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有效利用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语文论文之有效利用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心理素质 龙山县洛塔初中 王育辉 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急遽变革,使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都在悄然发生着不同的变化,很多家庭结构也在迅速发生着改变;同时中学生学习负担的不断加重以及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都是中学生无法回避的社会现实。这些变化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因此便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虽然,心理健康教育正在受到各方面的日益重视,但很显然,学生的心理健康必须在完整的生活和全面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而不是靠单一的心理课程来支撑。 语文教学是在中学占据教学资源最多的主导课程之一。语文教学实践的不断改善,无疑是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途径。语文教师在改善和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独特作用。 一、语文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课文和教师这一思想感情载体的作用 中学语文教材选用的大量古今中外的优秀范文,极富思想性、艺术性,其不仅是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也是学生与教师和作者沟通和建立共同思想感情的媒介。本人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表明,语文教学如果能够有效地通过语言艺术本身和各种多媒体材料的运用,引导学生进入原作者的情感意境,便能较好地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看待世界的方式,并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和文化品格,使学生情操得到陶冶,从而使学生建立起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实际环境的基础,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以《最后一次演讲》一文为例,教师在讲读这篇文章时,可以结合讲演词本身的特点,使自己和学生能够进入角色,体验作者的沉重悲愤、慷慨激昂的情绪,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熏染。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角色的扮演、演讲比赛等课程设计,支持课程实现建立提升学生心理素养的延伸目标。 二、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分析和评价作品来渗透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 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文章的主旨和灵魂,也是作者写作的意图所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而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抓住主题思想,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有意识地在分析和评价作品中去渗透积极的人生观,为学生建立自己的人生观提供“支架” 。譬如《俭以养德》一文从道德品质的高度摆事实,讲道理,阐述了提倡节俭的观点。教师要从把握中心论点、分析文章层次入手去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深入浅出地讲明文章所要阐明的道理,然后让学生分析不同行为模式的是与非,美与丑,因势利导地进行育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其思想觉悟,并在此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语文教师可以在学生和课文作者之间架设一座感情交流的桥梁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和文章作者之间架设一座感情交流的桥梁。在引导学生体悟语言本身韵律之美的同时,深刻体验作者的心境和看待事物的价值取向。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中的“海内存自己,天涯若比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于谦《石灰吟》中的“焚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诗句均折射出诗人的胸怀、情感和精神境界。教师需要结合现代社会方式,带领学生先走进诗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再引导学生分析自己在现实生活以及与同学交往中的认同取向和行为实践。 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只要有意识的注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理念,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本身的兴趣,提高语文成绩,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的过程,也就成了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日常实践。如能做到这样,语文教学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便融为了一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一定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得到提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