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计划总结之《鸡兔同笼》课后感悟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计划总结之《鸡兔同笼》课后感悟

数学计划总结之《鸡兔同笼》课后感悟 ‎ ‎ “鸡兔同笼”问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112-114页“数学广角”中的教学内容。它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的一道数学趣题,在民间流传至今,是很有名和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奥数中也在广泛研究,所以这个问题比较难,我教学这课后有很多感悟!现在和大家交流下我的课后反思。‎ 我自己设计操作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感知经历数学文化的发展、知识的产生、思想方法过程;让学生学会数学思想、方法、并且能运用来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策略!‎ ‎    一、创设情景,游戏入题 ‎    1、先听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2只眼睛4条腿……‎ ‎    2、 再抽4名学生上台参与接龙:2只青蛙……;3只青蛙……‎ ‎    3、紧接着是脑筋急转弯,课件出示图片(教师即兴提问:头数,眼数,腿数)‎ ‎ 反思:这个环节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当然也是为了给孩子等等计算鸡兔腿数作好铺垫,这样子孩子不仅能联系到头数、只数、腿数的关系,还能在愉悦的气氛中探究,一石二鸟。‎ ‎ 但是我在处理这个环节出现了2个失误,对孩子“‎ 引得不够,该进未进”,接龙时孩子接不上,我应该示范一次,或者全班同学一起玩;还有是我抽的学生,是平时班上能力稍弱的,表达欠佳的孩子,这也导致游戏不顺畅;所以这个环节没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 二、大胆猜测,新知探究 ‎ 1、一个被遮住的笼子,只知道里面有12只鸡或者兔,让生猜里面最少多少只脚,最多多少只?可能有多少只脚?‎ ‎ 2、待学生发表完意见,揭题:介绍这个问题的历史,发展等,爱国情感教育。‎ ‎ 3、出示原题:今有雉鸡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鸡各几何?理解题意后继续让生猜,孩子们发现有难度,数据太大了;教师:化繁为简,把数据改小点来研究,8个头,26只脚,鸡兔各有几只?‎ ‎ 4、尝试着合作完成,也可以用猜的办法?为了方便比赛,把你们猜的情况次数在表格上记录下来。(师巡视,点评)‎ ‎ 5、抽生说想法(多数是顺反依次)‎ ‎ 生A:跳跃式猜出来的,2次。‎ ‎ 生B:对半猜 ‎ 生C:直接猜出来的。‎ ‎ ‎ 师注意引导出猜了几次?为什么有些情况没猜,猜了也错,那猜了是不是没价值?(生说了我在心里算了的,不行的就没记录了)师:也就是排除了,这样你才能更快。‎ ‎ 根据情况填表格,故意留3格没写,问:你们能不能很快报出后面几组的数据?‎ ‎ ‎ ‎ ‎ ‎ ‎ ‎ 鸡 ‎ ‎ ‎ ‎ ‎ 8‎ ‎ ‎ ‎ ‎ ‎ 7‎ ‎ ‎ ‎ ‎ ‎ 6‎ ‎ ‎ ‎ ‎ ‎ 5‎ ‎ ‎ ‎ ‎ ‎ 4‎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兔 ‎ ‎ ‎ ‎ ‎ 0‎ ‎ ‎ ‎ ‎ ‎ 1‎ ‎ ‎ ‎ ‎ ‎ 2‎ ‎ ‎ ‎ ‎ ‎ 3‎ ‎ ‎ ‎ ‎ ‎ 4‎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脚 ‎ ‎ ‎ ‎ ‎ 16‎ ‎ ‎ ‎ ‎ ‎ 18‎ ‎ ‎ ‎ ‎ ‎ 20‎ ‎ ‎ ‎ ‎ ‎ 22‎ ‎ ‎ ‎ ‎ ‎ 24‎ ‎ ‎ ‎ ‎ ‎ 2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待学生迫不及待的举手回答,最后忍不住一起答了。‎ ‎    6、师:你们是不是发现什么窍门了?(指导生观察、交流)得出2只递增或者递减。‎ ‎    7、再讨论下为什么会2只递增或者递减呢?(此处孩子们表现得比较精彩)‎ ‎    生A:鸡每少一只,兔就多一只,而兔子比鸡多2只脚,所以……‎ ‎    生B:纠正下刚才同学的,是1只兔子比1只鸡多2只 ‎    生C:“少“的表达 ‎    师:你们能不能用算式表达这个2?(齐4-2=2只)‎ ‎ 反思:这个环节自我感觉还比较好。首先:谈话引入题目,让孩子感受到浓厚的数学文化,数学问题的价值,并且心灵感受到了华夏的自豪;还引发了他们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兴趣,极好的开端;再者:中间操作记录更是让孩子充分:“主体、探究、合作”‎ ‎,让生敢于尝试,经历失败和错误,发现他们的价值,感受自己一步步走向正确和成功,其间孩子们的思维含量极高、并且由学生生成了很多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提供了一个自由平台!‎ ‎    三:计算方法引入和运用 ‎    (让学生独立思考刚才的表格,回忆猜测推断过程,看能不能用算式表达出来。)‎ ‎    1、 此处孩子们冷场了,我没辙,便安排了再次交流看看。‎ ‎    2、之后再下笔(效果也不好),10个左右假设法解,还有些用的表格,一半用的方程。‎ 抽生板演(这里我自己难受极了,因为我抽的是上去解围的,口述也非常清楚)‎ ‎    3、之后对比总结了几种方法。‎ ‎    4、最后是练了2个生活中题,谈了谈收获!‎ ‎ ‎ 反思:虽然看起来孩子们算法多样,体现了个体差异!但是上到那里之后,我心里一直不舒服,因我很清楚难点之处根本没突破,也就是运用假设法孩子们多数是被牵着走了;我自己反省了,设计有问题,从表格到假设列式过渡太不自然,方法之间的联系断层了;那个位置教师不能全退,应该适时而进,应该是教材没吃透造成的吧?下来后听取了很多宝贵意见,其实在表格里只需要多问2个问题就好了,全鸡的情况实际是我们怎么得来的?它脚的只数和题里脚的只数有关吗?这样子定能渗透假设思想,和列式便自然了,孩子们运用解题也就水到渠成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