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在课改实践中促进学校的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在课改实践中促进学校的发展

其他论文之在课改实践中促进学校的发展 ‎ ‎  十六届六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部署。其中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成为本次会议的一个关键词,也让我们进一步感到肩上责任的重大。认真领会“二期课改”的教育理念,确保新课程在学校里的实施,将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落实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之中,是我们每一个学校的必然选择。‎ ‎  一、“二期课改”实施过程中一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问题 ‎  1.对课程结构的认识。‎ ‎  “一期课改”的课程结构是按照课程实施的要求来划分的。必修课程对应着会考和就业预备教育;选修课程对应着高考和升学预备教育;活动课程为学生兴趣爱好的发展搭建平台。“二期课改”的课程结构是按照课程的功能来划分的。基础型课程的主要功能是打下共同基础;拓展型课程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个性发展;研究型课程的主要功能是丰富学习方式。‎ ‎  两类课程名称之间不存在对应的关系。一个知识点的学习,在“一期课改”中,对应着一类课程;在“二期课改”中,可能对应两种以上的课程类型。拓展型课程包括学科类、专题教育类、活动类三个科目组,包含了“一期课改”中的选修和活动两种类型的课程。‎ ‎  2.对三类课程的态度 ‎  总体上看,三类课程中,很多学校比较重视的是基础型课程,比较淡化的是拓展和研究型课程。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校对这两类课程认识不足,认为这样的课程都是应景的,开不开、开好开坏无关大局;二是学校没有得力的师资,开设起来问题很多;三是这两类课程教研的力量不强,指导的力度不够。在以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时代,将主要精力放在基础型课程上是成效是很明显的,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我们就会发现,不重视拓展和研究型课程的教学,我们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就会比较单一,在自主招生的过程中就会显示出学校教育的缺陷来。‎ ‎  3.课堂实践中的困惑 ‎  用“二期课改”新教材,上的是不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课?一些学校的课改实践已经告诉我们,老师们嘴里讲出来的新课程和他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呈现的课程是不同的,甚至完全是两张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样的话说起来是比较方便的,但要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之中,还有很大的距离。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教师难以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不知道什么样的课是真正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还有就是一些所谓的专家瞎指导,导致形式主义的教学展示课不断出现,给那些听课的老师以错误的信号。‎ ‎  二、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  1.培养教师的读书习惯 ‎  所有的教育理论,只有通过学习,才有可能内化为教师自己的见识。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学习途径就是读书。教师自己不读书,培养不出会读书的学生。我首先自己带头读书,并写读书笔记,用自己的行动引领教师。‎ ‎  针对实施新教材的高一学生,我们还专门开设了语文、英语阅读课,从起始年级开始拓展学生的视野,同时也促使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 ‎  2.对三类课程分类指导 ‎  基础型课程,我们将重点放在课程标准的学习以及教学基本环节的把握上。重点引导教师将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转化为每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并通过备课、上课、作业、评价四个环节加以落实;‎ ‎  拓展型课程,我们将重点放在健全三个科目组方面,同时和学校的发展规划相衔接,努力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社团文化”拓展课程系列;‎ ‎  研究型课程,从一个个具体课题的方案设计和实施环节如手,让学生和老师了解开展研究的基础知识,进行起步探索。‎ ‎  3.加强微课题教育科研 ‎  在实践“二期课改”的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的具体的问题,比如制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上课时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合作学习如何开展;多媒体如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 等。我们的做法是:选择非常具体的、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解决的微型课题,开展以解决课堂实际问题为特征的教育科研工作,在这样的科研活动的获得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 ‎  4.锤炼两支队伍 ‎  一个是宝塔型的骨干教师和星级班主任梯队。我们通过教代会,制定了三个层级的骨干教师、星级班主任评聘条例,加大对骨干教师队伍的资金投入,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同时也制定了骨干队伍的管理条例,明确责任,以点带面。‎ ‎  一个是教研组和备课组队伍。美国的一些教育专家在对上海教育的考察中,发现我市基础教育做的比较好,从教研的角度看,是因为有两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一种是正式教研活动,一种是非正式的教研活动。非正式教研活动越深入,教师之间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的氛围就会越浓厚,就越有利于形成学习型的班组。我们的队伍建设就在非正式教研活动的深入方面下功夫。‎ ‎  5.倡导不着痕迹的德育。‎ ‎  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和他的学业成绩密切相关的,凡是行为习惯抓的比较好的班级和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比较突出;反之,教师花费了很多的心血,却总是按住葫芦浮起瓢,取不到好的效果。‎ ‎  但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行为习惯只是德育的底线,是学生和教师必须遵守的准则,它的强制性比较强,容易引起师生的反感。我们正在探索在课堂教学中不露痕迹的情感引领,要在推进“二期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着痕迹地实施德育,实现育人的目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