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数学论文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 涂丹娟 课程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可见,数学课程标准将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放在了与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已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为与新课程目标相迎,就必须从小对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数学价值观进行培养,下面就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我个人的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宽松愉快的环境里,学生往往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容易突发奇想,有利于个性的发挥。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导者和合作者。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学习气氛,把威严放下,做孩子们的朋友,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与沟通。 1.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教师热爱学生,主要是受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的支配,更富有理智特征。而学生的尊师,是对教师爱生的回应,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的,它更富有情绪色彩。所谓情商的力量大概在学生身上表现得更明显些。因为尊敬和信赖,学生更多地表现出主动参与的激情。教师如能做到和学生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的话,学生则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因而,课堂上,教师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发自内心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平时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关爱的手势,信任的倾听,慈祥的笑容都可能使他们对你产生兴趣,把你当成良师益友,从而愿意在课堂上和你交往,学生的独创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都将得到充分发挥。 2.平等对待学生 学生在知识能力、道德水平、相貌性格及其家庭背景等方面往往存在差异,作为教育工作者从根本上应该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切记偏爱和偏见,切不可重视优生,歧视差生,忽视中间生。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该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给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或有意把问题分成几个层次,较难的题目可以让能力强的学生回答,一般的题目让普通的学生回答,容易的题目让能力差的学生回答。也可以有意叫小组中能力差的学生念出小组讨论的结果。这样,所有的学生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并对课堂产生兴趣。 3.构建有效的课堂 以往为了维持好课堂纪律,我们常常要求孩子们坐端正,不许讲话。其实,太多的限制会使学生对教学失去兴致。诸如上课时一律“身子做正脚放平”等规矩,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化的限制,会分散学生的精力,不利于学生积极的思维,也不利于个性风格的养成。教师不必对学生指手划脚或且站且坐等行为过于限制,只要他的注意力集中则行。 同时,要正确对待爱插嘴的学生,课堂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教师正要进行下一个环节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冷不丁冒出一个问题,或补充一种算法,或提出一种疑义等。这时,放弃既定环节教学,就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装作未见,又显然有悖于“据学而教”的理念。每每遇此,教师常常进退两难。一个真诚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师要善于处理难堪局面,与其为扰乱课堂纪律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如顺水推舟,肯定他的亮点,遇事论事,也许效果会出乎预料。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素质。一节课的任务不能完成还有下节课,但学生创新火花的迸发不是周而复始的。教学中,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生成点是一闪而过的,一个时间差,就可能错失一次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良机。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1.巧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要学有所成,就得从培养兴趣开始,要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兴趣,才会去探索,去考证。因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设置各种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个个爱听故事,如能把数学知识变成故事,用于导课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整数王国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数点,四位数大哥邀请小数点到他们中间,与他们合影留念。当摄影师准备给他们拍照时却发现四位数大哥变小了,变得比最小的三位数还小。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们在强烈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很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2.开展游戏性的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和一定的情感体验相联系,是一种精神力量。游戏是一项适合儿童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的活动,教学中引入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由于参与活动时全身心地投入,最容易产生愉悦的心境。而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往往会加强其学习兴趣的稳定性。如:口算大王比赛,登山夺红旗比赛,小组对抗赛,“找朋友”、“送信”等一系列活动,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使学生比、学、超,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将课堂溶于生活,提高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自己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本身就是融为一体的。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是这样导入的:教师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上有圆”?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教师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椭圆形的?”学生回答:“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教师就此引入新课:“今天研究了圆的特征,同学们就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教师把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背景出发,使学生看到所学的数学知识就是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事情,体会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极大兴趣。 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会和力量。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内趋力。 1.课堂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往往影响到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得好,学生积极性很高,思维空间扩大,对下一知识掌握得好。评价不得体,学生挫伤积极性,失去兴趣,无精打采,甚至会影响到一堂课的情绪,乃至一天的情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得体的评价,显得特别重要。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旦发表了一个有创新的见解,教师应积极给以肯定,或竖竖大拇指,或全班击掌鼓励;学生回答不对或不成熟时,教师可以这样鼓励:“你思维很灵敏,再细心想一想,看能否说得更完整”“你真爱动脑筋,继续努力!”“谁愿意帮助他?”等。总之,教师应避免直接的否定评价,应采取得体、鼓励性的评价。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回答时无拘无束,无后顾之忧。 2.作业评价 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必要的技能技巧。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但是,部分学生的作业是敷衍了事,正确率不高。针对学生做完作业后想急于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的现象,我让同桌互换作业,相互校对答案,错的改正,但不擦去批改痕迹,收上来教师批改,对校对后改正正确的作业,我仍评“优秀” 。这样做,错误的信息在学生的头脑里停留的时间短,取而代之的是正确的信息,且印象深刻。对那些作业全对,且字迹工整的学生,我评“优秀”,旁边还盖一个“顶呱呱”的大拇哥,予以表扬。对那些平时作业不够清楚的,偶尔出现比以前要好的学生,我也如此评价,予以鼓励。这样一来,学生的作业书写及正确程度大有提高。 总之,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暂时的、变化的和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却是持久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只有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