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信息技术(心得)之初中生信息素养与电脑创新制作指导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信息技术论文之初中生信息素养与电脑创新制作指导的研究课题研究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人的基本素养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每个学生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亦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开展这项活动,有利于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助这种活动的形式来丰富并活跃课堂教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多年来始终是中学生乐于参加的一项活动,涌现出了许多优秀作品,生动地映射出了他们的兴趣、视角和智慧,体现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 2001年至今,我校组织学生参加该活动已多届,虽参赛作品众多,但作品总体水平不高,思想性、创造性、艺术性、技术性普遍存在缺陷;选题、原创、版面、技术规范成为几个突出的问题,全国获奖作品较少。我校各班均已开设信息技术课,但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不一,自由度大。将优秀的电脑作品作为信息技术课实作范例,有效整合原教材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水平也可以作为衡量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但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为此,我们结合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和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开展,制定“学生电脑作品制作与信息素养培养研究”课题,面向学生创新思维,把研究的重心指向学生的发展、信息素养的提升。 二、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改进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作的过程和方法,探索一条促进中小学电脑制作水平、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提升我校“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参赛作品质量。 三、研究内容 1、初中生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的研究 2、初中生常规电脑制作普及策略的研究 3、初中生创新电脑制作指导策略的研究 4、初中生创新电脑制作评价的研究 四、研究观点 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偏重操作技术的训练,对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还严重不足。大部分学生受教材和知识面的局限,思维僵化,作品脱离学习、生活实际。为此,结合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及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深入,我们提出以下观点: 1、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原则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发现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通过相互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同进步。 2、信息技术课程与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相互促进原则 做好本课题,必须使信息技术课与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真正融合,通过“活动”的形式来丰富并活跃课堂教学;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使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得到丰富扩展,让学生将自己的精神风貌和聪明才智以作品和竞赛形式尽情释放。 3、以评价促发展 评价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激励、反馈与调整。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现状、潜力及发展趋势。本课题运用定量数据分析,过程性评价、量规和反馈。课题的评价包括了对现状的综合评价,对作品个案的评价,对指导策略的评价和对整个实验体系的评价等。 五、创新设计 学生参与电脑作品制作评价:中小学电脑作品集中反映了作者及作者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看问题的视角和智慧,体现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与成人的思维不同)。往届评委认为:指导教师、评委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往往把握不准学生作品体现的原创思想(电脑绘画类作品尤为突出)。让学生参与评价,不仅对优秀作品进行示范点评,而且还要对不理想的作品进行剖析,还可以与往届优秀作品进行比较,从中发现问题。通过答辩、座谈等方式,让学生阐述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技术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还可以通过评价进一步修订调整,改进作品的思想性,技术性,艺术性等各方面,从而提高作品质量。也有利于指导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想法和信息素养程度。 六、研究思路 1、对现行信息技术课程和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的现状(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教法、中学生信息素养、电脑作品制作过程、作品个案、评价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收集实验数据,形成系统评价,完善评价体系,以评价促发展; 2、结合电脑制作活动对信息技术课进行教学设计,将优秀作品成为信息技术课实作范例,开展教学实验。分析影响中学生创作的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开展作品赏析、专题讲座、培训交流等活动,对各类作品制作,提出适用的指导策略和具体方法。 3、选择实验对象(实验组学生),提供支持创作的信息资源,引导、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原创思想的创新),提高学生获取、处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组织作品制作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4、研究用电脑作品制作水平衡量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的过程和方法,建立评价指标。 七、技术路线 以评价为引导,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结合电脑作品制作进行教学实践和评价。改进教学方法,实施针对性强的指导,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最终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评价,提出促进中小学电脑制作水平、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八、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和行动研究法,选取恰当的变量(学生、指导教师,制作资源、评价体系)和控制方法相结合,收集、处理、分析和总结实验研究的基本结果,辅之调查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九、实施步骤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对现行信息技术课程和中小学电脑作品制作活动的现状(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教法、中学生信息素养、电脑作品制作过程、作品个案、评价方法)进行调查,收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调查结果。 2、结合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对信息技术课进行教学实践,提供创作资源,引导、启发学生创作作品,形成具体的教学案例,同时对教学目标与创新方法进行思考和剖析;开展作品赏析、专题讲座、培训交流、作品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实战能力;选取实验变量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目的是利用定量分析,确定实验绩效。 3、根据综合评价,提出有效的指导策略,并进行教学实践,在此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4、完善评价体系,对整个实验系统进行评价。 5、撰写实验研究报告,进行课题总结。 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8月) 1.制定《初中生信息素养与电脑创新制作指导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2.配置相应的课题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环境; 3.组织实践教师学习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 4.制定相关信息素养与电脑创新制作培训的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中期评估阶段(2011年9月~2013年6月) 1.课题实施前的有关专题问卷调查与测试; 2.开展作品赏析、专题讲座、培训交流、作品竞赛等活动; 第三阶段:深入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推广研究成果阶段 (2013年7月~2014年10月) 1. 修订完善课题研究方案; 2. 实践课展示、检测、评估与小结; 3. 完成实践课录像资料及测试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5. 撰写个案分析、专题研究文章或研究论文; 6. 继续深入开展本课题研究,交流、研讨、推广研究成果。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1年11月~2010年12月) 1.进行研究资料分析与数据检测统计,撰写课题研究总报告与有关论文; 2.组织专家鉴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