念。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而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在生本教育中,教育教学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掌握科学地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七、实施措施 1.建立相关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教育家的目标任务。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的专业成长关乎到学校的发展。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部分,本课题组要按照《渭滨中学校本研修考核方案》中相关要求,积极探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模式,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2.专业学习 (1)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堂观察相关的理论。 (2)组织课题组教师聆听崔允漷教师关于课堂观察报告。 (3)教研组组织教师学习课堂观察的相关理念、框架、程序等,为课堂实践奠定基础。 3.“做”中学 发挥组内优势,搭建平台,进行课堂观察实验,在“做”的过程中去体会课堂观察的理念和技术,体悟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意义。 4、构建共享平台 在教研组展示课堂观察成果,编辑优秀课例,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 5、阶段总结。定期进行课题总结,不断总结阶段课题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改进实施方案。 八、研究的步骤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 10月20日 —2014年10月30日) 1.召集本课题组人员,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方法、对象、时间依据以及保证措施,明确任务, 统筹安排。 2.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3.制度建设,理论学习 ,提高认识。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11月 —2015年5月) 1.召开培训会,对参加课题人员统一进行培训,学习。 2.开展初期研究设计,初步临摹课堂观察模式。 3. 撰写中期阶段总结 4.开展研讨课活动,对课堂观察模式进行实践。 5.进行反思总结、研讨 (三)结题阶段(2015年6月 ) 1.汇总阶段研究成果 2. 撰写实验结题报告 3.整理实验成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