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心得)之谈英语口语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心得)之谈英语口语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英语论文之谈英语口语教学在课堂实践中的运用 ‎ 关键词: 语言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   南模特色  分组再分组 2000年,二期课改全面铺开.这一改革是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在国内外语教学领域,目前基本上已达成这样的共识,即:从上世纪70、80年代以来占优势的重语言知识教学的结构主义教学法正在逐步向重语言技能培养的交际语言教学法过度。交际语言教学理论使我们明确了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交际能力的培养。H.H.Stern 认为传统教学导致了“无用知识的堆积,实际语言要比我们看到和分析的语言形式复杂的多,通过课堂分析学得的知识并不能自动的应用到实际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去,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常性的语言交际实践”(Stern, P179)。用Littlewood 的话说,就是要“用语言去学”(using language to learn) 和“学会用语言”(learn to use language),而不是单纯的“学语言” (learning language)。英语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如何将语言知识的培养    ‎ ‎ 交际能力的锻炼有效结合起来(Stern,p178).我始终有一种观念:我们南模中学的学生,如果只是学学语法、做做题目、应付考试,就没有必要来南模。在南模中学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有过用英语上数理化等其它学科的优秀传统,在开放的国际大环境下的今天,不是更应该以此来体现南模特色吗?英语是一种工具,这个工具,不应仅仅是应付考试用的,更应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语言教学才真正有了生命。一个驾驭了英语的学生,不应只有优美纯正的发音,语出惊人,更重要的是,要在表达中体现思想,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而课堂讨论,就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有力手段。现代的英语课,学生只会说一些日常用语是远远不够的,要用到很多复杂的单词、语句,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逻辑思考,组织出像语文写作文那样的词句,这是我给我们南模学生提出的课堂实际要求。在实践的过程中,思维的严密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要的时候,我们的学生还可以用英语来辩论。     在参加徐汇区青年教师骏马奖以及我校百花奖的评选活动中,我精心设计了一堂课,这堂课集中体现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所做的思考和实践.因为理论与实践都不能脱离彼此而存在.现在将整个课前构思、课程运行和课后的总结反思整理成文,与同行进行学习交流。这是一堂讨论活动课,以阅读为铺垫准备,讨论为核心内容。题材是高一第二学期第五单元的课文Points of View(各抒己见)。这篇文章介绍当代相当一批少年儿童由于受到广告的诱惑与一种攀比心理的影响,逐渐成为各年龄中发展壮大最为迅速的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由此引发了广告对消费行为影响孰是孰非的争论。 l       ‎ ‎ 对教材的理解与处理我们学校没有校本教材,所以我们主要依据牛津课本里的材料。每一个章节有一篇课文和一篇补充阅读,内容上是彼此关联的。或是一个提出问题,一个解决问题;或是一个主要介绍,另一个辅助说明,他们的作用是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常用词、词组、句型(即知识点)的载体;第二,是创设语言环境。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生活习惯、现有的英语水平)衍生出去可以讨论的内容。这节课我是用课文来提出问题,用补充阅读解决问题。 前面我说到把阅读作为铺垫,因为我认为牛津课文如果作为阅读材料,从篇幅和难度上讲都是远远不够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重点高中毕业生词汇量要达到5000到6000字,这一方面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做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实现。课内的文章提供信息的平台,用来培养口语交流的能力。 二期课改对英语语言应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英语教学曾被人戏说成这样:“英语老师最擅长开机关枪、满堂灌,学生提问,一概用‘固定搭配’、‘记住’来搪塞”。学生呢,也因为对外国语言的隔膜而一直做着接受满堂灌的容器,与语言的实际应用相距甚远。二期课改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真正体现了英语学科的本质要求。师生互换角色,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色,也正是我在设计一堂课时考虑的最多的。著名教育学家布鲁姆指出,以动态观点评价学生的知识、情感、意识、能力发展趋向,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发挥口语教学的激励和导向的作在学校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开展了小组活动式英语口语活动,尝试把传统的形式改成以小组为单位、以活动为形式的合作性活动,把改革英语课堂为切入口,探索以改革课堂教学过程的动力,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 l        教学目标(三个目标: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情感目标)一、知识目标 这部分包含在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讨论中。