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作文教学亟需返璞归“真”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作文教学亟需返璞归“真”

语文论文之作文教学亟需返璞归“真” ‎ ‎  新课改已经走过十年,语文教学领域确实出现了不少新气象,诸如教材多样化、学习方式的转变等等,然而“外荣中枯”、“体热内虚”等打着“新课改主义”旗帜实质上背离语文教学本质的现象也渐趋泛滥。真语文在《聚龙宣言》中旗帜鲜明地宣告:“语文教学不装、不演、不做作……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真读、真说、真写、真对话……语文教学要在听、说、读、写活动中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自信、创新的心理品质,自由、独立的人格特征。”真语文对当下浮躁、花哨的语文课改来说,不啻于当头棒喝,醍醐灌顶。真语文贵在一个“真”字:教师真教,学生真学,学做真人。反观应试教育下的作文教学,很有必要用真语文理念来做一澄清。秉承真语文理念的“真作文”就是要用“真做法”培养学生自然、健康的表达习惯,培养学生自由、个性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独立创造的人格特征,最终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热爱生活、认真阅读的习惯,习得写出真实健康的自由表达能力。‎ ‎  真作文需要真生活 ‎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①离开了“生活”‎ 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所有作文便只能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走进中学生的作文,我们常常见到或改编素材集锦的美文,或重复大家耳熟能详、味同嚼蜡的陈词滥调,甚至还有拿古人故事来拼凑文字,就是没有鲜活的属于自己的生活。作文教学必须也应该反思,必须关注学生个性成长、独立思想、自由精神、反思年轻一代的人生站位。生活是写作的宝库,生活中有喜怒哀乐,看到听到很多的大事或小事,文章只有写出了生活中的真情实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生活中不是缺少写作的素材,而是我们往往忽视了生活中的金矿石,没有抓住一闪而过的可贵的思考。作文教学就是要目中有人,把学生当成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生命实体,鼓励他们自由地观察、思考、表达,即使暂时是幼稚、肤浅,相信它也是真诚的、美好的,如同带露的花蕾,终会绽放灿烂的花朵。‎ ‎  让中学生在作文中展示真实的自我,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表现生活,这是解决学生作文题材空泛、主题虚高的关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有了经历,有了积累,才会有灵感,才会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写出自己的人生“史记”。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多形式地创设写作生活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家庭、学校和大自然的方方面面,去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和反映生活,去“找米下锅”,而不是“等米下锅”或者“借米下锅”。绝不能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 ‎。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一景、一物、一语,如果用独特的目光去审视,就能读出全新的意境,就会有超常的发现,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引导学生亲历体验生活,引导学生设计生活,引导学生品味、升华生活,引导学生叙写、演绎生活,这才是作文的源头活水。作文教学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万物,从体察中反映和表现生活,更要教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区、关心国家,培养社会责任感,以此拓宽他们生活的领域,激发他们生活的热情,激发他们写作倾吐的欲望。只有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会“情动而辞发”。费尔巴哈说过“人就是他吃进去的东西”,此话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写作的本质。‎ ‎  真作文需要真阅读 ‎  低幼化和模式化也是当前学生作文的两大痼疾。作文低幼化的一个原因是阅读的缺乏与肤浅,没有足够的量就难以有质的飞跃。学生不读书是没时间读书,时间都耗在练习上去了。关键是语文教师也不读书,这的确是一件很令人忧虑的事情。“跟教作文一样,唯有老师善于读书,深有所得,才能教好读书。只教学生读书,而自己少读书或者不读书,是不容易收到成效的。因此,在读书方面,也得号召‘教师下水’。”②没有源头活水,岂不是固步自封,又如何能“授之以渔”?语文教师自己不动笔写作,不能做示范,如何能指导学生写作?不求甚解的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则容易演化成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浅思维”‎ ‎。我们到书店就会发现,许多书都已做好分类,诸如励志类、爱国类、爱心类……出版者都已为我们的学生打包组装了。这哪里是真正的阅读?学生的认知从一开始就会受这些定性东西的影响,思想不可能不模式化。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流露,习惯了这样的阅读,习惯了这样的思维,创新从何谈起?还有一点,我们教师也常常难用模式化的窠臼去束缚学生:新材料作文分引、提、联、转、结五步;文章别只举一个例子,抓住一个古人不放;不要说大白话,要说得有文采;文章要有一至两个亮点,行文中要多次扣题;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 ‎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书犹药也,可以医愚。一个人,只有当他的内心世界变得无比强大、无比宽厚,他才能真正站立起来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他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艰难困苦,在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才能焕发出人性的光芒,他对社会人生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的思考,才能站到普遍人性的高度去审视,才能去寻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去鞭挞一切的假恶丑。