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网络课件”支持下的辩论式历史活动课
历史论文之“网络课件”支持下的辩论式历史活动课 --“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设计与实践 摘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发动、指导学生参与课件的制作和修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网络课件支持下开展主题辩论;总结经验、交流成果。 “网络课件”支持下的辩论式历史活动课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和课程形态,而且是一种课程构造模式,具有问题性、开放性、现实性、自主性和协作性等特征。就是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运用到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去,作为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指导理论、认知工具、研究工具和展示工具,发挥新思想、新观念和新技术的优势,既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又能促进历史研究性学习与现代化教育技术同步发展。 一、 活动课的设计 时间安排:7-10天 选题:只针对“辛亥革命”这一个历史事件 人员分工:设辩论主席1人,留下若干自由辩手后, 每班平均分成8组,指定或自主推荐负责人。 小组讨论:8个小组自由安排组内讨论时间,要有辩论记录; 每组自主推荐一名优秀选手参加班级辩论。 课堂辩论:主席主持,正、反方各4人参加辩论。指导教师负责组织专家、同学科老师组成评委对各位辩手、整个活动课进行综合评价和网络、信息技术的指导。 网页制作:针对本次活动课的主题制作相关的网页即“网络多媒体课件”。链接相关的资料,集合学生的成果,展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综合素质。 论文撰写:通过每一个学生撰写的活动心得体会和小论文,展示开放性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评价与交流:专家评价、总结经验,完成对本次辩论式历史活动课的结题。优秀的学习成果要积极的向有关刊物推荐。 二、学生活动描述 第一阶段:获取、筛选信息 每个人都要利用阅览时间,研究性学习时间、信息课教学时间到学生电子阅览室,学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等地查找与辛亥革命相关的资料、获取信息、初步筛选信息,寻找贴近辩论主题的相关资料。教师适度指导,把握方向。 第二阶段:小组讨论 正、反方8个小组开展组内讨论,自主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班级辩论。同时选拔自由选手若干。 第三阶段:制作活动课网页—网络多媒体课件 “网络多媒体课件” 是辩论式历史活动课的基础和操作平台,有一个成熟的课件,才有以后的一切。学生们在准备如何评价辛亥革命辩论材料过程中,查找到许多有价值的资料、有价值的网站、好的已经成型的网页,要把它展示给同学,尽可能的多连接一些,让其它同学少走弯路。制作网页是活动课的重点之一。 网页内容包括:以“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为例,有史海钩沉,辛亥英烈,后人评说,相关链接,我们的争论,留言簿,与我们联系等几个版块。史海钩沉(如领导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讲话,文学作品中的孙中山、经典战役、孙中山的建国思想、大事纪年、求知岁月等),后人评说(如毛泽东等名家),相关连接(如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廖仲恺,蔡锷,李烈钧,孙中山的亲人、民国时代的文学、艺术、教育等)版面活跃、生动。为课堂辩论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网页内容丰富是好事,但不必太多、太复杂,能说明问题就行。 第四阶段:课堂辩论 1、技术支持:宽带网络多媒体教室一个,每人一台电脑,保证学生可以在“留言簿”上自由发表观点,主席可以广播同学精彩的言论。 2、人员分配:主席1人(学生自主推荐)。 正方4人(同一个班的学生自主安排)。 反方4人(同一个班的学生自主安排)。可以安排在前排,分成两方面向同学。其它同学自由参与、自由发言、自由留言、人人都要准备资料。 3、人员分工:主席主持,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控制台,广播或转播同学在本节课的网页“留言簿”上争论的焦点和热点;控制双方辩论的时间、记录辩手的表现。 正、反方的4位辩手1-3辩负责陈述,4辩总结;自由辩论时都可以发言,班级同学自由参与讨论,站在那方都可以。 教师负责组织专家评委会,辩论结束后负责总结、点评。 第五阶段:撰写小论文和参加历史活动课的体会 各位辩手的发言稍加整理就是一篇好的文章,观点新、奇、有创意。撰写小论文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检验。 第六阶段:网页的再丰富、成果的推荐和交流 学生论文可以粘贴在活动课的网页上,连接到校园网上,请更多的同学参加讨论。 三、指导教师的总结 在“网络课件”支持下的辩论式历史活动课实践的整个过程中,高一(2)班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在占有各种信息资料的同时能有所创新,例如辩论中有人认识到拿破仑对外战争与鸦片战争有相似之处,都存在先进制度与落后的封建制度斗争的一面,能结合中国人对外来征服者的感受,驳斥对方,观点新颖、奇特很有说服力。 实践能力增强:我一直贯彻让学生大胆设疑,自己动手、动脑,放手干,没有任何束缚,活动的形式、方式,参加者是谁等决定权在学生自己手里。学生在历史课的活动中锻炼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写作能力、思考与辩论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学生的思维品质等各方面综合素质都有所提高。 自信心提高:活动初期,师生信心都不足,但结果会出人意料。2002、10关于辛亥革命的讨论,我选择的文化成绩相对较弱的艺术班实验。整个过程,各项工作井井有条,成效显著,自制的网页、独立撰写的论文、活动后记等比以前重点班还好。为了让活动课精彩、有特点、不落俗套,积极准备,不仅了解孙中山其人,而且较全面的了解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历史,冲破教材的束缚,从大背景和大量信息中寻找创新的结合点。积极参与,都想阐述自己的观点。摆脱以往不敢举手、不敢发言的被动局面,自信心明显提高。老师、领导、同年级的同学都认为应该重新认识他们。 兴趣爱好得到科学的引导:辩论式历史活动课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了驳倒对手必须掌握大量的相关信息。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同学们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有趣的书本上根本没有的信息,对历史活动课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后会用同样的兴趣学习历史。用同学的话说:“用饱满的姿态及热情去迎接学习的挑战”。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辩论式历史活动课的模式是有价值的,与研究性学习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是一致的。与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化软硬件的结合相当紧密,改变了有些学科非得实地考察才能有成果的研究性学习的模式,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借助现代技术部分的再现历史,从中获得“直接的一手”的信息,与实地考察比节约时间、少走弯路,所需材料“一步到位”。我们的数次实践已经证明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解放了老师和学生,符合素质教育的大趋势,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学生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占有信息、创新信息等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与高考能力要求是一脉相承,继续探索是有价值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