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两会精神心得体会5篇与习总书记宁夏考察心得5篇
两会精神心得体会5篇与习总书记宁夏考察心得5篇 两会精神心得体会5篇 【篇一】 2020年全国两会,是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在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时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这次两会释放保持定力、开放合作的鲜明信号,彰显携手前行、共克时艰的中国担当,激励中华儿女不忘初心、奋勇前行,并为世界发展注入信心、增添力量。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到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到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从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从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到抓紧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一系列部署求真务实,一系列举措扎实有力,为我们高水平做好2020年各项工作明确了路径、提供了遵循、増强了信心。所以,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最重要政治任务,就是集中精力把两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高度重视,把两会精神学习好。各级党组织要把开展两会精神学习宣传活动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大契机,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以及微信公众号网站、内刊等载体,开展立体式、多角度的学习宣传,迅速形成强势正面的舆论导向。各级领导干部要对两会精神带头学习、深入解读,形成理论学习成果,切实向广大职工讲清以两会精神为指引推动企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真正以两会精神引导职工、以正确與论激励职工,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加快建设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务实、岗位业绩优秀的职工队伍。 【篇二】 在特殊之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人民至上”无疑是最有温度、最有分量的时政热词。短短四字,铿锵有力,折射出的却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执政理念。 5月21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伊始,大会主持人请全体与会人员起立、默哀1分钟,以此来表达对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深切哀悼。这一举动,有沉痛,也有感动,看哭了无数人,饱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饱含着一个大国、一个大党拳拳的爱民情怀。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这样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小细节: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组织十来个人成立专门医护小组,精心呵护47天,成功救治了一位87岁老人。总书记动容地说:“什么叫人民至上?这么多人围着一个病人转,这真正体现了不惜一切代价。” 随后,总书记进一步阐述了“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些力透纸背的言语,不禁让人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2004年在《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一文中所说的话语:“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是为人民干事,而不是 做“官”的;人的生命最为宝贵,群众利益高于一切,领导责任重于泰山。‘乌纱帽’再大,也大不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几十年间,人民领袖深切的为民情怀始终不渝,深深地融入到治国理政实践中。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总书记更是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频繁召开中央高层会议,密集部署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全程、全面亲自指挥着这场规模空前的全民战“疫”,推动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这些话语,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遥相呼应、一脉相承,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与人民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责任担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底线思维。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和终极目标。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及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带来的新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优先领域,综合研判形势,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而是科学布局,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工作,在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上持续发力,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为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这也充分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追求,体现着一个国家深切赤诚的为民情怀。 