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心得)之与时俱进创新路,从容走进新课程--浅谈生物新情境问题的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心得)之与时俱进创新路,从容走进新课程--浅谈生物新情境问题的教学

生物论文之与时俱进创新路,从容走进新课程--浅谈生物新情境问题的教学 ‎ 内容摘要:新情境问题中往往创设了一些相对新颖的情境,比较真实、全面地模拟和再现了生产生活的实际场景,科学研究的过程,科学上的重大发现,高科技成果等。加强新情境问题的教学,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严重脱离实际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长期以来中学生物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不够.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丰富多彩的生物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干巴巴生物概念和图形的堆积。新情境问题把中学生物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弥补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不足,增强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性、趣味性和实践性。正文:新情境问题主要以自然现象、生产和生活实际、现代科技等为素材进行命题。加强新情境问题的教学,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助于改善基础教育中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际严重脱离的现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对中学生物学科内的新情境问题的教学,提出如下看法。‎ ‎    一、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 ‎    ‎ 新情境问题把中学生物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一起,弥补了现行教材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不足,增强了生物问题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它向我们的生物教学敲响了警钟:让学生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是不能学好生物的,生物学是和生产、生活、社会现象密切相关的。因此,如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呢?本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1.教学要贴近生活 ‎    要想贴近生活,首先需要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现象转化为生物问题。教师要做这方面的有心人,多观察生活,注意收集和整理与生物知识相关的素材。在转化过程中,要把握以下几个点:一是尽可能选择为绝大多数学生所熟悉的事例,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二是难易适当,过难会使学生望而却步,过易则缺乏探索性,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三是选择的事例要与现在中学生物学知识相适应。像运动过程中乳酸含量的分析、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预防,蔬菜的保鲜、加酶洗衣粉的使用、酒的酿制、酸雨等,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已经出现在高考题中,并且对中学生物的教学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2.关注社会热点 ‎ 现代很多的社会热点问题与中学生物都具有一定的关系。如转基因动物,便是一项生物高科技热点问题,其实质是基因表达的问题,用中学生物知识完全可以解决。社会热点方面的题材为新情境问题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命题背景,教师要创造性地发现有关的教学素材,编制这方面的习题。当然这种取材,可以是全景式的,以求全方位地反映出某一问题的背景,给学生形成完整的印象,也可以是“特写镜头”,撷取问题中最精彩的片断,展现出最具典型性和最有启发性的部分。‎ ‎    把社会热点问题转化为生物问题,在素材的选择上要注意到: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反映科学的前沿和最新科技成果;二是不要贪大求全,因为全面、系统地研究某一问题,往往会超出中学生物的知识范围,导致学生无法解决;三要有利于开拓视野,启迪思维,知识的纵深可适当小些,面可以很广。编制这方面的问题,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职业敏感性和洞察力,从报刊、杂志、因特网等媒体上,及时捕捉反映科学前沿与动态的最新信息。通过研究这些问题,使高科技与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拉近了距离,从高不可攀变为伸手可及,这既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生物的信心,又可以破除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坚定探索科学奥秘、献身科学的信念,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生物学就在身边,体会到学生物原来还有这么大的用处。‎ ‎    二、注重过程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    1.强化实验过程的教学 ‎    ‎ 科学方法体现在具体的生物研究过程中,只有把研究过程充分合理地展现出来,学生才能看到科学方法的特征、作用等,以及利用科学方法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才能体会到掌握科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去自觉地学习科学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可以在课堂上重点剖析一些综合性和探索性较强、能充分体现方法的经典实验过程,实现方法的迁移,给学生以示范和启发,使学生体会并领悟实验的方法思路,从而感受到科学方法的无穷魅力,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教育,并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现在很多学生书本知识记的还可以,就是一做题就不会,反映了学生从书本的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存在差距,关键是不会从问题中抽象出生物模型。模型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经验材料、实验事实和背景知识是构建生物模型的基础。由于新情境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题中涉及的因素较多且相互交织在一起,问题的本质往往被表面现象所掩盖,给解题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更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决新情境问题时易出现的问题是:容易受表象因素干扰,不善于抽象出问题的本质特征,导致建立模型困难。要想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生物模型,就需要对所给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提炼,抓住关键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采用恰当的方法,找到新情景问题与熟悉的生物学知识间的联系,使新信息与原有知识之间的联系通道保持畅通无阻,就可以使新问题顺利地实现模型化,构建起符合新情境的生物模型。‎ ‎    三、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    ‎ 新情境问题具有非常规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问题的解决过程必然具有探索性和创造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缺乏相关的解题经验,必须要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特别是新情境问题中所具有的开放性和探索性,更是使学生创新能力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极大的提高。‎ ‎    1.开放性问题--发散求异 ‎    新情境问题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却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对所涉及的问题都力求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以至于使学生误认为要么对,要么错,别无选择,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从社会热点到生活实际不一而足。有些问题可以没有现成的结论,甚至有的尚有争议或答案并非唯一。例如“吃什么补什么”有没有道理?克隆动物的母亲应该是谁?转基因动物的对人类的影响等。解决这些问题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民主意识、科学评价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提高科学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        2.探索性问题--设疑创新 ‎   ‎ ‎ 探索类问题要求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从不同角度、沿不同方向,在各种不同层次上进行分析和思考,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和途径。在探索性问题中,常常含有学生尚未学过的某些方面的知识。在生物规律还不明确的情况下,面对新信息问题也可能是没有答案的,只要求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做出某些猜测和假设,或获得与之对应的处理方法,这将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精神,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生物问题。这些新情境问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的难度,使学生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解决;二要在教和学两方面均富有探索性,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才能兴味盎然,富有激情;三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望,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 ‎    近年来,在高考试题中也明显加大了对探索性问题的考查,如2003年全国高考“理科综合”新课程卷中的压轴题是关于脊神经的问题,命题者选用脊神经根功能的实验研究过程及方法,要求学生阐明得出相应结论的依据,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因为要在短时间内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必须要创造性地进行知识和方法的迁移。总之,转变教学观念,优化以往积累的教学经验,充分发挥新情境问题的特色,以学生为本,以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创新意识和提高科学素养为目的,才是实施新情境问题教学策略的基本指导思想。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