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心得)之新课标下否定性评价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新课标下否定性评价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美术论文之新课标下否定性评价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 ‎  作者:磐安县尚湖镇中心小学 倪雄群 ‎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新课程实施的大环境下,否定性评价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并突出强调了评价促进发展和变化的功能,明确了评价不只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个性,鼓励创造,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否定性评价与肯定性评价的结合、与弥补错误的结合、与挖掘学习价值的结合、以及与幽默语言的结合。‎ ‎  【关键词】 否定  评价  弥补  快乐  挖掘 ‎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评价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的调控手段,它联系着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情感、准确,及时的评价能使教学过程更趋完善,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上的评价不仅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它的功能除了对学生的参与做出准确的评价之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能保护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其心智,拓展其思维,激发起学生更强烈的参与欲望。因而,可以说评价是又一次活动的开始,前奏。‎ ‎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正面的肯定性评价虽然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但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评价的准确性又不得不从反面做出否定性评价,当然,有时候难免会用“不”来评价时,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有毒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而,否定性评价的操作要难于肯定性评价,但只要巧妙处理,运用否定性评价取得的效果丝毫不亚于肯定性评价。那么如何有效、巧妙地操作否定性评价呢?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评价。‎ ‎  一、与肯定性评价相结合,贬中有褒 ‎  课堂教学中,对于来自学生出现的错误理解、错误操作,教师要及时给予精辟、恰当的评价,在加以否定的同时要采取“沙里淘金”的方法,找出值得肯定的因素,从而冲淡学生因失败而产生的失落感,努力发挥其激励功能。‎ ‎  在美术实践课堂中,经常发生学生由于学习时不认真不细心思考而对操作错误的情况。例如在教学美术实践课《小书签》一课时,有的学生没有理会这个“小”字,用很大的一张纸做了一张很漂亮的书签(四周剪出不同形状轮廓,正面画上很美丽的图案,背面还写上祝词)。因为他与别的同学做得不一样,师问;“你是怎么想的呀?”该生回答:“我四周剪出不同形状轮廓,可以显示出它的曲线美,正面画上图案,看去美丽漂亮,背面写上祝词,是准备在朋友生日时送给他作为生日礼物。”‎ 学生的思路非常有创意。但是他在制作时把小书签做得太大了,不能把它当书签用。老师是这样评价的:你在思考和制作时,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的进行制作,很有创意。如果在思考时能再仔细些,看清题目,理解“小”字,你就不会出现做得太大而不附合实际这样的错误了。像这样的学生我们要善待这种错误,先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喜欢用自己脑子进行探索创新的好习惯,再用婉转的语气指出他所存在的不足,以保护他们的学习热情。‎ ‎  这样一分为二的辩证性评价,不仅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与进步,有效保护其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了解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达到修正错误的目的,使否定性评价真正成为发展性评价。‎ ‎  二、与弥补错误相结合,因否定再尝试 ‎  儿童大多具有好胜心,偶尔的尝试失败后,往往会感到遗憾,并希望再试一次。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首次尝试失败后,强烈的好胜心会使他们的注意力、思维水平都处于最佳状态,所以如果此时你给他进行点拨,再让他进行尝试,效果是最佳的。‎ ‎  如一上年级第十四课《我做的笔筒》要求学生利用一次性纸杯或是家中一些无用的纸盒制成。制作方法其实很简单的,关键是如何装饰。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位学生想用蜡光纸包在一只塑料杯外,但他没有考虑到纸杯的外形是个扇形,再加上塑料杯随着挤压会变形等问题,只是一味地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力地粘,可结果是什么也粘不牢。眼看着他一次次地失败,我刚想伸手去帮他的时候,他忽然把那张蜡光纸揉成一团,弃之不顾,也不考虑美观不美观,直接在纸杯上贴上卡通图案。‎ ‎  我假装什么也不知道走到他身边,用惊喜的语气对他说:“你的这个老虎头像做得真是活灵活现。” 他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不过,直接粘贴在纸杯上好像不是很美观,你说呢?” 这位学生没回答,“我明白了他的意思,请你把你的困难告诉我。”我真诚地倾听并帮助他分析,和他一起解决了问题,完成了制作。看到成功的喜悦又一次流露在他的脸上。‎ ‎  对于这个学生的作品,如果我一开始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而直接就说“好”,也不给他其它评价,那就可以看成不是对学生的评价,而是进行下一个环节的过渡语。更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对学生所遇到的问题不理不睬,学生会默认这个知识的正确性,为后续学习埋下了定时炸弹。‎ ‎  如果我一开始就用否定的语气,这位学生可能会不服气,书上也没有要求一定要粘贴蜡光纸吗?怎么能说我做得不好呢?