正如总书记中所说的那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这就是一个即使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始终坚持的“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 【篇三】 就业是近年来全国两会的一个持续热点。据统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共有39次提及就业,与往年相比,今年热词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特色更加鲜明聚焦。“疫后经济恢复”热度领先,充分说明在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全国上下高度期待经济恢复。二是民生话题备受重视。排在前列的热词多与民生相关,其中“就业”排在第三位。在经济下行压力与疫情冲击双重影响下,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今年有874万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稳就业”成为亟待抓紧、抓实、抓好的大事。三是民众期待更加具体。比如,对“医疗健康服务”“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等的关注说明,我国正朝着社会服务精准化、社会治理精细化迈进,政府有所为,民众有所感。其次,无论报告中的“六保”还是“六稳”,“就业”问题依然居首,凸显中央对促进就业的深度关切。 疫情对很多的企业都产生了冲击,很多人的就业机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所以对于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来说,要把就业牢牢地放在第一位,它也是未来几个月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挑战,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作为就业服务部门,下一步又应如何做? 落实报告要求为其一,全面贯彻中央对就业工作大政方针,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抓好各类重点群体就业,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方为重中之首。 过“紧日子”是其二,把政府的“紧日子”变成群众的“好日子”,将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换来企业和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用有限的财力和资源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好事,获得群众认可,使就业创业工作迈上新台阶。 有创新为其三,坚持以民为本、人才优先。惠民生与促发展相结合,深入推进“互联网+人社”,继续完善就业创业服务机制,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创业和人才服务工作,实现就业业务网上办理全覆盖。 其四,稳就业是保民生的重要方面,此外,保民生还需要以失业救助和扶贫为抓手,加大转移力度。此外,适当加大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规模,并向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倾斜,以支持当地经济逐步恢复,为保民生创造条件。同时要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统筹做好化解过剩产能安置职工、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稳定就业大局。要充分发挥创业对就业的倍增效应,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空间建设,开展创业创新活动,推动“双创”蓬勃发展。要继续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要加强公共就业服务,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其五,必须努力巩固就业存量,开拓新的就业空间与领域,保存量与促增量并行,有效化解今年的就业难题并为未来的就业发展创造新格局。当前通过全面加快复工复产来保就业存量十分必要,但还需加快完善促增量就业的相关政策体系,以巩固数字经济带来的各种新业态扩张式发展,同时着力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和以养老、育幼、健康、家政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服务业的发展,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篇四】 近日,全国两会闭幕。两会期间提出了好多干货。两会期间,打开朋友圈、与同事聊天都离不开“两会”,“两会”瞬间占“C位”。 生活中说“两会”,说出了百姓的笑容。不辱使命、不负韶华。现在每次下村、每入一户、每一次交流、每唠一次家常,都能发现群众的精神状态饱满,干活时激情澎湃,脸上洋溢着笑容。群众的钱袋子鼓起了、腰杆子挺起了。村村通了公路,再也不用为下雨走泥路,担心滑坡而担忧;安全饮水有了保障,家家户户都装有水龙头,不会出现连续性缺水,水质水量都有了保障;卫生及时打扫,房前屋后、道路两旁也没出现脏乱差问题。 生活中看“两会”,看出了老区的新貌。小区路灯老旧,亮度不够,有些路灯还是一闪一闪,让人有些害怕。内涝仿佛成为了居民生活必修课、必须经历,每逢夏季梅雨、台风,冬季倒春寒,小区地面瞬间成为“湖泊”,走路就像划船,双脚就是“船桨”。雨量大、下得急促,地面瞬间有积水、水管老旧、排水不畅,出现内涝。2019年底,回到家里,瞬间就是惊讶,心里默默念道“这还是我住的小区吗?”外墙重新刷了一遍;小区路灯全换了,晚上在小区运动的人明显多了、夜晚的小区更热闹了;道路重新硬化,下大雨时也没看到有内涝现象;原先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在纵横交错的线缆和电线上晾衣服的问题也没看到;小区的户外健身器材全部换新、类型也多了。物业定期及时打扫卫生,心情也更愉悦。小区旧貌换新颜,居民幸福生活指数“爆表”。 生活中听“两会”,听出了办事的便利。好些朋友、同事都说,办理住房公积金很方便,签字盖章变少了,跑的部门减少了;提供的服务更多了,再也不用跑去外面复印打印了,一站式服务是真的落实了,“最多跑一次”也是深有体会。不仅仅是办理公积金方便了,现在好多业务都实现了“网上办理、网上服务”,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把事办好。 生活中说“两会”,说出了生活中是实实在在的变化、说出了群众的笑容和想法;生活中看“两会”,看到了新旧对比的变化,看出了群众的自信和满意;生活中听“两会”,听出了为民服务呼声和赞扬,听出了群众的叫好和心声。 【篇五】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科技工作者作为重要的人才资源,是重点项目攻关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让他们竞相揭榜乐于挂帅,攻克项目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项目才能按下“快捷键”跑步前进。 