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心得)之关于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历史论文之关于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师共同关注共同探讨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反思并对“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有了几点新的认识: 1、了解学情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 了解学生情况、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察言观色,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要做到心中有数。了解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起点和判明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认知规律等。只有了解学生情况,教学才有针对性、有效性,课堂教学才能收到最大效果。 2、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是我们进行各种教学活动设计都应服从和遵循的最高准则。以《经济大危机》一课为例,这一课课标要求是:了解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这一课的关键史实就是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以罗斯福新政为核心,把经济危机当做背景处理。这样课堂教学既抓住了重点,完成了课标规定内容,又能够有充裕的时间对罗斯福新政进行比较细致的深入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3、设计教学活动是有效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是 “教”与 “学”的互动过程,处于首位的是学生有效地学。这在教学操作上,有两个着力点:一是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目标,调整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乐学;二是重视自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先学后教”,让学生会学。既“乐学”又“会学”,学生的学习才更有效。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根据教材的要求,设计各种探究活动。例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这一内容时,我采取了情景体验的教学方式。方法是:课前布置任务,由历史课代表选出一位同学来扮演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哥伦布。要求同学们提前预习课文,收集资料,在课堂上对新航路的航线进行“现场报导”。这样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既轻松地记住了具体航线,又体味到其中的辛酸与艰苦,更深刻了解到新航路开辟的意义。为下一问题的讲述做了铺垫。由此可见,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活动,能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4、加强学法指导能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1)教会学生阅读方法。首先,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的目录,目录是教材的提纲,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概括,也是最简单的历史线索。如:读中国近代史目录,可以了解这段历史发展的两大线索;掌握五次侵华战争和四次革命运动。然后再阅读教材的正文,正文是教材的重点,是学生阅读的核心,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以前,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阅读提纲,往往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 (2)、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 (3)、构建知识框架。对历史知识体系的探讨,实际上就是弄清各部分历史知识之间隐含的内在关系,并升华到理性高度加以分析,最终得出规律性和本质性的认识。如在第二轮复习时,我们可以根据《考纲》将课本知识综合为诸多专题,主要包括三部分,即中国史专题、世界史专题和人物专题。中国史专题包括列强的侵华战争、中国近代化探索、民主法制建设等专题;世界史专题包括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近代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等专题;人物专题按照国别史划分。复习到日本明治维新时,既可以联系中国的戊戌变法,又可以联系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这样复习有利于历史知识中外联系、总揽全局,又能以小主题为中心进行重点突破,纵横联系,构成知识网络体系。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师生双赢的,学生在认识和能力方面从少知到多知,过程与方法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积极参与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老师呢,对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内化后收获了通达;在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中收获了经验,在和谐、流畅的对话教学中收获了灵感,每一堂课我们用心去解读、认真去设计,最后收获的就是个性化教学的风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