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浅谈如何通过校本教研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浅谈如何通过校本教研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其他论文之浅谈如何通过校本教研推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 ‎  农村小学由于生源有限,一个年级往往只有一两个教学班,教师配备紧张,同一年段和学科教师之间缺乏同伴互助,这就使得学校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缺少了针对性和可比性,导致活动的实效性不强。针对这种现状,我校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在课堂教学研究方面做了几个有益的尝试,我校借助校本教研,以教师为本,给教师思考空间,让教师们围绕“备课”、“上课”、“作业批改与辅导”、“质量评价”等教学常规达标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  一、开展教师间的团队教学。‎ ‎  所谓的团队教学就是指由2到3名教师共同来上一节课,可根据上课人数的不同,把一节课的内容分成两个或三个环节,第一个教师完成第一个环节后,接着由下一个教师完成下一个环节的内容,直到把一节课的上完为止。开展这样的活动的好处在于能够发挥教师之间集体的力量,帮助某一个年级或某一名教师来分析教材,提高教师驾御教材、使用教材的能力。因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教材不断取代了老教材,教师以前对教材的熟悉程度随着新教材的出现而变得越来越陌生,以前总结的教材使用经验也随着新教材的出现也越来越派不上用场。尽快帮助他们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是当前教学紧迫而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团队教学恰恰就能解决一个教师无法解决的教材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在进行这项活动时要注意参与的教师都要参与备课,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学内容的过度衔接,保证一节课教学的完整性。‎ ‎  二、开展集体备课、上课活动,实现同伴互助,互帮互学 。‎ ‎  集体备课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常见的一种方法,但是这种活动过多的体现在备课上,备完以后上课的效果如何,只有上课的教师才知道,这样就导致参与备课的教师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达不到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了避免集体备课的不足。可以采用集体备课、上课相结合的办法,提高集体备课活动的实效性。具体做法是由相邻年级同科目的2至3名教师共同对某一个年级某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进行集体备课,然后由参与备课的教师在来上课,使备课的成果能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备课时要注意备某一个单元或一篇课文,注意参与教师讲课的内容要有紧密的联系。‎ ‎  三、开展校与校之间的联片教研活动,实现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  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基础是有共同语言,有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交流才能够有针对性,才能有效果。教师与教师之间最深切的交流莫过于带同一个年级同一门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因为他们对某一节课、某一个知识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有共同的感受、共同的体验。但是这种深切的交流随着学校单班化的教学机会越来越少。为了给教师之间特别是带相同年级相同学科的教师之间搭建一种相互交流、学习、提高的平台。很有必要开展校与校之间的联片教研活动。这种活动可以结合农村学校之间相距较远的实际,可以在相邻较近的学校之间开展,每次活动之前要针对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年级教师教学中共同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一个主题,将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集中起来,开展集体备课、上课、专题研讨等活动,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大家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  一、优化集体备课  提升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 ‎  语文学科规范备课,包括制定计划和设计课时教学方案。那么,教师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做到优化教师规范备课呢?‎ ‎  笔者建议,可以成立以年级为单位设立备课小组和各年级语文教师集体备课。以年级为单位设立备课小组备课时,各年级语文学科备课组本着“实用、有效、便于研究”的原则,根据“教学规范达标活动”的具体要求,围绕学校、学生、教师本人的特点,进行集体备课。各年级语文教师不同的模式进行探索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方式一:个人选备—组内交流—改进预案—资源共享;方式二:个人初备—集体研讨—形成预案—课后反思—交流修改—形成个案;方式三:集体研讨—分工备课—集体完善—形成个案—交流反思。