要不拘一格大胆使用。重点项目攻关,关键在科技人才。只要是项目需要的科技人才,不管他们是哪个地方人,不管他们年龄多大,不管他们学历如何,也不管他们资历深浅,都可以为我所用。有的重点项目,只要不保密,境外的科技人才也可以大胆使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熊远著56岁才完成第一个重大科研项目,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只是大学本科毕业,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专家叶培建刚在国外完成学业就回国参加重点项目开发……这些国之翘楚的经历无一不是国家不拘一格用人才的生动注解。我们要始终坚持项目需要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人,始终坚持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资历,积极探索集聚科技人才、发挥科技人才作用的体制机制,创造良好的工作平台,广招并大胆使用四方之才,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项目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努力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要让揭榜者轻装上阵。既然是重点项目攻关,那么难度定然不小。各地领导干部要当好“后勤部长”,带头联系揭榜的科技人才,主动与他们加强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为他们尽快配齐配强工作团队和所需硬件资源,千方百计为他们提供一切工作便利。用人如用器,用其长而不强其短。有的科技工作者可能个性比较强,这个时候更要坚持用人不疑,充分尊重信任他们,倡导形成一种多元和合的价值取向,决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技工作者的手脚捆死了,花费他们不必要的精力。重点项目攻关,可能需要经历不少挫折和失败,很难一下子成功。对于揭榜者的一时失败,千万不可对其求全责备、指手画脚,而是要加强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心理疏导,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在全社会营造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够轻装上阵,心无旁骛干事创业。 要让挂帅者名利双收。但凡人才,无论是引进、培养还是使用,都是高成本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为了广泛吸引人才,专门谋划出台了“人才九条”,其中规定:对搞成的每个项目,只要产品有销路,其利润由双方商定比例分成,或给一次性总付酬;贡献突出者,县委将予以记功、记大功、晋级、晋职。这种让人才名利双收的做法,得到了全国人才的积极响应,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经济学家于光远、教育家潘承孝等50多名高级专家学者都慕名参加了正定的经济顾问团,全国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00多名科技人员去函咨询、提供项目、联系工作调动。时至今日,正定的“人才九条”对做好人才工作仍具有重要启迪意义。我们要创新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工作者评价体系,对于那些亲自挂帅出征、为项目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既要给予必要的精神奖励,也要给予必要的物质激励,甚至可以给予一定的股权、期权和分红激励,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成果转化中既赢得社会尊重,又获得应有报酬,决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今年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对全国科技工作者给予勉励。让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携手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提供更好的工作平台,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轻装上阵,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加快全国重点项目推进,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习总书记宁夏考察心得5篇 习总书记宁夏考察心得5篇 【篇一】 夏日炎炎,6月8日至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到宁夏考察调研。他牵挂着那些还没有脱贫的困难群众,惦念着那些刚刚脱贫、日子还不富足的乡亲们。3天时间,习总书记进农村,察黄河,访社区,走田间,看滩区,烈日当空,风尘仆仆。亲切和乡亲们交谈,听基层声音,看村容村貌,一颗心都在人民生活、发展上。他强调要坚持扶贫性质,向困难群众倾斜,多招收困难群众就业。乡亲们搬迁后,更好生活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身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在发展的同时,还要珍惜黄河水资源,注意解决好稻水矛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的种养业……今年是脱贫攻坚战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在完成目标任务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开拓思路,想尽办法组织好产销对接,推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习总书记提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帮助后发地区脱贫的同时,也要把当前与长远、‘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篇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建立健全干部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三点其实是有必然联系的,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性质要求党员干部要以“为民造福”为己任,而面对新时代新任务,在“为民造福”过程中又难免有失误,因此需要激励机制,同时,“为民造福”的最大敌人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更应该警惕。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这三点牢记心中,抓好落实。 