首先,要学生了解文章所传达的信息。我常常跟他们说,不要以为看文章是为了完成任务,答对后面配的题目,其实阅读可以让我们开拓视野,涉猎很多领域的知识(科技、医学、动植物、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等等)。每一篇文章都包含着新鲜的趣味。其次,是对词的认知、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章中和语境中的意思常常是不一样的。在这篇文章里,要学生准确的把握意思,扩展词义及用法方面的知识。第三,本课中会涉及到关于广告与消费方面的词汇和生动的生活实例,学生在自己用、听别人说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这些生活中需要的词汇。 二、技能目标 首先,通过一环一环的课堂设计要求,达到让他们全员参与、人人开口的目标。其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他们用逻辑思维指导语言交流。第三,通过分组活动与讨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 一大批少年儿童的过度膨胀的消费欲、追求名牌,给家庭造成的经济负担,父母与孩子之间由此产生了矛盾,对孩子情感、成长、价值观的不良扭曲,都要作为发人深省的思考题摆在学生面前,让他们在与同龄人的讨论中得出应有的结论,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学会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什么才是生活中最珍贵的;物质与情感孰轻孰重。此外,要培养学生彼此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习惯。在这里,我运用了”协作学习”的方法.“协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团结互助以求最大化他们个人和他人的学习成果而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学的组织模式”(Johnson, Johnson, Smith 1991)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研究,互相探讨的机会,使得学生能够以更主动、更积极的态度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l        课堂教学步骤一、引入在预习课文和生词认知的基础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以几张广告照片作为引入。有两张动态的(肯得基冰凉鳕鱼和英文牛奶广告),然后是两张静态的,选取了学生都十分熟悉的超女代言饮料和周杰伦代言美特斯邦威服装。用贴近他们的内容激发他们的发言讲话的欲望。我设计了几个围绕这些广告的问题,作为讨论的热身。 二、回归课文课文是创设语境的平台,不能在脱离课本的情况下开展活动。前一天,我布置了他们归纳课文主旨,然后在课堂上找几个程度一般性的同学来谈。锻炼口语时很忌讳的一点就是学生拿着稿子“读”,至少应该是根据提纲“谈”,在逻辑思维清晰的情况下归纳阐释有关的内容与观点。如果几个一般性的同学都已经看懂了课文的意思,会归纳了,那么整个班级也就没什么障碍了。 三、发现问题课文中没有明确提出一个要讨论的问题,所以需要学生来归纳“这篇文章把怎样的一个问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 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这一步骤中,我采用了分组再分组的方法,这是全课设计的最亮点。先把他们分成七组,每组各自代表生产商、广告商、媒体、家长、教师、少儿、广告迷,从不同角度出发,谈对广告、广告与消费之间关系的看法。再把原来的结构打乱,重新分组,变成每组都有七个角色,他们坐在一起,通过协商来形成对广告与消费的应有的态度和协调广告与消费关系的方法。这样分,是为了培养学生客观地看待问题,学会换位思考。把从不同的人那里得到的信息总结整合,迅速地得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陈述出来,这在英语教学中被称为“Brainstorm”。 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彼此很容易地识别身份,我在第一次分组时给每个人都预备了彩色的帽子,一个组一种颜色,象征着社会角色的一致性。为了再分组的迅速进行,在帽子上做了记号,根据记号很快就形成了七个新的组。一组里面同学帽子的颜色各有七种,代表他们是七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再分组时,给他们讨论的主题是:自己的家庭角色、社会责任、以及如何拉近愿望与现实的距离。通俗地说,就是日益膨胀的消费欲与实际经济状况、价值观形成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开展小组活动式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 ‎  小组活动式口试的实施是建立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论基础上。我们通常所说的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的成就。这堂课也是我对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探索     五、总结讨论的最终结果不应该是百家争鸣,最后理应由我来“收鱼网”‎ ‎。课后的补充阅读应该在这时发挥作用:它谈到少儿如何对自己的金钱做出明智的决定,从美国银行家的口吻独到地介绍理财技巧。这正是当前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我们的学生真正需要的。此外,我会把讨论时的亮点、有价值的观点加上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全部归纳、融入到最后的总结中。 