‎ ‎  不同的方式的备课模式都要做到以教师为本,给教师思考的空间。如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切合实际,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达到最优化,反思课堂组织的策略,反思课堂中教材的处理,反思课堂上对学生的即时反应等。在集体备课研讨时,老师们观点鲜明,针锋相对,智慧的火花在这里碰撞,真正做到了有效备课,切实提高语文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 ‎  二、优化课堂研讨  提升教师课堂驾驭的能力 ‎  教学规范达标评估中,规范上课分别对课前,课中,课后都有具体的要求。课堂常规,光让学生去读,是读不深入的,需要不断实践。借助校本教研中的磨课的模式进行实践与探讨,教师在教学中定能事半功倍。‎ ‎  一线教师参与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很多,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一课多上、一案多上、个人展示课、同伴合作课等。如学校教研组开展的“滚雪球”教研活动,采取的是多人同课循环的方法。这雪球第一位教师滚出,中间经过几位老师,最后回到第一位老师手里。几节课,一节一节地磨,课前进行集体备课,课后进行集体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第二位教师进行教案修改,再上,再磨。最后达成共识。通过“滚雪球”‎ 教研活动,最后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整堂课的教学设计一环紧扣一环,教师的教路与学生的学路一路同行,教师讲得有滋有味,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潜能得到了挖掘,教师起到了真正的主导作用。它的亮点就是在新课程背景下,老师能在课堂上不断被学生感动着,而学生也不断被课堂上教师的激情感动着,课堂上师生互动教育,共同用激扬的生命谱写了一堂焕发生命活力的语文课。‎ ‎  优化课堂实践,还可以借助不同的结对方式、培训方式,主要形式为:“一帮一”个案诊断与培训,学校负责组成“一帮一,手拉手”教学对子,让新教师反思问题,让老教师及时诊断问题,相互探讨问题,共同发展;同行会诊与培训,有些教学问题,需要众多学科同行进行集体研究,集中大家智慧,寻求教学的最优化;专家诊断与培训,寻求专家支持与引领,更新教师一些落后的观念,纠正一些偏差的教学行为。‎ ‎  三、优化分层作业  提升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 ‎  作业的设计要紧扣学段要求和教材内容做精心设计,体现“六个性”,即典型性、实践性、情趣性、开放性、活动性和创造性。作业的批改要做到有发有收,有收有改,有改有批,有批有补。‎ ‎  作业是教学中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学生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许多学校普遍存在低效率作业,提高作业设计能力、加强作业批改与分析是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重要环节。教师基于语文作业的特殊性,进行“小学语文作业设计”‎ 专题探讨,就三个方面着手于研究,其一是学生作业内容、形式创新;其二是构筑语文学科的基础作业与开放作业相结合的新型作业设计与评价体系;其三是突出情感,探索作业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等。例如一年级语文老师的作业可设计为:基础性作业,通过写、读、背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性作业,通过画、说、读等方式,让学生拓宽知识面;弹性作业,通过自主学习满足那些“吃不饱的学生”。‎ ‎  基于校本教研,进行优化分层作业的研究,无疑提高了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 ‎  四、优化评价体系  提升教师评价学生能力 ‎  教学评价可通过课堂提问、观察、作业、师生对话、平时测验和考试等多种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状况,获得教学的反馈信息。‎ ‎  作为教师,我们要严格把握检测的命题关,每位教师每一学期要命题一张期末测试卷。但要更加充分认识到,过程性评价占主导地位,我们要立足学生兴趣培养,优化评价机制。1.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以促进实现自身价值为最终目标。教师把对学生的评价原则定为:鼓励、鼓励、再鼓励!2.评价过程动态化,给予多次评价机会。3.评价方式多样化,例如:形象类:如红花、大拇指、笑脸……评语类:通过作业本、试卷、家长联系卡等形式,用生动形象、适合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评价学生。包括教师评、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园地类:以班级为单位设计各种鼓励性、展示个性的“园地”,如:童心妙笔、书海飘香、精彩瞬间…‎ 资料搜集类:如利用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等形式进行评价。把学生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集中起来,展示自己的成绩、教训、失败等。4.评价主题互动化,家长、同学、社会、教师共同参与。5.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依照的原则是:学生主体原则、求异求优原则、启发探索原则、实践操作原则、民主愉悦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积极评价原则、全体全面原则等。‎ ‎  在校本教研的扎实推进中推进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