修炼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胸怀之功,为人民谋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名党员干部工作的好坏,首先要看人民的满意度,领导干部要始终把“为民造福”记在心间,并将其作为一面“镜子”,经常“照一照”,时刻提醒自己,为民初心是否抛到脑后,为民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为民造福”不是口号,要躬身践行,用心关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为民造福当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坚持人民至上,切实解决就业、教育、收入、医疗、养老等各方面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修炼好“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责任之功,为担当者担当。“为人民谋幸福”需要有人去做,各项政策法规需要有人去执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广大党员干部在发展改革中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面对所有困难,当然,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遭遇挫折和失误在所难免。犯错并不可怕,关键是态度。各级领导干部要落实好中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真正让广大党员干部敢于撸起袖子、真枪实弹,在实践中提高本领、在历练中增强能力;真正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攻坚克难中摸爬滚打、探索创新,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时经受考验、积累经验;真正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中有勇气更有底气,“经历风雨更看得见彩虹”。 修炼好“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毅力之功,整治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为民造福”路上最大的绊脚石,要坚决剔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不是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吹出来的,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工作上,投入到为民服务的事务上,多一些真心,少一些假意,真正从应付各种检查、会议中解脱出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有其生存的土壤,彻底根除,任重道远,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毅力来整治,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篇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来到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察看村民刘克瑞家院落。习近平总书记在察看完村容村貌后,与回族村民刘克瑞亲切交谈,交谈甚欢。 漫步时,眼神里表达出由衷喜悦情。宁夏自古以来就有“苦瘠甲于天下”之称,恶劣的自然环境是该地区长久、持续贫困的重要因素。2009年开始,宁夏南部山区20多万贫困群众从山上搬迁至山下,在吴忠市建成全国最大的单体生态搬迁集中安置区之一。刘克瑞是第一批从西海固搬至红寺堡镇弘德村的。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扶贫调研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策略。在党中央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宁夏当地政府开始积极探索“政府+企业”发展模式,引进实业企业进村设厂,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产业实现脱贫致富。刘瑞强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如今房前硬化的水泥路,绿荫掩映下红瓦白墙,子女工作有着落、老两口养老有保障,全家已于2017年实现脱贫,是脱贫致富的典范。他们的生活也是当代农民幸福生活的写照。 话语间,眼神里传递出向上正能量。在即将迎来全面脱贫攻坚胜利成果的同时,要时刻铭记党恩,不能忘记在脱贫攻坚路上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更不能因为一时的收获沾沾自喜、自鸣得意、故步自封。要一鼓作气,继续发挥攻坚克难精神,巩固脱贫成果,帮助更多贫困家庭脱贫摘帽,坚决防止出现返贫现象。在攻坚路上,纵然荆棘丛生,仍然要鼓足士气,不能气馁、抱怨甚至厌世,要坚定自信,发挥社会正能量。另一方面,宁夏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回、满、蒙、藏、汉多民族杂居在一起。不一样的文化、不一样的信仰、不一样的民俗、不一样的语言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但因为身体里流淌着同样的血液、跳动着同样的爱国心、秉承着同样的爱国情,民族间有种天然的凝聚力。在脱贫路上,各民族之间要携手并进、求同存异、相互扶持、和谐包容、共同发展,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情深处,眼神里寄托着新的希望。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昔日荒芜戈壁,如今绿草茵茵;昔日苦寒之地,如今令人神往;昔日夜不能寐,如今步履从容;昔日泥泞小路,如今平坦宽敞。决胜脱贫攻坚的步伐吹响了幸福的号角,百姓舒展的眉毛,如花的笑靥,晕红了的脸颊在心头荡起层层幸福的余波。刘克瑞家脱贫致富的过程是中国千千万万家庭的缩影,代表着千万户贫困家庭由艰难困苦迈向全面小康的“蝶变”。总书记对村民寄予了新的希望,希望乡亲们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抬望眼,满地皆是致富黄金路;留恋处,终不忘总书记殷殷教诲情;挥手间,道不尽依依惜别情。总书记此次宁夏之行,看到了成绩,鼓舞了士气,指明了希望,展望了未来。未来,正如总书记所期望的那样,要继续不忘初心,披荆斩棘,追赶超越,开拓创新,用自己的努力照亮前行的路,才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篇四】 6月8日至6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这是今年全国两会后习近平总书记的首次国内考察活动。在这次考察中,看望红寺堡移民搬迁群众、在田埂边同劳作中的村民亲切交流、“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温暖话语……这些无不体现总书记心系民生冷暖、胸怀万家忧乐的为民情怀。 无论是此次的宁夏之行,还是刚刚结束不久的全国两会,“人民”这个念兹在兹的主题都显得格外突出。