也许可能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 ‎  所以,在实施否定性评价后,教师应该给学生再次尝试的机会,应引领学生自觉纠错,使其树立进一步探求正确制作方法的自信心。须知,否定性评价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不是为了“否定”‎ 而否定,在评价中不只是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让学生重新感知,深入思考,让他们经历一个自得自悟的过程。‎ ‎  三、与挖掘学习价值相结合,以否定促生成 ‎  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是难以一一预料的。它既是一种学习经验,也是一个学习契机。布鲁纳说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妨从另一个角度去挖掘和肯定该结果产生的借鉴和提示作用,从中点燃其隐含的教育火花,生成有效的教学资源。‎ ‎  例如上《风车转呀转》一课时,制作纸风车时许多学生都选用自己的材料做,效果一般都不很理想,不是转起来较慢、就是不会转。可大家都想做,想做一个转得更快的风车,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发现:(1)纸的厚薄有关,纸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太厚了又太笨重,风小转不动;太薄了风车容易变形而不转。(2)风叶中间的钉子钉得太紧了,导致风叶转不动。我不是采用批评的语句:“别人做的都会转,你做的不会转,肯定是你自己做得不好。”而是用:“你已经做得很好了,只是不会转或转得较慢,这里面一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如大家一起讨论,来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找出问题,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比较,学会创新。‎ ‎  教师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没有急于指出错误,而是以导的方法,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只有当师生都处于边听边讲边纠错的频繁而密切的交往中时,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积极的,课堂上会充满朝气,就会呈现轻松的、愉快的、生动活泼的氛围。同时,教师简单的几句话,很好地保护了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又让新的知识点得到生长。可见教师的评价有多么重要。‎ ‎  四、与幽默的语言相结合,虽否定犹快乐 ‎  学生在得到否定性评价后,往往觉得十分尴尬。这时,教师要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为学生搭建顺势而下的“台阶”,它犹如一剂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愉快,化解学生受挫后难堪的心理,让学生在笑声中接受教育。的确,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幽默、诙谐的评价语言能恰到好处地推动教学过程,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 ‎  如:教学《认识新朋友》一课时,我安排了二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画画自己的好朋友,第二个环节是“自画像”环节。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在自画像上写着:我是一个小美女,我爱美术,喜欢练字。简单的几句话却有3个错别字。于是教师评价时说:“小美女可千万不能写错别字,不然别人会说,这个美女有美貌没智慧。”幽默的语言令学生捧腹大笑,课堂的一个小亮点由此诞生。可见,幽默是调节课堂气氛的调味剂,它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享受无穷的乐趣,让课堂教学散发出现鲜活的生命力。‎ ‎  在这里我幽默地用“假设”‎ 这一词语,没有采用直接批评学生的语句,这样既保护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我相信,这样的课堂评价用语不仅有即时效应,更有它长期的效应。‎ ‎  所以,小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向师性极强,教师的一句否定无疑会激起他强烈的答题欲望和在学习积极性上浇一瓢“冷水”,而幽默的否定性评价却是天真的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正确导向,它会使我们的课堂充盈着教师的独特魅力和师生其乐融融的和谐氛围。‎ ‎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美术教育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第一位教师也许正是被这一新课程理念所迷惑,因而在学生道德观、人生观、是非观明显出错时,仍然给予学生否定性的评价,这显然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误导。可喜的是,第二位教师并没片面理解新课程的这一理念,而是清醒地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美术课程的基本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时时重视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他及时抓住学生认识上的误区,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学生很快在他的启发引导下获得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才是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真正意义上的美术教学,也是每一个美术教师必须做到的。‎ ‎  教育是一门艺术,之所以称它是艺术就在于它能激励受教育者,能唤醒受教育者的学习热情。自由的氛围是孕育想象力的土壤,精彩的问题是点燃想象力的引信,饶有趣味的评价语言是刺激想象力的催化剂。课堂中学生的思维一次次被激活,思维的空间一次次被放大,学生那种积极欢喜的神情让我们若有所思。课是上给学生的,我们为什么不能让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 ‎  评价是一门艺术!让我们一路“评”来,渐入佳境。‎ ‎  【参考文献】‎ ‎  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2、《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3、《中国美术教育》2007年第3期、2008年第2期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