事实上,这样的一种设计思路对语言的要求已经是相当高了,已经超出了大多数同学的词汇量和表达的极限。确切地说,这已不是一堂英语课,而是用英语来上语文课、政治课乃至心理分析课。我认为,一堂有水平的语言课,应以此作为主要思路和发展方向。我始终有一种观念:南模的学生,如果只是学学语法、做做题目、应付考试,就没有必要来南模。在南模中学的发展历史上,曾经有过用英语上数理化等其它学科的优秀传统,在开放的国际大环境下的今天,不是更应该以此来体现南模特色吗?英语是一种工具,这个工具,不应仅仅是应付考试用的,更应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语言教学才真正有了生命。一个驾驭了英语的学生,不应只有优美纯正的发音,语出惊人,更重要的是,要在表达中体现思想,言之有物,言之成理。而课堂讨论,就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有力手段。现代的英语课,学生只会说一些日常用语是远远不够的,要用到很多复杂的单词、语句,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逻辑思考,组织出像语文写作文那样的词句,这是我给我们南模学生提出的课堂实际要求。在实践的过程中,思维的严密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要的时候,我们的学生还可以用英语来辩论。 ‎ 那么,学生词汇不够怎么办?一方面,电子汉英词典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电子词典常会缺乏上下文,造成词不达意,断章取义,所以我会在课前事先预备好相关的词及词组。在实践中我发现,由于受到母语的影响,学生说出的英语难免中国味、生硬,但是,我想,量变的积累会导致最终的质变。只要抓住这个过程不放,就会逐步进入另一个境界。事实上,现在许多外国人都开始逐渐认可相当数量的Chinglish了。 l        要保证这个高目标的达成,对课堂运行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一些细节如何处理、自然地过渡,要有一定的预见和准备。我并不是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一切都在我的掌握和监控之中。自始至终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地进行调控和纠正,这也是对自己现场发挥的考察。l        我的准备有以下四个方面: 1)  每个步骤之间怎样衔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过渡?我觉得,应该尽量少用“我要求你们”、“我希望你们”这样的字眼。比较理想的状况是,通过老师在学生的陈述和表演中间抓住一些闪光点和能与下边内容承接的词句来进行层层启发。 2)  万一学生说着说着偏离了主题,怎么把他拉回来?这个我准备让学生来做,但要在讨论前宣布规则的时候先布置好,让学生在其他同学表达过程中引起注意。 3)  鉴于讨论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身边事,我还可以随机地在课堂上借用某些同学比较时髦的文具、食品作为例子,看其它人作何反应,是否赞成学样、攀比。 4) ‎ ‎ 虑及讨论中可能会随时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我准备少做几张PPT的幻灯片,只把大的讨论主题放在上面,而更多的内容依据课堂进展的情况而定。如果课件做得太细,就难免把这节课局限在一个既定的框框里,打乱了思路,扼杀了临时出现的闪光点。 如果通过这一节课,学生扩大了生词量,可用的词汇有了质的扩张,并开阔了视野,熟练了口语,表达的层次又有了提高,对身边事、身边现象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智的思考与行动,那么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概括地说,我设计这堂课的总的思路是:趣味引入—→由浅入深—→层层铺垫—→最后拔高,达到把语言教学和情感教育有机结合的目标。 l        课后的回顾反思与新的认识:课上完了,我看了现场的录像,脑海中产生了许多感慨和反思。总体来讲,这节课是十分成功的:设计思路十分清晰,连贯而流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得以贯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做到了全员参与,出现了许多精彩的发言、闪光点。连发音完全不准的同学也敢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我平时一直鼓励他们“不怕丑、不怕错”毫无顾忌地表示自己的观点,在这堂课上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自然流畅地达到了课程目标。 ‎ 当然,问题也凸现出来:在分组讨论之前,有几个问题问下去时,要求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他们显得措手不及,可以思考的时间太短。我想这样处理会更好一点:事先让他们有所准备,带着思考好的成果,加之课堂上老师或其他同学所陈述的内容来讲,那么前一部分的讨论会内容更充实、涉及面更广、发言更精彩。此外,从录像上反映出,我作为教师,琐碎的口头语、一些习惯性动作没有完全杜绝。 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作为青年教师,在专业方面决不可闭目塞听,要多了解国内外同行的发展动向。 真实课堂的教学实验非常复杂,其结果除了受到教师的指导思想、教学方式和策略、教材、硬件设施的影响外,还受学生的外语基础、不同个体的学习动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不可能取得如自然科学研究的精确水准,但其现实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我认识到: 教学法的选择要服务于教学目的和任务,现实课堂教学应是多种教学法和教学策略的综合运用,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经验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以上仅是本人的一点点心得浅见,希望得到广大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