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数学新课程 应关注学困生的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数学新课程 应关注学困生的发展

数学论文之数学新课程 应关注学困生的发展 ‎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两极分化也越来越严重,学困生在师生互动、自主探索、算法多样化等数学活动中感到茫然,无从下手。他们在经历了一次次失败的“锤炼”后成了名副其实的“观众”,新课程也因此成了他们难言的伤痛。那么如何解决新课程下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如何让学困生也能在新课程下的数学活动中如鱼得水,快乐畅游。是我们一线老师值得探究的、必须解决的问题。一、放缓互动的速度,改变发言的顺序师生互动已成为新课程的一种时尚与标志,已渐渐“升值”为课堂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但在互动时,最活跃的是仅有的一部分优等生,中等生也只是偶而参与互动。一些学困生的思维缓慢,时常跟不上互动的“节奏”。以致他们经常对一些想法与见解无动于衷。为有效放大互动中生成的优质“智源”,引领学困生的共同思考,首先,我们需学会等待,留出一点时间给学困生消化知识。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学会 等待,意味着教师善于在下一个路口等待学生。”等待也许是“费时”的,但我们可以在下一个路口收获学生因成功绽放的笑容,保护他们濒临“破产”的自信心。在“舒缓”的互动中,让学困生的心随课堂的“节奏”一起跃动、思维与课堂的生成“共舞”,以此不断提升师生互动的实效性与课堂 ‎ 的参与面。其次,在互动交流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困生先阐述最为浅显的观点与想法。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心存足够的耐心。或许因为他们的“不响应”而致课堂短暂地“休克”,或许因为他们稚嫩的想法而无功而返,但以此换取学困生的发言权与参与权,是物有所值的。课堂互动才会因此真正走向大众化、平民化与实效化。二、消除学习障碍,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学习信心   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通过利息问题、收益大小问题、利润大小问题等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懂得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在于升学,而是掌握数学知识,“本领”才会大,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学困生心理素质差,自尊心脆弱,自卑感强,经不起老师、同学、家长等方面的冷落和剌激,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和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捕捉学困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困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积极情感积累有助于在心理上形成良性循环,增强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增学习进取心、竞争力。三、加强学法指导,构建数学模型,形成数学能力。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困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达到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尽可能地让学困生掌握较多的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把好学困生的脉,才能对症下药,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