也只有这样,他提笔作文注入文字中的情感才会是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一个中学生如果十二年在学校语文学习中读了不少书,有着对书籍丰富而深厚的情感,更有着在读书中成长的真切感受,那么只要真的拥有一本自己“心爱”‎ 的书,真的用心读书了,就一定会写出精彩的作文。精美时文、名人传记、哲学名作、科学小品都应成为涉猎的对象。同时,要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优秀的经典文本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写作资源,通过读写结合,充分利用文本的教学价值:一部部经典作品,一个个文学形象,带给人类诸多启示,要学会在阅读中寻找、提炼话题。站在巨人的思想上,我们可以“望尽天涯路”,正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真作文需要真思考 ‎  目前,高考作文中面广量大的所谓议论文几乎千篇一律,均是公理、常理、大道理,甚至“不讲理”。“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清代王夫之这句话指出了“立意”的重要性。我们常常教导学生要学会积累素材,要认真观察,要经常练笔,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就是没有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任何看出已有之“理”的疏漏,发现新的、属于自己的独特之“理”。罗曼?罗兰说:“要照亮别人,自己心中要有阳光。”我们教学生写作要表现真情实感,我们就必须教学生善于对那些突发的、零碎的、芜杂的情感进行严格的选择和精细的艺术过滤,将生活中那些零碎芜杂的表象凝聚起来,赋予思想、艺术和审美趣味的色彩。只有这样,经过加工过滤和理性思考,真情实感才能上升为艺术和审美的情感,在作文中只有把表达的情感上升到审美的高度,这样的情感才是具有生命力的。‎ ‎  生活世界不存在绝对的真理,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人们追求的真理往往是遥不可及的,认知追求的是“逼真性”。孙绍振先生说:“美国sat评分标准中,就有批判思维的原则,既是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是议论文的根本原则。这也就要对一切公认的说法,包括谚语、格言,都要进行反思。”③这一点,古今中外道理相同。如以“水滴石穿”为题论述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就务必要将“水滴石穿”的前提条件阐述清楚。这些前提当中至少应该包括这样三个方面: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必要的自知之明以及科学的方式方法。三者缺一不可,反之则不能成立。人们热爱自由,往往借用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句话大家都认为没有什么问题。仔细想想,这句话很有疑点。“自己的路”,是什么样的“路”?是“捷径”还是“弯路”?是“光明大道”还是“歪门邪道”……路要选择正确,否则一意孤行是很危险的,凡事都必须“深思而慎取”。学会独立思考,不仅能促进知识的理解,更能促进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同时也是形成独立人格的必要前提。‎ ‎  真作文需要真表达 ‎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批阅大量的学生作文,笔者深为现状担忧。“网络语言”比比皆是,“话语克隆”习以为常,“华丽炫目”更是泛滥成灾……许多学生热衷于写所谓的“美文”‎ ‎,其表现主要在堆砌华丽词语、编制工整句式、串联诗文名句、排列文化名人等方面。某些游走江湖的所谓名师不断鼓吹美文的技巧,表演“用一个事例完美演绎多年高考作文”的特技。受其熏染,许多学生为能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总要在文章开头写一组整句,而整句和文章主旨没有必然联系,实际上内容单薄、思想苍白。作文的最根本要求,首先要言之有物,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又如许多学生脱离生活实际,采取取巧的做法,以为熟悉一本书、记住一个人就可以应对所有的作文了,于是屈原、陶渊明、司马迁、李白、杜甫、苏东坡等人轮番上阵,以为来点历史文化知识,掺些文学想象,能和题目靠得上、挂得拢、贴得近,加上几段漂亮话以显示积极修辞意识……‎ ‎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为什么要练习写作文,对于这个问题,老师必须有正确的认识。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专业作家。”④叶老的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作文教学的真谛。在批改习作时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周记或自选题作文往往较命题作文、考场作文写得真实、自然、流畅。原因何在?因为在周记这样的写作活动中,学生没有处于压抑状态,没有说谎的必要,没有为炫文采而炫文采的需要,敢于袒露真实的自我,而在考试作文中学生为分数而写,在高分作文的“诱导”下,违心地“为文造情”“为文造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提倡真实的表达,并非反对有文采的语言,有文采的语言让人读起来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高度融合,能够体现作者较为深厚的语文素养,但是它的前提条件必须有深刻的内涵、真实的自我。在自由表达方面,先写“放胆文”,再到“规矩文”,也是写作的一个必然过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才能使其在写作的路途中不断地修正自我,超越自我。作文是人类特有的真诚表达、善意沟通的工具,当把习作练习当成一种撒谎训练的时候,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用什么语言去写,用什么态度去写,直接影响了他的情操、他的善恶美丑的标准的选择,慢慢会影响他心灵的塑造。‎ ‎  正本清源,也许只有从源头做起,作文教学才有希望,才能破解“旗帜鲜明提素质,扎扎实实抓应试”难题。‎ ‎  参考文献:‎ ‎  ①叶圣陶论语文教育[M])。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  ②刘国正主编。叶圣陶教育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8月版。‎ ‎  ③孙绍振著。孙绍振论高考语文与作文之道[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  ④‎ 叶圣陶。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A].中央科学教育研究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