事实上,从我党成立之日起,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就从未变过。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如今中国共产党的壮丽史诗,正是亿万人民一笔一画书写下来的。这根笔不能断,作为当今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继续做好“为人民服务”之事,真正当好人民的“心”上人! 做人民的“心”上人,用心听民意,让人民暖心。我们常常会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活动中,与人民群众手拉着手,同坐一张炕或是同坐一条凳时亲切交流的场景,这样与群众心与心对话的场景那样温暖。而正是总书记这样的一次次用心倾听,一个个让人民暖心的实在政策才陆续出台。善于倾听、认真聆听,这是一种品质,更是我们作为党员干部需要具备的品质。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我们都会面对人民群众,解决的也是人民群众之事。人民有何需求?群众有何问题?这都需要我们耐心去问、用心去听、认真去记。所以我们要经常迈开腿,深入一线;经常张开嘴,询问需求,只有这样的实在作为,我们才能看到人民的困难,也只有这样的用心倾听,人民所思所虑才能最终解决。 做人民的“心”上人,全心为民事,让人民放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全心全意为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真正放下心来;只有这样,人民群众的生活才会越变越好。而在另一方面来讲,全心为民事体现的就是一名干部的实干和担当精神。“群众拥护啥,咱就去干啥”,“吃亏”书记李连成为了村庄的发展、为了村民的幸福,想方设法、一心扑在其中。主动传授大棚菜种植技术、贴钱帮扶贫困群众、积极引进外有企业……心里装着群众,肩上担着群众,就是这样,他干出一件件让人民群众幸福感十足的实事,这是人民的“心”上人,我们就该做这样的为民担当好干部。 做人民的“心”上人,尽心解民忧,让人民安心。利民之事,丝发必兴。群众之事无小事,党员干部需要做到的是将“忧民之事”常挂心间。群众忧何事?这需要我们俯下身子、贴近群众,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样才可获知。那么民忧又该如何解?口头说说,毫无行动,这固然不行,唯有真心实意、尽心尽力,人民所忧才可一一化解。莫让群众干等、少让群众跑腿,将工作落实在民忧之事,不喊口号、不说空话,答应群众的事努力为之,务求实效。如此的全心全意为民忧、解民忧,人民方能安下心来。让人民笑容露出来、让人民满意点起来,这样的的党员干部才是人民的贴心干部。 以心交心,心心相印;以情动情,真情交织!亲爱的党员干部们,让我们努力做好人民的“心”上人,让自己的“一心一意”赢得人民的持久点赞;以自己的“真心真意”收获人民的满意打分;用自己的“全心全意”换取人民的幸福笑容。 【篇五】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总书记的深情寄语,温暖感动各族同胞,汇聚民族团结之力。在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习总书记于近日考察宁夏驻足黄河岸边再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此举宣示了我们党带领各族人民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必胜信心。 “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是制度之优的集中体现。一部中国史就是各民族交融汇聚的奋斗史,悠悠中华,上下五千年,没有任何一个时期的民族团结比今天的民族团结更为紧密,没有任何一个政权领导下的民族发展比今天民族发展更为繁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如石榴籽般越抱越紧,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的康庄大道,共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想,一路凯歌前行,激发出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役。目前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地区都为少数民族地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就是要攻城拔寨,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四川大凉山深处的“悬崖村”,彝族同胞以临崖生存的超人胆识,滚石上山的坚韧毅力,战胜“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从攀爬湿滑的藤梯到架起牢固的钢梯,再到易地扶贫搬迁,发展特色旅游,成为了脱贫攻坚的生动缩影。惟其艰难,才能更显勇毅,脱贫攻坚进入关键一役,更要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做到精准施策,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发挥民族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好特色产业,甩掉“穷帽子,”拔掉“穷根子”。要一鼓作气、尽锐出战,共同决战脱贫攻坚。 “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是全面小康的共同幸福。“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今日之小康是全面之小康,均衡之小康,缺少任何一个少数民族的小康都不能谓之为全面小康。在滇藏交界处,生活着我国28个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的独龙族,常年大雪封山,险峻的独龙江大峡谷让独龙乡成为了罕有人知的极度贫困之地。全面奔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掉队,在党中央的关心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独龙族以“整乡推进,整族帮扶”的超常规措施推动独龙族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全族脱贫,变满目苍翠为致富银行,走出了绿色脱贫的创新发展之路,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的郑重承诺。困于艰难,冀于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56个民族的共同目标,幸福美好的生活是56个民族共同的希望,各民族要如石榴籽般相互依偎,团结一心,手挽手,肩并肩,奋力前行,才能共同迈向全面小康。 颗颗石榴籽,殷殷民族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密相依,在民族团结中积聚决战脱贫攻坚,建设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想的强硬底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